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全国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25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全国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5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常会以选择题考核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结合生物进化的过程图考核生命的起源及进化的相关知识,常以读图理解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学方法:推测法
(1)概念: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要求: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不能凭空想象。
(3)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神创论、自然发生论、宇生论、生物发生论、化学起源论(被大多数人认同)。
2.原始生命起源的条件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气、硫化氢和氢气等。与现在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能量条件: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高温以及雷电等,为化学进化提供能量。
(3)环境条件:原始海洋像一盆稀薄的热汤,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
(1)从无机物小分子形成有机物小分子。
(2)从有机物小分子形成有机物大分子。
(3)从有机物大分子形成有机物多分子体系。
(4)从有机物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
4.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发生在原始大气中,并已得到米勒实验的验证;其他几个阶段发生在原始海洋中。
5.米勒实验
(1)密闭实验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中的原始大气。
(2)火花放电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中的闪电、高温等条件。
(3)反应后的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4)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考点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1)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形态结构越简单,生物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生物形态结构越复杂,生物越高等。
③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2)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分子差异:蛋白质分子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蛋白质分子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3)比较不同生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形态结构越相同,亲缘关系越近。例如,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的比较,发现它们虽有差别,但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3.生物进化的历程: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从生活环境考虑,生物进化由水生到陆生。
(2)从结构特点考虑,生物进化由简单到复杂。
(3)从生物的进化地位考虑,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考点三 生物进化的原因
1.自然选择:达尔文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1)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内容:
①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②生存斗争: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个体之间(同种或异种)的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界(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仅有少量的个体生存下来。
③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并且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来说,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④适者生存:生物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在斗争中取胜而生存下去,并逐代遗传积累,这就是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被淘汰。
(3)易错提示:
①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只有那些可遗传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②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有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有利,也有可能对生物的生存不利。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选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③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并不是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
④无论哪一种生物,不论其高等还是低等,简单还是复杂,都不是生物主动产生定向变异去适应环境,而是环境对这些变异起选择作用,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2.人工选择
(1)概念:选择生物中某些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并使其得到积累和加强的过程。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例如,鸡的品种多样。
(2)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
类型 选择者 选择速度 结果
自然选择 自然环境 较慢 适应环境
人工选择 人类 较快 满足人类需要
【例题1】(2023·甘孜)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B.海洋和河流
C.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 D.原始海洋和高温湿润地区
【答案】A
【解析】在原始地球上,在高温、闪电和紫外线的作用下,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等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都是在原始海洋,可以看出,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原始大气、原始海洋,A符合题意。
【例题2】(2023·宿迁)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多种多样的生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
B.原始大气中存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用进废退”
D.现代科学家已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生命起源的全部过程
【答案】A
【解析】A、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A说法正确。
B、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不含游离的氧气,B说法错误。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C说法错误。
D、现代科学家并不能在实验室模拟生命起源的全部过程,不具备当时原始地球上环境,D说法错误。
【例题3】(2023·聊城)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 帕博通过古人类化石的基因组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祖先与其他古人种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获得其他古人种有益的基因馈赠,让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祖先能够快速适应非洲以外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都是有益的
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答案】A
【解析】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不都是有益的,A错误;
B、由于环境的改变,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我们可以根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推断生物进化的过程,C正确;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因而被自然选择留了下来,D正确。
【例题4】(2023·河南)下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进化历程。其中与恐龙亲缘关系最近的爬行动物是(  )
A.鳄鱼 B.蜥蜴 C.龟 D.大山雀
【答案】A
【解析】A、鳄鱼是爬行动物,结合题干进化树可知,鳄鱼是与恐龙亲缘关系最近的爬行动物,A正确;
B、结合题干进化树可知,蜥蜴和恐龙在不同的进化分支,B错误;
C、结合题干进化树可知,龟和恐龙在不同的进化分支,C错误;
D、大山雀属于鸟类,不是爬行动物,D错误。
【例题5】(2023·牡丹江)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显示其翅膀上有爪,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哪类动物进化来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C
