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1张PPT)
*
*
第六章 统计指数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概述
第二节 综合指数综合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平均
第四节 统计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分析
第五节 平均指标指数指标
本章重点
二、三、四节内容
*
*
本章难点
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编制
具体要求
1.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起源、作用和类型
2.掌握三种指数的编制
*
*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一)统计指数概念
指数的编制是从物价的变动产生的。物价
指数产生的根源。18世纪中叶,由于金银大
量流入欧洲,使物价飞涨,引起社会不安,
于是产生了反映物价变动的要求。现在指数
已成为社会经济的晴雨表。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
*
*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
指数作为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
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若把对比的基数视为
100,则要考察的水平相当于基数多少。
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指数指所有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
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狭义指数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
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
理解:简单总体和复杂总体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二)统计指数的性质
1、相对性
指数是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
相对数,它可以度量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或不
同空间的相对变化,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或
数量指数,它也可反映一组变量的综合变动,
如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组指定商品和服务的价
格变动水平。
*
*
2、综合性
指数是反映一组变量在不同条件下的综
合变动水平,这是就狭义指数而言的,也
是指数理论和方法的核心。没有综合性指
数就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
体系。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3、平均性
指数是总体水平的一个代表性数值。
平均性的含义有二:
一是指数进行比较的综合数量是作为
个别量的代表。
二是两个综合量对比形成的指数反映
了个别量的平均变动水平。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4、代表性
指数既然是所研究现象每个项目变动
的综合反映,按理就应包含所有项目。
然而,同一现象所包含的项目品种繁多,
例如全社会的消费品数以千万计,不可
能将所有项目一一列入计算范围。所以,
指数是作为代表身份出现的数值。
*
*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
变动幅度;
2、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
方向及影响程度;
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
此外,利用统计指数还可以进行地区经济
综合评价、对比,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1、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即简
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总指数——是反映全部现象总体(即
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了解什么是类指数。(将指数法和分
组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
*
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特
征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指数——简称数量指数,主要
是指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变化的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简称质量指数,是指
综合反映生产经营工作质量变动情况的指数。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3、指数按其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
将不同时期的某种指数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形成指数数列。
定基指数——如果各个指数都以某一个
固定时期作为基期,就称为定基指数。
环比指数——如果各个指数都是以报告
期的前一期作为基期,则称之为环比指数。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4、指数按其对比内容的不同分为:
动态指数——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同类经
济变量值对比形成的指数,说明现象在不
同时间上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程度。
静态指数——包括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
情况指数两种。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5、按照常用的计算总指数的方法或形式可以分为:
综合指数——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
形式,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式的指数。
平均数指数——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采
取平均形式编制的总指数。平均数指数是
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也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动态。
*
*
[例如]假定某市场有5类商品的销售价
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表中商品价格记
为P,销售量为q,下标“0”表示基期,下标
“1”表示报告期(计算期)。为了反映市场
物价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情况,可以依据
这些资料编制有关的指数。
三、总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商品价格与销售量资料
商品
类别
计量单位
商品价格(元)
销售量
指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品
猪肉
食盐
服装
电视
百公斤吨
公斤
500克
件
台
3003000
18
1
100
4500
3603600
20
0. 8
130
4300
2400240
84000
10000
24000
510
2600260
95000
15000
23000
612
120
111.11
80
130
95.56
108.33
113.10
150
95.83
120
合计
--
4919
4810.8
120910
136212
536.7
587.3
改变单位后合计
--
7519
8050.8
118750
133872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如果我们考察个别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
