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习抒情》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题目分析:“学习抒情”是一次富有挑战性的写作。这次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抒情可能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写作技巧。他们需要学会如何用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学习抒情”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情感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2. 观察力和感受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和事物,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抒发情感。3. 文字运用能力:在抒情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4. 主题把握能力: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抒情,这需要学生准确理解主题,并将情感与主题相结合。5. 创造力和想象力:好的抒情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这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现个性。为了更好地完成这篇作文,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6. 积累素材:平时多观察生活,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7. 多读优秀作品:阅读优秀的抒情散文、诗歌等,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8. 勤于练习: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尝试不同的风格和题材,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9. 深入思考:在写作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情感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使抒情更有深度和内涵。10. 寻求反馈:可以请老师、同学或家长阅读自己的作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通过对《学习抒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字功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情感,帮助学生掌握抒情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成长。 习作指导 1. 观察生活: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能引发情感的细节和场景。可以通过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小故事等方式,积累素材。2. 感受内心:在写作前,先静心感受自己的情感,思考是什么让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情感,尝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3.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间接抒情则可以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等方式来传达情感,使文章更富有意境。4.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情感更生动、更具感染力。5. 描写细节:通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6. 真实感人:抒情要真实,发自内心,避免虚假和浮夸。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7. 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文体和写作风格,如诗歌、散文、记叙文等,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 三、习作技巧 1. 开头引人入胜:开头可以采用设置悬念、描写景物、引用名言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2. 中间内容丰富: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要详细地描述事件的经过、人物的感受等,使内容丰富、具体。同时,要注意情感的抒发,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3. 结尾呼应开头:结尾要与开头相呼应,可以通过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提出希望等方式,使文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 语言优美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形象的比喻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5. 恰当运用描写:通过对人物、景物、心理等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6. 注意节奏和韵律:在写作中,注意句子的长短和节奏的变化,使文章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增加阅读的美感。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空洞抒情:情感表达要有具体的内容支撑,避免空洞无物的抒情,否则会让读者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2. 情感真挚:要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切忌无病呻吟或故作深情,这样才能打动读者。3. 突出主题:抒情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使情感的抒发有针对性,避免杂乱无章。4. 适度克制:在抒情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于情绪化,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5. 符合逻辑: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要符合逻辑,避免出现情感跳跃或矛盾的情况。6. 校对修改:写完后要认真校对和修改,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等,确保文章质量。 五、总结通过“学习抒情”的习作练习,同学们可以提高对自身情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在习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生活、感受内心,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和技巧,注意事项等。同时,要多读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创作出优秀的抒情作品。习作范文:心中的那片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天地,它或许是那片儿时的丛林,或许是那片青春的草地,又或许,只是窗前的一盆绿植。我心中的那片绿,是故乡山坡上那片葱郁的竹林。每当我想起它,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深深的怀念与抒情之情。点评:开篇点题,明确表达了自己心中绿色的象征——故乡的竹林。通过抒情的方式,引出了对故乡竹林的怀念之情,为下文展开抒情做了铺垫。小时候,那片竹林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每当夏日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我们就在那光影交错中追逐嬉戏。竹叶沙沙作响,仿佛是为我们加油鼓劲。那片竹林,承载了我童年的欢笑与梦想。点评:本段通过回忆童年时光,在竹林中嬉戏玩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竹林的深厚感情。运用细节描写,如“夏日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等,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繁华的城市。城市的喧嚣与忙碌让我渐渐淡忘了那片竹林。直到有一天,我在街头看到一盆翠绿的盆栽,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我想起了那片竹林,想起了那片曾陪伴我成长的绿色天地。点评:本段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与竹林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竹林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一盆翠绿的盆栽”这一细节,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回到故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那片竹林。竹林依旧葱郁,竹叶依旧沙沙作响。但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是一个背负着梦想与责任的青年。我站在竹林中,感受着竹叶拂过脸颊的轻柔,心中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感慨。这片竹林,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我的梦想与希望。点评:本段通过描绘作者回到故乡竹林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竹林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对比自己的成长与竹林的不变,引发了对时间与成长的感慨。站在竹林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那片绿色,不仅仅是一片竹林,更是我心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我心中的那片绿,都会给予我无尽的力量与希望。点评:本段通过想象与抒情,将竹林与未来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竹林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如今,那片竹林依然屹立在我的心中。每当我感到疲惫或困惑时,我就会想起它,想起那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天地。它给予我力量,让我勇往直前;它给予我希望,让我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点评:本段总结了竹林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抒情与议论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竹林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教师总评:这篇习作通过回忆与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竹林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每个自然段的点评都紧扣文章内容,既分析了写作手法,又点明了文章主旨。整篇文章内容丰富,情感饱满,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