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 6 课时豪放婉约 各美其美第 9 课 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阅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包括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它们呈现各自成熟、鲜明的风格,呈现出各自“生命的诗意”。第 9 课精选了三首代表性的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豪放词中的经典之作,《声声慢》与之前两首词决然不同,国破家亡的忧愁苦闷、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皆由朴素清新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表达出来,全词通篇写“愁”直至最后才见“愁”字,这种借外物渲染愁情的写法值得关注。同时,其叠字手法的运用也是重点学习内容,我们借此可以看到词人渐次深入的情感世界。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通过品读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通过第三单元魏晋诗歌、唐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知人论世和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技巧,但学生对诗歌风格的理解,特别是对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鉴赏诗词风格异同的方法很陌生。新课标、新课程提倡语文学习要进入到深度学习的领域,这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注重思辨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也是学生目前学习能力的欠缺之处。单元设计介绍: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单元人文主题”等要求,在“生命的诗意”的统领下,主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规划了 9 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图所示:课时安排 专题内容第 1 课时 出世入世 情怀归一第 2 课时 亦真亦幻 且真且实第 3 课时 飘逸见个性 悲慨显深沉第 4 课时 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第 5 课时 感豪放之美 悟生命诗意第 6 课时 豪放婉约 各美其美第 7 课时 “生命的诗意”班级诗歌朗诵会第 8 课时 万紫千红总是春——第三单元整合第 9 课时 学写文学短评——以《琵琶行》为例魏晋诗歌比较的是出世与入世的生命态度,唐诗比较的是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诗风,宋词比较的是豪放和婉约词体风格,本节课在我单元整体设计中是第 6 课时,主题为“豪放婉约,各美其美”,侧重在词作风格的鉴赏,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三、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声声慢》领悟婉约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2.比较赏析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审美特征。3.探究豪放词、婉约词的当代价值。【教学重难点】:意境之美、情感之美的鉴赏是重点,豪放词、婉约词的当代价值的探究是难点。四、教法学法心理学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因此在教法和学法上,主要选用诵读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比较法、探究法、读写结合的方法实施教学环节。比如用情境创设法和任务驱动法设计学生活动,痛探究法评价诗词的当代价值,读写结合方式去迁移运用。五、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每年的 10 月份学校都会开展学科节活动,本届语文学科节的活动主题是“小词大雅”,该主题下共设有三个活动单元,分别是“吟咏美读”、“细品雅赏”、“高谈阔论”。我据此设计本课时的学生活动,落实课时目标。“吟咏美读”单元对应环节一“读词”,赏析《声声慢》的韵律之美,“细品雅赏”单元对应环节二“品词”,赏析《声声慢》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高谈阔论”单元对应环节三“论词”,鉴赏探究豪放词婉约词的审美特征和时代价值。导入环节:采用名家评词作的方式切入本课,意在勾连起上课时内容,又引导学生把豪放和婉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尾句落在“婉妙”二字之上,自然过渡到《声声慢》的教学内容。环节一:读词“小词大雅”语文学科节第一个活动单元是“吟咏美读”,班级朗诵小队准备参加活动,请你先自由朗读《声声慢》,然后为这首词设计朗诵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设计意图:任务驱动,诵读感知,鉴赏韵律特色。在学生朗诵方案的展示中,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都基本贴合词作特点,比如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学生推荐《菊花台》《二泉映月》等声调悲凉的乐曲,服装道具上建议选用素色略显单薄的服装,添置酒杯、桌子、落叶、黄花点缀,学生为《声声慢》量身定做朗诵方案,说明学生自由诵读中能感悟到《声声慢》的情感基调和整体风格。在学生的方案中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学生对《声声慢》韵律的把握上,概念不清,特点不明,理解不准。于是,我采用个别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先点评,老师再指导。读好一首词首先要关注诗词的外在韵律节奏,让学生把《声声慢》和两首豪放词比较,概括《声声慢》的押韵和平仄特点;学生分析发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句尾字多压仄声韵,韵脚较为灵活。读起来宜音调洪亮,铿锵有力,节奏较快。《声声慢》中句尾字多压平声韵,韵律一致,读起来宜音调低沉,读起来节奏较慢。再次让这位学生朗读时我又发现学生音调、节奏、语气比较准确了,但情感读不到位,读好一首词不仅要关注诗词的外在韵律节奏,还要关注词的内在情感节奏,我以开篇三个叠字句为例,示范朗读,并以一个三句话顺序可否调整的问题启发学生赏析叠字句的艺术效果。