的变动情况,只须将报告期与基期的价格
或销售量直接对比,即可得到反映个别商
品价格或销售量变动程度指数(个体指数)。
就是一般的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其计
算方法如前所述,用公式记为:
*
*
如果要考察全部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
的变动情况,编制的指数是全部5种商品
的“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就必
须考虑怎样适当对各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
量资料进行综合比较的问题。这时,需要
制定和运用专门的指数方法。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
*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编制总指数通常可以考虑两种方式:
(一)先综合、后对比的方式
首先将各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资料加
总起来,然后通过对比得到相应的总指数:
综合指数法
*
*
以上计算中明显存在两个问题:
1、不同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不能直接加总,
即直接加总的结果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2、用简单综合(总和)方式编制的指数明
显地受到商品计量单位的影响。
如果我们将上例中甲产品的实物计量单位
由百公斤改为吨。则可得以下结果:
Kp=4810.8÷4919=97.80%
Kq=136212÷120910=112.66%
可得到:
*
*
计量单位变化只改变了资料的表现形式,
并未改变其实质内容 ,但其指数变为:
在这里,一种商品单位的改变,就可能
显著地影响指数的计算结果。
因此,简单综合指数难以成为复杂现象
综合变动程度的一种客观测度。
Kp=8050.8÷7619=105.67%
Kq=113872÷118750=112.73%
*
*
(二)先对比、后平均的方式
即首先将各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资料进行
对比(计算个体指数),然后通过个体指数的平
均得到相应的总指数。
平均指数法
*
*
这样得到的指数称为“简单平均指数”。
没有适当地考虑不同商品的重要性程度。
但是,迄今为止,综合指数法与平均指
数法仍然是编制统计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
价格总指数Kp=536.67%÷5=107.33%
数量总指数为Kq=587.26%÷5=117.45%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就叫综合指数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编制综合指数的目的在于测定由不同度
量单位的许多商品或产品所组成的复杂现
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总动态,或者是总变动。
综合指数按综合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简单
综合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都可以包括数
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两种。
*
*
【例1】商品销售量指数的计算和编制
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资料如下:
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的个体指数?(很简单)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 价格(元)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
p0 报告期p1
甲
乙
丙 件
千克
米 480
500
200 600
600
180 25
40
50 25
36
70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但我们要的是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总
指数,这样就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各种商品的度量单位不相同,它们的
商品销售量不能直接相加。
2、必须找到一个同度量因素,使不能直
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相加的指标。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在上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关系式
确定同度量因素:
商品销售量×商品价格=商品销售额
商品价格就可以作为同度量因素,通
过它将不能相加的商品销售量过渡到能够
相加的商品销售额。
*
*
3、为了说明销售量的变动,同度量因素
必须使用同一时期的,即假定两个时期的商
品销售额是按同一时期的价格计算的,然后
再进行对比。
用公式表示如下: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4、同度量因素(价格)可以用基期、报告
期,或者其它的。采用不同的同度量因素得到
的结果不同,并且会得到不同的指数公式。
(1)用基期价格计算
(2)用报告期价格计算
(3)用其它价格计算
(后面介绍)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二、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数量指标指数是把质量指标作为同度
量因素,反映数量指标变化的指数。也即
是说明总体规模变动情况的指数。
象上述[例1]讲到的销售量总指数是
数量指标指数。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直接得到此指数的
计算和编制公式。其基本公式就是:
指数化因素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同度量因素
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
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拉氏物量指数公式,即以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得到的公式:
派氏物量指数公式,即以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得到的公式:
我国常用的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对以上几个公式,还可以计算分子与分母的差额,此差额有一定的实际经济意义。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以上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
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
*
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的指数叫拉
氏指数,它是由德国的经济统计学家拉斯
贝尔(Etienne Laspeyres,1834—1913)
在1864年提出的。
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编制的指数
叫派氏指数,它是由德国的经济统计学家
派许(Hermann Paasche,1851—1925)
在1874年提出的。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三、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质量指标指数是把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
因素,反映质量指标变化的指数。也即是
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的指数。此指
数与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理基本一样,
只是处理方法上略有不同。【看例2价格指
数的编制】
【例2】商品销售价格指数的计算和编制
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资料如下:
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价格个体指数?
