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
*
第二章 统计调查
(collection of data)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1、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目的
和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
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
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意义
*
*
2、统计资料: 原始资料:是指未经过任何加工的资料。 次级资料:已经初步加工、整理的资料,能说明总体部分数量特征。 统计调查资料的要求: 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经济性 3、统计调查的任务: 统计调查的任务就是为统计研究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 。
统计调查意义在于统计调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
*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
统计报表制度: 是国家统计系统和专业部门为了定期取得系统、全面的统计资料而采用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式,目的在于掌握经常变动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指标的统计资料。 专门调查: 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抽样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种调查方法。
*
*
2、按调查的范围不同分为
全面调查: 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非全面调查: 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
*
3、按调查的连续性不同分为:
经常性调查:
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如工业企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等,在观察期内连续登记。经常性调查所得资料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时期指标 一次性调查: 是指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对研究对象某一时刻的资料进行登记。如人口数、机器设备台数等资料短期内变化不大,没有必要连续登记资料。
一次性调查所得资料体现现象在某一瞬间所具有的水平---时点指标。
*
*
4、按调查方法的不同:统计调查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直接对调查单位进行察看、测量和计量以取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采访法: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询问,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来取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报告法:就是以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凭证为依据,由调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隶属关系,逐级向上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表,说明填表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由被调查者按表的项目填写来搜集资料的方法。
*
*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在不同时期、地点条件下,根据
统计研究不同的目的、任务采用不同的调查方
法。这些既联系,又有区别的统计调查方法形
成了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
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
补充,收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
*
一、普查
1、概念;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2、特点:
(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
(2)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
*
(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泛、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3、种类:
①按汇总资料特点不同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
*
*
一般普查逐级布置,资料逐级汇总,优点:资料便于各级利用。缺点:时效性差,由于环节多,可能造成的误差大。
快速普查资料集中汇总,越过中间环节。优点:时效性强,误差相对较小。缺点:汇总资料不便于各级利用。
逐级布置 汇总
国家 省 地区(市) 县 基层单位
逐级报送
越过中间环节布置
*
*
②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
一种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我国历次进行人口普查,就采用这种方式。
一种是利用被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对其颁发一定的调查表,由被调查单位按要求自行填报。例如:我国进行的历次物资库存普查。
*
*
普查的组织原则:
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进行一次,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工作任务繁重,这就决定了普查的组织要求和原则。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①统一组织领导
②统一普查内容
③统一普查时点
④统一行动时间
*
*
*
*
*
*
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法人(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
2004年
编号:
表 号:经普清查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经济普查办公室
文 号:京经普办发(2004)47号
执行期限:2005年6月
。
Q1普查区代码
(行政区划后9位+顺序号)
—
Q2普查区名称
01组织机构代码
—
02单位名称
04单位经营所在地 区(县) 街道(乡镇)
街(村)、门牌号
A51单位注册地址及行政区划代码: 地址 区(县) 代码(前6位)
Q3单位成立时间
1.2004年7月31日前 2.2004年8月1日后
Q4 清查对象
1.法人
单位
Q5产业类别
1.第一产业(免填A50项) 2.第二、第三产业
A16产业活动单位数
A06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
A50表种类别 (第一产业免填)
B工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邮电业 E批发零售餐饮业
F服务业 G行政事业 H房地产开发业 J金融业
2.产业
活动单位
B254法人单位所在地址
1.本市; 2.外省市
3.其他
A57普查组织部门
—
03 法人
(单位负责人)
姓名
Q6联系人
Q7电话
Q8备注
Q9
Q10
Q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
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
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
篡改
*
*
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个体经营户经营情况调查表
2004年
编号:
表 号:经普个体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经济普查办公室
文 号:京经普办发(2004)47号
执行期限:2005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个体经营户编码
一、个体经营户基本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
—
06主要经营活动
00个体经营户户主姓名
01个体经营户名称
07行业类别(调查人员填写)
01工业 08房地产业
