资源简介 课文备课方案1 神州谣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神州谣》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全文有4个小节。第1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第2小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第3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4小节写了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儿歌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ɑ和onɡ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第一、三节押ɑ韵,第二、四节押onɡ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既表现了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课后第三题可引导学生采用轮读、对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达到熟读成诵。教学策略1.认写字词(1)识字。读准字音:字音方面要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涌、耸、浓、荣”都含有后鼻韵母ong,可以放在一起拼读;“涌”和“荣”声母易混淆,“奋”和“峰”韵母易混淆,“州”和“耸”分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浓”和“陆”分别是鼻音和边音。注意“谊”不要读成第二声。识记方法:可以用偏旁归类识记,如“涌、浓”都有三点水,“隔、陆”都有双耳旁,“峰、峡”都有山字旁。可以用熟字识记,“耸、峡、浓、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与”可联系“写”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涌、峰”可以结合“通—涌、锋—峰”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可以用字理识记,如“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还可以用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进行识记。(2)写字。可归类指导书写:“峡、族、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不同字的左右宽度。“峡”和“族”最后一笔都是捺,可先比较再书写。“华、齐、奋”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齐、奋”都要写得上宽下窄,两个字上部分的主笔横要写得平直,撇、捺要写得长而舒展。“州”是独体字,“岛”是半包围结构。2.阅读理解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说一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如,从第1小节中体会到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从第2小节中体会到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壮美;从第3小节中体会到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4小节中体会到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望和决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和反映祖国繁荣昌盛的图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长江之水惊涛拍岸、汹涌澎湃;“长、耸”写出了长城蜿蜒盘旋,珠峰巍峨峻拔;“繁荣”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3.积累表达课后第三题为学生提供了4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四字词语,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其熟读成诵。4.类文迁移在教学第二课时,“拓展阅读”环节时引导学生阅读类文《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类文和课文体裁一样,都是歌谣。内容相近,也是爱祖国的。类文内容短小,易于积累背诵。通过链接类文,升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加深爱国热情,同时体会歌谣的韵律美。附类文: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真美丽!小朋友们多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你画太阳,我画国旗,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备教学资源1.“神州”的来历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驺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2.长江简介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上源沱沱河出青海省西南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78.3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32400米3/秒。水量和水力资源丰富。3.《新三字经》(节选)知荣辱,习礼仪,不知礼,无以立。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