(自己动手计算)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 价格(元)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甲
乙
丙 件
千克
米 480
500
200 600
600
180 25
40
50 25
36
70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同样,现在要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的变
动情况,即计算价格总指数,由于三种商
品的价格尽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但由
于各种商品的价格反映不同使用价值的实
物量的价格水平,所以同样不能直接相加,
必须通过同度量因素即销售量q使之转化为
能够相加的销售额指标。这样可得到如下
几个公式和计算结果: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到此指数的计算
和编制公式。其基本公式就是:
指数化因素
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
同度量因素
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
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固定q 以 反 映 p的变动
(1)以基期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
(2)以报告期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
(3)用其它时期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
(后面介绍)
派氏价格指数公式
我国常用的
拉氏价格指数公式
*
*
对以上几个公式,也可以计算分子与分
母的差额,此差额有一定的实际经济意义
以上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
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
*
第二节 综合指数
四、综合指数编制方法的特点
1、先综合、后对比。
2、固定同度量因素,测定所要研究的
因素的变动,即指数化指标的变动程度。
3、分子、分母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
上必须一致。
*
*
用其它时期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数
固定加权综合法(又称杨格指数)
在这种指数中,同度量因素固定在一个
特定的时间上。这是一种折衷的办法,目的
在于避免拉氏公式和派氏公式所产生的偏误。
固定加权综合指数公式叫做杨格公式,
因公式为英国经济学家杨格(A·Young)提出
而命名。
*
*
其物价指数公式: 物量指数公式为:
式中和分别表示正常年份的物量构成和价
格水平,一般来说,固定权数和一经选取,可
以连续使用若干时期,便于保持指数数列的衔
接关系。在指数数列中,由于采用固定权数,
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定基指数,不同年份的
指数相互换算也非常方便。
*
*
商品
名称
计量
单位
产 量
2000年
不变价格
2001
2002
2003
甲
乙
丙
件
台
箱
1000
120
200
900
125
220
1100
140
240
50
3500
300
例:设某公司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以2000年不变价格为权数,计算各年的产品产量指数。单位(千元)
解:设2000年不变价格为p00,各年产量分
别为q01,q02,q03,则各年产量指数为:
上述产量指数消除了价格变动对产量的影响,单纯反映出各年产量的综合变动状况。这一结果实际上就是按2000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
*
*
交叉加权综合法(马埃指数)
公式是1887-1890年英国学者马歇尔
(A·Marshall)和埃奇沃思(F·Y·Edgeworth)
两人共同设计出来的:
*
*
几何平均综合法(理想指数)
美国学者费舍(I·Fisher)
*
*
综合指数法的特点:
1、借助于同度量因素进行综合对比
2、同度量因素的时期要固定
3、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使用的是
全面材料,没有代表性误差
*
*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一、平均数指数的概念
平均数指数是总指数的另一种计算形
式 ,它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
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它可以是综合
指数的变形,也可以是独立意义的平均指
标指数。
*
*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平均数指数有两种基本计算形式: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
数指数。
由于所使用权数不同每种形式又包括
综合指数变形计算形式和固定权数计
算形式。
*
*
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
编制平均数指数的基本方式是“先对比,
后平均”,即首先通过对比计算个别现象的
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以平均得到
总指数。在编制过程中必须对个体指数进
行适当加权。
权数1: 权数2:
权数3: 权数4:
*
*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编制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步骤如下:
1、计算所研究现象的个体指数,即p1/p0
或:q1/q0
2、对它分别运用不同的权数
3、以个体指数为变量,以p0q0为权数,
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形式,求得总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使用p0q0为权数,实质
上相当于拉氏综合指数。
p
*
*
例: 设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和产量总指数。
商
品
名
称
计
量
单
位
总成本(万元)
个体成本指数
(p1 / p0)
个体产量指数
(q1 / q0)
基期
(p0 q0)
报告期
(p1 q1)
甲
乙
丙
件
台
箱
200
50
120
220
50
150
1.14
1.05
1.20
1.03
0.98
1.10
*
*
根据上式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
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平均提高了14.73%,三种产品的产量平均提高了4.59%。
根据上式得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为:
*
*
三、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1、用已知的资料计算个体指数,即P1/P0或q1/q0
2、对它分别运用不同的权数,就得到四种
基本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其中以报告期
总值加权的调和平均数最为常用,因此一
般给出(或搜集)报告期总值为权数资料;
3、以个体指数为变量,以p1q1为权数,用
加权调和平均数形式,求得总指数。
*
*