【解析】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例题6】(2023·黑龙江)人类广泛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下列有关常见育种方法描述错误的是(  )
A.高产奶牛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来的
B.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杂交方法培育的新品种
C.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诱导发生基因突变选育的新品种
D.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
【答案】D
【解析】A、高产奶牛是人工通过对奶产量这一性状进行筛选、强化得到的新型品种,属于人工选择育种,A正确;
B、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将高产易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然后从而选出高产抗倒伏品种,属于杂交育种,B正确;
C、太空椒是普通椒的种子在太空中经过太空辐射诱发突变,然后选育的优良品种,属于诱变育种,C正确;
D、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的,将人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诱导基因表达,D错误。
1.(2023·东莞模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氢、甲烷、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
B.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C.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唯一的证据
【答案】B
【解析】A.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氢、甲烷等气体,但没有氧气,A不符合题意。
B.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B符合题意。
C.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C不符合题意。
D.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D不符合题意。
2.(2023·秦都模拟)在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
C.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D.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答案】D
【解析】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正确;
B、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B正确;
C、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通过对化石的比较研究,可以推测出生物的起源,C正确;
D、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结构越简单,水生生物越多,D错误。
3.(2023·延庆模拟)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地雀,部分雀喙的形状与它们的食性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雀喙形状 a喙短而粗 b喙长而细 c喙形状适中
食物来源 坚果和种子 昆虫 种子和昆虫
A.三种雀喙不同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B.以昆虫为食的地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
C.b雀喙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
D.三种雀喙形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解析】A、三种地雀喙的形态或大小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A正确;
B、以昆虫为食的b地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B正确;
C、据表中信息可知,b地雀喙的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不利变异,b地雀喙的形状在以昆虫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C错误;
D、由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三种雀喙形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4.(2023·长岭模拟)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根据三类生物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知,地球上最先出现的是△,接着依次是□、☆,所以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2023·郑州模拟)农民喷洒除草剂甲防治某种农田杂草,该杂草数量锐减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喷洒除草剂乙,该杂草的数量发生类似的变化(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甲对该杂草进行了选择
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杂草存活了下来
C.bc段迅速上升说明该种杂草具有了抵抗农药甲的能力
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乙使杂草产生新的抗药性变异
【答案】D
【解析】A、杂草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有的无抗药性,农药对杂草起了定向选择作用,可见,ab段下降的原因是除草剂淘汰了抗药性弱或无抗药性的个体,A正确;
BC、施用除草剂甲来防治杂草,把抗药性弱的杂草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杂草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杂草,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次使用除草剂甲时,又把抗药性弱的杂草杀死,抗药性强的杂草活下来。可见,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杂草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C正确;
D、使用除草剂乙以后,同样把抗药性弱的杂草杀死,抗药性强的杂草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杂草,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除草剂乙时,又把抗药性弱的杂草杀死,抗药性强的杂草活下来。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是先有了各种抗药性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农药乙不是使杂草产生新的抗药性变异的原因,D错误。
6.(2023·齐齐哈尔模拟)一块在中国江西赣州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有着7200万至6600万年历史的化石,属于一只没有牙齿的兽脚类恐龙,是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这项研究于2021年12月22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通过人类对化石的比较研究发现,关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个体小到个体大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水生到陆生
【答案】A
【解析】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BCD符合生物进化的趋势,不包含A从个体小到个体大,A符合题意。
7.(2023·福州模拟)某小岛的蜥蜴脚趾有分趾(趾间无蹼)和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两种性状。由于环境变迁,小岛食物短缺,联趾蜥蜴比例上升,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此现象,错误的是(  )
A.蜥蜴有过度繁殖的现象,种内会出现生存斗争
B.食物短缺时,蜥蜴发生联趾变异的概率会上升
C.在食物短缺时,分趾蜥蜴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弱
D.联趾蜥蜗易在水中觅食从而在食物短缺时存活
【答案】B
【解析】A、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中,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特点,因此会导致食物和空间不足,从而产生生存斗争,A正确;
BCD、蜥蜴发生联趾变异的概率是不变且低频的,只是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联趾变异的蜥蜴因为可以游泳较容易捕捉到食物,脚趾有分趾的蜥蜴不容易捕捉到食物导致死亡,因此联趾蜥蜴比例上升,B错误,CD正确;
8.(2023·武汉模拟) 如图所示,鸡的新品种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过度繁殖的结果 D.适应环境的结果
【答案】A
【解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可见, 鸡的新品种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9.(2023·汝南模拟)图1是生物进化历程的一部分(自下而上进化),图2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和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1的进化树中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填字母)。在图1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
(2)人们研究古生物最主要的材料和证据是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古代     类。
(3)图2中的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图2中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     。
【答案】(1)f;近
(2)化石;鱼
(3)氧气;原始海洋
【解析】⑴图1进化树表示a、b、c、d、e、f几种生物的进化历程,由图可知: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故答案为:f;近。