寻寻觅觅(动作)——空虚怅惘 迷茫失落冷冷清清(环境)——环境冷清 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心理)——沉痛凄苦学生在朗读和分析后再次朗读时,读出了这首词徘徊婉转的音韵特色,层层递进的情感节奏。以读促品,以品带读,这样自然过渡到教学的第二个环节。环节二:品词“小词大雅”语文学科节第二个活动单元是“细品雅赏”,征集有深度有创意的诗词鉴赏文章。请同学们结合词眼“愁”和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一说李清照见到了怎样的光景,有着怎样的心境。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抓词眼,品意象,赏意境,悟“愁”字情感内涵,析表达特色,进而体会婉约词的特征。学生在鉴赏品析时往往抓住诗歌中的“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几个意象,能够品读出李清照的悲愁是思乡怀人之情、物是人非之感、国破家亡之痛、寂寞孤独之苦,有学生还联系到王国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一般的教学往往都侧重品读外在的景物和内心情感间的映射关系。但是这还未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外在的环境景物,称之为“物境”;词人的内心感受需求,称之为“心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映射关系,二者还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很敏锐的发觉二者其实构成了一组组的矛盾关系。例如:1.词人想好好修养,可天气却乍暖还寒、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此为一层;生活的沉沉浮浮,令人忧喜不定,无法安心休养,此为第二层。2.词人“正伤心”,想要远望排解愁情,可是抬头看到的却是过雁,睹雁顿生思乡怀人之感,国破家亡,斯人不在,新愁又添旧恨,此是一层;旧时相识而异乡相逢,再生物是人非之感,天涯沦落之悲。3.词人依窗枯坐,快点挨过白日时光,可眼前尽是泛黄的梧桐,淅沥的秋雨,细雨从天而落,滴在梧桐叶上,也洒在词人心里。再进一步看,即使挨到天黑,等来的将是漫漫长夜,更是难熬。从心境上说,词人想求得一丝安慰,一点满足,从物境上讲,景物没有给她一丝圆满、半分满足。词人想要摆脱而无力摆脱,想要克制却无法克制。心境和物境的矛盾关系就像一颗雪球一样。随着矛盾关系的加深,雪球愈结愈大,愁绪愈积愈浓。可以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就是滚出来的大雪球。在一番品赏之后,学生尝试为李清照“画像”,其中一位学生写得很好,他这样写道:我欲饮酒御寒却酒淡风急,无限凄苦!我欲抬头望雁却物是人非,伤心不已!我欲低头看花却凋零憔悴,顾影哀怜!我欲挨过时光却梧桐滴雨,煎熬无尽!最后通过呈现梁启超和刘乃昌的评词语,让学生总结《声声慢》“婉妙”的表达特色。这种借外在景物一步一步渲染愁情,曲曲折折袒露心迹的写法,既是《声声慢》的婉妙之处。借名家评语作结,回扣导入环节提到的“婉妙”二字,学生通过此环节学习才能真正领悟到婉约词的表达特色和婉约之美的真正内涵。提到婉约之美,自然会联想到豪放之美,由此自然过渡到教学的第三环节。环节三:论词“小词大雅”语文学科节第三个活动单元是“高谈阔论”,举办“我论诗词”专场演讲赛。学习完第 9 课,老师建议同学们就豪放词、婉约词的审美特征和时代价值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主动参赛。让学生完成两项任务。任务一:自由诵读三首宋词,从意象、意境、情感三个角度概括他们不同的审美特征,并扩写以下两句话。豪放词,在我看来就像......婉约词,在我看来就像......设计意图:任务驱动,鉴赏风格,比较整合,紧扣编者意图,深度学习,通过三首词的典型性特征概括完成对豪放词、婉约词整体性特征的认知升级。学生能够结合课堂所学快速找出三首词的典型意象,概括出意境特点,并提炼出情感内涵。学生扩写内容中,能很明显的发现,豪放词方面,多数学生提到大江大河、山川故土,战争黄沙、古迹英雄等具有较大格局的意象,提及雄浑壮阔、爱国情怀、理想抱负等字眼。婉约词方面,多数学生提到小桥流水、细雨西风、柳树花草等意象,提及哀婉凄楚、离愁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等字眼。可见,学生能够下意识的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去思考分析,从结果上看,学生基本能够把握豪放词婉约词各自的风格特点、审美特征,在认知层面上形成了对两类词的整体性的认知。可以说,豪放婉约,各美其美。任务二:对于豪放之美和婉约之美,有人认为豪放之美更具当代价值,有人认为婉约之美更具当代价值,写下你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延伸拓展,进行读写式交流,探究诗词当代价值,传承文化。学生在讨论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当代价值时,基本上形成两个对立团队,课堂上呈现了一场小型辩论赛,有破有立,有质有驳,一队人力挺豪放词,他们大多从时代潮流、家国责任、个人追去的角度去谈;一队人支持婉约词,他们大多从人间烟火、生活感知、心灵世界的角度来辩。当然,有个别的学生能够全面看待,认为豪放婉约各美其美,但并不对立,各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他们一体两面,需兼读并读,倡导大家既要有心有猛虎的伟大志向,又有细嗅蔷薇的生活感知。这场“高谈阔论”,学生能不拘泥于课堂之上、书本之内,打通生活体验,结合成长经历,考虑时代因素。完成了对豪放词婉约词的当代价值探究的学习目标。把本课时主题从“豪放婉约,各美其美”升华到了“豪放婉约,美美与共”。整个的课堂教学环节到此结束,整体而言,这个设计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1、采用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的学生活动方式,符合新课标、新课程的要求。2、单篇是单元下的单篇,整合是单篇基础上的整合,符合新教材的编写意图。2、从读到品再到论,符合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4、语文学习进入深度学习领域,思辨理解、内容整合、知识建构、迁移运用均有体现。这种迁移运用主要体现再的作业设计中,下面说下我的作业设计。课下作业:1.根据本节课所学,完善自己课堂上的思考和评论,以“豪放婉约,各美其美”为题话题写一篇文学短评。2.仿照课堂上为《声声慢》做的朗诵设计方案,课下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设计朗诵方案,并说明方案设计理由。设计意图:1、整合课上所学,落实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文学短评”。2、迁移运用,为单元诗歌朗诵会做准备。【板书设计】各美其美 韵律之美豪放之美===========婉约之美 意境之美美美与共 情感之美设计意图:板书紧扣教学目标和课堂环节设计,既突出婉约之美三个层面的鉴赏,又凸显豪放之美和婉约之美的比较鉴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