加权调和平均的物价指数和物量指数分别为: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使用q1p1为权数,实质上相当于派氏综合指数。
q
例:根据上表有关数据,用报告期总成
本为权数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
和产量总指数。
解:根据公式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为:
根据公式得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为:
*
*
计算结果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
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平均提高14.88%,
三种产品的产量平均提高了4.74%。
总量加权指数中的权数除上述介绍的p0 q0
和p1 q1外,还可以使用p0 q1和p1 q0总量形式。
当采用p0 q0和p1 q1加权时,加权平均指数
实际上是加权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
*
加权平均指数中的权数也可以采取比
重形 式,其权数(W)可以在一定时期内
相对固定下来,连续使用几年,这就是所
谓的固定权数加权的平均指数。例如,我
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就是采用固定权数
加权的算术平均数形式计算的,其权数每
年根据住户调查资料作相应的调整。
四、固定权数计算形式
1、用固定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
已知k=q1/q0
令w=q0p0 ,则
固定下来
(物量指数)
还可用W 表示
权数
*
*
已知k=p1/p0
权数
令w=q1p0 ,则
固定下来
(价格指数)
还可用W 表示
*
*
例:给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表
(见下表)已知各大类、交通工具和通
讯工具中类及其代表商品的有关资料(有
关数据均为假设)。要求据以编制有关的
价格指数。
类别及品名
规格
等级
计量
单位
平均价格(元)
指数(%)
权数
指数×权数
基期
计算期
总指数
一、食品类
二、衣着类
三、家庭设备及用品
四、医疗保健
五、交通和通讯
1.交通工具
摩托车
自行车
三轮车
2.通讯工具
电话机
手机
六、文教娱乐品
七、居住项目
八、服务项目
––
––
––
––
––
––
––
125型
660m
普遍
––
中档
中档
––
––
––
––
––
––
––
––
––
––
辆
辆
辆
––
部
部
––
––
––
––
––
––
––
––
––
––
8 450
336
540
––
198
900
––
––
––
––
––
––
––
––
––
––
8 580
360
552
––
176
840
––
––
––
102.69
104.15
95.46
102.70
110.43
98.53
104.37
101.54
107.14
102.22
89.77
88.88
93.33
101.26
103.50
108.74
100
42
15
11
3
4
60
<45>
<50>
<5>
40
<80>
<20>
5
14
6
––
43.743
14.319
11.297
3.313
3.941
62.622
45.693
53.570
5.111
35.908
71.104
18.666
5.063
14.490
6.524
*
*
解:利用表中资料,依次计算各类别的消费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总指数如下:
(1)计算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两个中类的价格指数。交通工具类指数为:
通讯工具类指数为:
(2)计算交通和通讯工具大类的价格指数:
(3)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
2、用固定权数计算加权调和平均数(略)
五、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比较
1、综合指数主要适用于全面资料编制,而平均数指数既可以依据全面资料编制,也可以依据非全面资料编制;
2、综合指数一般采用实际资料做权数编制,平均数指数在编制时,除了用实际资料做权数外,也可以用估算的资料做权数。
3、用平均数指数编制总指数,可以大大简化工作量。
*
*
第四节统计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
广义的概念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
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狭义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
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
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
*
A、经济上的联系
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 商品销售价格
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 出厂价格
农作物产量=单位面积产量 播种面积
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果指数等于因素指数的乘积,
二是结果指数的分子分母之差等于各因素
指数分子分母之差的和。
B、数量上的对等关系
两套指数体系
*
*
二、因素分析基本原理
因素分析是指从数量方面研究现象动态变动
中受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主要借助于指数体系来分析社会经
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素变动发生作用的影响程
度。
在指数体系中,某个总量指标(称结果指
标)是两个原因指标的乘积的条件下,通过建
立相应的指数体系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方面
对总量指标的变化进行因素分析。
*
*
(2)利用综合指数编制的方法原理,通
过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分析社会经济
现象总体平均指标变动受各种因素变
动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主要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利用综合指数体系,分析社会经济
现象总体总量指标的变动受各种因素变
动的影响程度。
*
*
因素分析的内容:
因素分析只能在具有乘积关系的指数体
系中进行。因素分析的内容包括相对数分
析和绝对数分析。相对数分析是指数体系间
乘积关系的分析,指数分析一般就是指这种
分析;绝对数分析是指数体系中分子与分母
差额关系的分析。
*
*
因素分析的步骤:
(1)计算被分析指标的总变动程度和绝对额;
(2)计算各因素指标变动影响程度和绝对额;
(3)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总变动程度
等于各因素变动程度之连乘积,总变动绝对
额等于各因素变动影响绝对额之总和。
*
*
三、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
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绝对值变动分析:
例.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 品
名 称
产 量
单位产品成本
基 期
报告期
基 期
报告期
甲
1000
1200
10
8
乙
5000
5000
4
4.5
丙
1500
2000
8
7
(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情况。