⑵化石是生物体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人们研究生物最主要的材料和证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故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古代鱼类。故答案为:化石;鱼。
⑶图2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氧气,图2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故答案为:氧气;原始海洋。
10.(2023·东平模拟)细胞色素C是一种具有104~1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表是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螺旋菌
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 21 35 44 45
(1)分析表格,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物和生活痕迹。通过对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鸡所属动物类群是由表中   所属动物类群进化来的。
(3)螺旋菌与表中其他生物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螺旋菌的生殖方式是   。
(4)金枪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这体现了   生物学观点。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长期的   结果。
【答案】(1)黑猩猩
(2)遗体;响尾蛇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自然选择
【解析】(1)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
(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通过研究化石,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是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表中的爬行动物是响尾蛇。
(3)螺旋菌属于细菌,因此其与表中其他生物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螺旋菌的生殖方式通过分裂的方式生殖。
(4)金枪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1.(2023·长春)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
【答案】B
【解析】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等,没有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2.(2023·甘孜)下列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者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A说法正确。
B、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说法正确。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说法正确。
D、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生物进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说法错误。
3.(2023·泰州)夏天常用的蚊香效果一年比一年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蚊香增强了蚊子的繁殖能力
B.蚊香对蚊子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C.蚊香使蚊子产生抗药性变异
D.蚊子为适应环境产生抗药性变异
【答案】B
【解析】A、动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所以,蚊子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蚊香并不能增强蚊子的繁殖能力,A说法错误。
B、蚊香先杀死了蚊子的抗药性弱的个体,抗药性强的个体活下来,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蚊子,即蚊香对蚊子进行了选择,所以,觉得蚊香的效果一年比一年查,B说法正确。
C、蚊子的抗药性本来就存在着变异,C说法错误。
D、选择是定向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并不是蚊子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抗药性变异,D说法错误。
4.(2023·菏泽)人类养鸽有数千年历史,下图为三大类家鸽的选育过程,每类中又有很多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大类家鸽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不同品种的鸽形态各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鸽的翼与鲸的鳍、狗的前肢是同源器官
D.鸽飞行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在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B
【解析】A、人工选择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根据题干和题图可知,三大类家鸽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可见,不同品种的鸽形态各异,是变异的结果,但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鸽等鸟类的翼、鲸的鳍、狗的前肢,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都是由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可见,鸽的翼与鲸的鳍、狗的前肢是同源器官,C正确;
D、家鸽等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D正确。
5.(2023·陇南)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C.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
D.两栖类动物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来的
【答案】B
【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不符合题意;
B、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符合题意;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的趋势不包括体型由小到大,不符合题意;
D、两栖类动物是由鱼类进化来的,两栖动物又进化为爬行动物,不符合题意。
6.(2023·通辽)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C.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
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生命
【答案】D
【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不符合题意;
B、原始地球大气与现代地球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不符合题意;
C、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不符合题意;
D、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符合题意。
7.(2023·内江)原始生命诞生以来,经过漫长时间的不断进化,繁衍,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自然选择使生物的有利变异定向积累,可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新类型
【答案】B
【解析】A、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A正确;
B、米勒模拟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在通过电极模拟闪电和降雨后,最终在模拟原始海洋的溶液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不是原始生命,B错误;
CD、自然选择是达尔文提出的学说,认为生物一直处于遗传变异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变异种,其中部分的变异种适应环境,被自然选择留了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种被淘汰,随着时间的变化,有利变异逐渐累积,与环境相适应,CD正确。
8.(2023·湘潭)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最有力的证据
C.哺乳类和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都是定向的
【答案】D
【解析】A、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基本方法,A正确;
B、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所以哺乳类和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生物就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D错误。
9.(2023·甘孜)根据下图“生物进化树”回答问题(G代表原始的生命):
(1)A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是   类。
(2)B属于哺乳纲动物。它们的生殖发育特征是   和   。
(3)C是   植物,它和裸子植物合称为   植物。
(4)D是种类最少的脊椎动物,其发育特征是   。
(5)E的生物名称是   。F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是   植物。最高等的植物是   。
【答案】(1)爬行
(2)胎生;哺乳
(3)被子(绿色开花植物);种子
(4)变态发育
(5)节肢;藻类;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解析】(1)A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减少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图中,C是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等、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类群,靠种子繁殖后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