02建筑业 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3交通运输业 10教育
04批发业 11卫生和福利业
05零售业 12居民服务业
06住宿业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7餐饮业 14其他服务业
02营业执照代码
03经营场所位于
北京市 区(县)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街(路)、门牌号
经营场所是否在市场内 1.是 2.否
(填写“1”的请注明市场名称和市场代码)
市场代码(调查人员填写)
市场名称:
04地址码
(调查人员填写)
—
—
05联系电话
08营业场所
1. 有 2. 租用 3. 无
邮政编码
营业面积:
平方米
二、个体经营户经济指标
指 标 名 称
代 码
计量单位
( )月份
甲
乙
丙
1
从业人员数
31
人
其中:户口在外省市
32
人
营业收入
33
元
营业支出
34
元
其中:雇员报酬
35
元
缴纳税金
36
元
缴纳费用
37
元
支付房租
38
元
固定资产原价
39
元
申报人签名: 调查员签名: 填表日期:200 年 月 日
*
*
二、统计报表制度
1、统计报表概念:
是国家统计系统和专业部门为了定期取得系统、全面的统计资料而采用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式,目的在于掌握经常变动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指标的统计资料。
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定期向国家和各级领导报告国民经济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
*
*
2、统计报表的特点:
①统一性
②全面性
③周期性
④相对可靠性
3、统计报表的种类
(1)按内容和实施范围的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
*
(2)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3)按报送时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
(4)按报送方式不同分为邮寄报表、电讯报表和互联网传送
(5)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
*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的关系: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是有区别的。
普查属于不连续的一次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定期进行的经常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
*
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
*
*
三、重点调查
1、概念:
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中选择的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的关键是选择好重点单位。所谓重点单位,是从标志量的方面而言的,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较少一部分,但这些单位的某一主要标志量占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部分比重。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
2、重点调查的特点:
① 重点调查是范围比较小的非全面调查,它的目的是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②重点调查调查单位的选择着眼于所研究现象主要标志的比重,因而它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
③重点单位对于总体来说最具有代表性,但不能用来推断总体总量。
*
*
四、抽样调查
1、概念: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
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
征的一种调查方式。
2、抽样调查的特点:
①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
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②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
选调查单位。
*
*
3、抽样调查方法的优越性:
①经济性 ②时效性 ③准确性 ④灵活性
4、抽样调查的作用:
①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解决或解决困难的问题。
②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③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④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
*
5、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类型抽样 ③等距抽样
④整群抽样 ⑤多阶段抽样
(详细内容在抽样推断一章讲述)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关系:联系:都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具有调查单位少,省时省力的特点,在选取调查单位时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
*
首先,是调查单位的意义和取得方式不同,重点调查是选择为数不多但标志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绝大比重的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的、具有较高代表性。
其次,二者研究目的不同。重点调查是为了了解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但不能推断总体总量;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以样本量来推断总体总量。
再次,适用场合不同。重点调查适用于部分单位能比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项目或指标的场合;抽样调查最适合于不能或很难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全面数值的场合,在全面调查的场合也有独到作用。
*
*
五、典型调查
1、典型调查概念:典型调查是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2、典型调查的特点: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选择出来的。特点一是深入细致的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二是调查单位是有意识的选择出来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它更多地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
*
*
3、典型调查的优缺点:典型调查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调查方式,既可以用于搜集统计资料,又可以掌握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况。但是,利用典型调查资料做数量上的推算无法估计其误差,推算结果只是一个近似值。
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比,前者调查单位的选择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后者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典型单位的量推断总体总量,后者不具备用重点单位的量推断总体总量的条件。
*
*
典型调查在做总体数量上的推断时无法估计误差,推断结果只能是一个近似值。
主要方法有:
解剖麻雀式:可以用数值与实际相联系说
明问题。
划类选典式:可以对总体数值进行估计。
抓两头:深入分析典型。
*
*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联系:都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具有调查单位少,省时省力的特点。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其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抽选出来的,不受人的主观因素所影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抽选出来的。
*
*
(2)调查目的不同。