解:(1)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 —— )= 461000 – 48000 = - 1900(万元)
(2)产品产量总指数=
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 —— ) = 48000 – 42000 = 6000(万元)
(3)总成本指数=
—— = 46100 – 42000 = 4100(万元)
*
*
指数体系:
相对数分析109.76% = 96.04% × 114.29%
绝对数分析4100(万元) = — 1900 + 6000
分析说明:报告期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9.76% ,
增加的绝对额为4100万元。由于各种产品的
单位成本平均降低了3.96% (甲、丙产品成本
降低,乙产品成本提高),使总成本节约了1900
万元; 由于各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了14.29% , 使
报告期的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 6000万元。
*
*
平均数指数的因素分析
例:已知资料如下表。试对总成本变动状况进行因素分析。
商
品
名
称
计
量
单
位
总成本(万元)
个体产量指数
(q1 / q0)
基期
(p0 q0)
报告期
(p1 q1)
甲
乙
丙
件
台
箱
200
50
120
220
50
150
1.03
0.98
1.10
如前面的
内容所述,
可利用加
权算术平
均数指数
公式:求
出数量总
指数。
其他分析步骤同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内容略。
*
*
例:已知资料如下表。试对总成本变动状况进行因素分析。
商
品
名
称
计
量
单
位
总成本(万元)
个体成本指数
(p1 / p0)
基期
(p0 q0)
报告期
(p1 q1)
甲
乙
丙
件
台
箱
200
50
120
220
50
150
1.20
1.02
0.97
如前面的
内容所述,
可利用加
权调和平
均数指数
公式:求
出质量总
指数。
*
*
其他分析步骤如前所述,从略。
*
*
第五节平均指标指数
一、平均指标指数
二、平均指标指数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
*
*
第五节 平均指标指数
一、平均指标指数的定义
两个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比所得的相对数。
*
*
[因素分析]
*
*
二、平均指标指数的种类
1、可变构成指数
[分析]由于月平均工资与人数结构的共同变动,使总平均工资下降了1.72%,平均每人减少10元,该厂减少工资支出10000元。
*
*
2、固定构成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的变形)
[分析]排除工人结构的变动,纯粹由于月平均工资的影响,使总平均工资上升9.62%,平均每人增加50元,使该厂增加工资性支出50000元。
*
*
3、结构影响指数(数量指标指数的变形)
[分析]排除工人月平均工资的变动,纯粹由于工人结构的影响,使总平均工资下降10.34%,人均减少60元,该厂少工资性支付60000元。
*
*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一、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综合反映城乡居民所购
买的各种消费品和生活服务的价格变动程
度,零售物价指数则反映城乡市场各种零
售商品(不含服务)的价格变动程度。
*
*
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
指数)是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方法
来编制的。其主要编制过程和特点是:
首先,将各种居民消费划分为八大类,
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
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文教娱乐用品、
居住项目以及服务项目等,从以上各类中
选定325种有代表性的商品项目(含服务
项目)入编指数。
*
*
零售物价指数编制程序与消费者价格
指数基本相同,也是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
均指数公式。目前,零售物价指数的入编
商品共计353项,其中不包括服务项目。
*
*
二、工业生产指数
工业生产指数概括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各种工业产品产量的综合变动程度,它是
衡量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
对各种工业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不变价格
标准(记为pc);然后,逐项计算各种产
品的不变价格产值,加总起来就得到全部
工业产品的不变价格总产值;将不同时期
的不变价格总产值加以对比,就得到相应
时期的工业生产指数。
*
*
三、股票价格指数
(一)道一琼斯股价平均数(Dow-Jones’s Average lndex)
道一琼斯股价平均数以在纽约交易所
挂牌上市交易的—些著名大公司的股票为
编制对象。最初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
算,将采样股票价格总额除以公司数,反
映的是每一公司的平均股票价格总额。
(二)香港恒生指数
(Heng Seng lndex,HSI )
香港恒生指数共选择了33种具有代表性
的股票(成分股)为指数计算对象。其
中,金融业4种,公用事业6种,地产业9
种,其他行业14种。香港恒生指数是以
1964年7月31日为基期,基日指数定为
100。计算公式为:
*
*
(三)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主要有上证综合指数和上证30指数。
1.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是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该日为上证所正式营业之日),基日定为100,以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为编制范围,采用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的综合股价指数。计算公式为:
上证综合指数=
*
*
2.上证30指数
上证30指数是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中选取最具市场代表性的30种样本股票为计算对象,并以这30家流通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取1996年1月至3月的平均流通市值为指数的基期,指数以“点”为单位,基期指数定为1 000点。
*
*
(四)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
1.深证综合指数
深证综合指数是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
市的所有股票为对象编制的指数,深证
综合指数是以发行量为权数,纳入指数
计算范围的股票称为指数股。指数计算
基本公式为:
指数=
*
*
2.深证成分股指数
深证成分股指数是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
日,基日指数定为1 000,于1995年1月23
日开始发布。深证成分股指数采用流通量
为权数,计算公式同深证综合指数。
深证成分股指数是从上市公司中挑选出
40家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股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