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功率教材 章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 课型 新授课授课 时间 授课 地点教 材 分 析 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本章的第二节内容,在上一节讨论完-功之后进一步探讨用功率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为后续学习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先用建筑工地上运砖的例子,引出做功有快慢之分,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表示做功的快慢?接着给出了功率这一物理量:功与做功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的公式是P=W/t。单位是焦耳每秒,还可以用瓦特来表示。最后再用一个例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功率的方法。学 情 分 析 兴趣特点: 本节课采用了大量讨论思考内容,学生感受参与课堂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基础: 本节是在学习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理做功快慢物理量-功率。并且本节处理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非常有利。 认知困难:教 学 目 标 物理观念: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科学思维: 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功率概念和利用公式计算 难点: 对功率意义的理解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教 学 用 具 多媒体教室教 学 过 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思考。 农民伯伯用拖拉机匀速地耕一块地,半个时就可以耕完一块。,如果这些功作用一头牛来完成,需要一天的时间。那么拖拉机和牛的做功本领相同吗?那谁做功比较快? 引出物体做功也是有快慢之分的。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通过实际案例引起学生思考。新课讲授 设计几种情景带领学生分析哪一个物体做功快,哪一个物体做功慢。 情景一: 在建筑功地上要将一堆砖运上楼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滑轮将砖运上楼顶。需要用十分钟时间,第二种是用起重机将砖运上楼顶需要五分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功的多少相同吗?他们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那谁做功比较快?我们又是如何比较他们做功快慢的呢? 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几个问题。讨论结束后找学生回答。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出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滑轮和起重机做功的多少是相同的,但是滑轮用的时间长,起重机用的时间短,因此起重机做功比较快。这是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去比较时间,谁用时短谁就做功快。 让同学自主寻找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新课讲授 情景二: 在建筑功地上,我们让滑轮和起重机同时去运砖,总共运十分钟。思考:他们做功的多少相同吗?所用的时间一样吗?谁做功比较快?我们又该如何比较他们做功快慢的呢? 安排学生再次在小组内讨论,找出答案。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滑轮和起重机做功的时间是相同的。但是起重机做功多,而滑轮做功少,因此,起重机做功更快。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谁做功多谁就做功快。 让同学自主寻找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新课讲授 总结之前两种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在物体做功多少的情况下?去比较时间,用时短的做功快。 方法二:在物体做功所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去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让滑轮功作12分钟,而起重机功作4分钟。在做功时间不同,做功的多少也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功率。 自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 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功率。新课讲授 在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引入功率这一物理量。 定义:物体所做的功与做功的时间之比就叫做功率。 公式: 单位:瓦特,简称瓦,w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例题 讲授课本第66页的例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讲解。 思考课本上的例题并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联系之前已学习过的知识,寻找解题思路。 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板 书 设 计功率 定义:物体所做的功与做功的时间之比就叫做功率。 公式:P=W/t 单位:瓦特,简称瓦,w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