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主席讲话金句分类整理一、时代青年01.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02.青年者,国家之魂。——李大钊03.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04.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05.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06.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元·范梈0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08.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09.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10.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1.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二、家国情怀12.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3.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14.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5.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16.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正所谓“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17.“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三、英雄主义18.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9.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0.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1.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22.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23.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24.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四、文化自信25.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26.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8.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29.“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0.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3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五、科技创新32.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33.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34.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5.中国人自古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36.机会需要创造,创新才有机会,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37.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38.“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六、交流合作39.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40.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41.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们加强交流,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43.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44.“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45.中国自古就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刻总结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46.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七、立志向学4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48.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4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50.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晚清名臣张之洞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2.“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53.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54.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55.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八、务实笃行56.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57.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做事要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5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道德经》5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6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篇》61.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王阳明《传习录》62.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刘子·崇学》(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挖成万仞深井。)6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骛,读wù,追求的意思。这是李大钊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人不能抱着不切实际的空想,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九、生态文明64.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65.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6.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67.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68.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69.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70.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7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十、家风家教72.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7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74.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