重点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重点单位的调查,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则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统计意义上的典型调查,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总体某一方面的特征。 (3)推断总体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
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要以部分单位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指标,由于二者调查单位选择的方法不同,其推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也不同。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因而在给定概率和误差范围条件下,可保证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典型调查调查单位的选择完全由人们有意识的选择,因而难以保证推断结果的准确性。
*
*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
*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普 查
对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也称全面调查,但调查工作量很大。
*
*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抽样调查
按随机原则选择调查单位,各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同。
*
*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重点调查
只调查重点单位(单位数不多但其标志量占标志总量比重较大的单位)
*
*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典型调查
对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典型单位的选择并不一定按规模
*
*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
一、确定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即统计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因
为调查目的关系到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具
体确定,所以要求明确具体。
*
*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样规定 :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人口政策,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务院决定于2000年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办法。
*
*
二、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对象由调查目的所决定。在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填报单位又叫报告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
*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表现在: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
例如: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每一台生产设备,而填报单位应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是一致的。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二者是一致的。
*
*
三、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调查项目又称调查纲要,就是依附于 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因此,任何调查项目都可以说是总体单位的共同属性,即统计标志。由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由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所构成的标志体系。
调查表是容纳调查项目的表格。分单一表和一览表。
*
*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期或时点;
调查期限是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这两个时间分别关系到调查资料的准确性
和及时性。
五、确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组织工作是调查工作的进行在组织和
措施上的保证,包括调查机构、调查地点和
选定调查的组织形式等。
*
*
调查表与问卷设计
㈠基本格式
㈡问题类型
㈢设计原则
*
*
一般的调查表
调查问卷
表头
表体
表脚
表头
表体
表脚
名称、编号、制表单位、填表日期等等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等等
备注、指标解释等等
说明词:解释调查意义、表达感激之情等
主题问句: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
作业记录:时间、操作者等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等等
备注、指标解释等等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等等
主题问句: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
备注、指标解释等等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等等
作业记录:时间、操作者等
主题问句: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
备注、指标解释等等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等等
说明词:解释调查意义、表达感激之情等
作业记录:时间、操作者等
主题问句: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
备注、指标解释等等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项目等等
*
*
调查表与问卷设计
㈠基本格式
㈡问题类型
㈢设计原则
*
*
您认为吸烟有哪些害处?
容易滋生腐败
您认为吸烟有哪些害处?
①危害自身健康
②影响他人健康
③浪费钱财
④容易引起火灾
⑤破坏家庭团结
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
容易控制,但不易全面
不易控制,但内容丰富
您认为吸烟有哪些害处?
①危害自身健康
②影响他人健康
③浪费钱财
④容易引起火灾
⑤破坏家庭团结
⑥其他 。
*
*
调查表与问卷设计
㈠基本格式
㈡问题类型
㈢设计原则
*
*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先封闭后开放
先易后难
适当控制回答时间
特殊问题特别设计
*
*
⒈您是否吸烟(如果选②,则跳过⒉、 ⒊题)①吸烟 ②不吸
⒉您每天大约吸多少支烟 ①5支以下 ②5-10支 ③10-15支 ④15-20 ⑤20-25支 ⑥25支以上
⒊您的吸烟历史大约有多长 ①1年以下 ②1-5年 ③5-10年 ④10年以上
⒋您是否认为吸烟有害健康(请写出理由)
调查单位中吸烟人所占比例
吸烟人群日吸烟数量情况
吸烟人群吸烟历史情况
调查对象对吸烟的看法
*
*
⒈您是否吸烟(如果选②,则跳过⒉、 ⒊题)①吸烟 ②不吸
⒉您每天大约吸多少支烟 ①5支以下 ②5-10支 ③10-15支 ④15-20 ⑤20-25支 ⑥25支以上
⒊您的吸烟历史大约有多长 ①1年以下 ②1-5年 ③5-10年 ④10年以上
⒋您是否认为吸烟有害健康(请写出理由)
调查单位中吸烟人所占比例
吸烟人群日吸烟数量情况
吸烟人群吸烟历史情况
*
*
??????????????????????????????????????????
答题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
过多的问题、过于难的问题将吓跑被调查者。
*
*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是怎样分类的?
2、什么是普查?按汇总资料方式的不同,普
查有哪两种形式?
3、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三者有什
么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