(4)图中,D是两栖动物,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属于变态发育,所以,D的发育特征是变态发育。
(5)图中,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F是藻类植物,大多为单细胞的,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等级最高等、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类群,靠种子繁殖后代。
10.(2023·太原)【资料分析】
化石与生物的进化暑假里,凡凡和几位同学参观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被各种各样神奇的化石深深吸引。以下是他们看到的化石中的一小部分,请你观察、分析、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   (选填:直接;间接)证据。图中所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   (选填:遗体;遗物;遗迹)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观察、比较以上几种动物的化石可以发现,形成它们的动物在骨骼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
(2)观察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及其复原图,可见其具有无分化的牙齿、翅膀上长着爪子等爬行动物的特征,由此可以推测: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解释,这些古生物的灭绝以及新物种的出现,都是   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生物自身的   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根据现存相关动物的特征进行推测,形成上述化石的动物中,完全不能适应或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应是[   ]和[   ](用图中序号表示)。你推测形成如图所示化石①②④⑤的动物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排序表示)。从生存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答案】(1)直接;遗体;都有脊柱
(2)鸟类与爬行类有亲缘关系;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
(3)①;④;④①②⑤③;水生到陆生
【解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图中所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观察、比较以上几种动物的化石可以发现,形成它们的动物在骨骼方面的共同特征是都有脊柱。
(2)观察⑤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及其复原图,可以看出具有无分化的牙齿、翅膀上长着爪子等爬行动物的特征,由此可以推测:鸟类与爬行类有亲缘关系。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解释,这些古生物的灭绝以及新物种的出现,都是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生物自身的遗传和变异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根据现存相关动物的特征进行推测,形成上述化石的动物中,①格尼蛙,属于两栖类和④鱼类,它们的生殖发育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完全不能适应或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环境。动物进化的历程(脊椎动物):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由此可推测①格尼蛙,属于两栖类;②蜥蜴,属于爬行类;③猛犸象,属于哺乳类;④鱼类;⑤郑氏始孔子鸟,属于鸟类,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⑤③。从生存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5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常会以选择题考核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结合生物进化的过程图考核生命的起源及进化的相关知识,常以读图理解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学方法:________
(1)概念: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要求:需要有一定的________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________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不能凭空想象。
(3)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________论、________论、________论、________论、________论(被大多数人认同)。
2.原始生命起源的条件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中含有________、氨、________、水蒸气、硫化氢和________等。与现在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_。
(2)能量条件: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________、高温以及________等,为化学进化提供能量。
(3)环境条件:________像一盆稀薄的热汤,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
(1)从无机物小分子形成________________。
(2)从有机物小分子形成________________。
(3)从有机物大分子形成________________。
(4)从有机物多分子体系演变成________。
4.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发生在________中,并已得到米勒实验的验证;其他几个阶段发生在________中。
5.米勒实验
(1)密闭实验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中的________。
(2)火花放电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中的________、高温等条件。
(3)反应后的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
(4)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
考点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________的方法。________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________,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________。
2.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1)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①化石是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形态结构越________,生物越________;越晚形成的地层中,生物形态结构越________,生物越________。
③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________,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________进化而来的。
(2)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分子差异:蛋白质分子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________;蛋白质分子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________。
(3)比较不同生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形态结构越相同,亲缘关系越________。例如,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的比较,发现它们虽有差别,但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说明它们可能是由________进化而来的。
3.生物进化的历程: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从生活环境考虑,生物进化由________到________。
(2)从结构特点考虑,生物进化由________到________。
(3)从生物的进化地位考虑,生物进化由________到________。
考点三 生物进化的原因
1.自然选择:________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1)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生存,________被淘汰。
(2)内容:
①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___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②生存斗争: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________和________而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个体之间(同种或异种)的斗争,以及生物与________(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仅有少量的个体生存下来。
③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并且变异具有________性。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来说,变异包括________变异和________变异。
④适者生存:生物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________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能力________,能在斗争中取胜而生存下去,并逐代遗传积累,这就是________,反之,不适者被淘汰。
(3)易错提示:
①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只有那些________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是________的基础。
②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有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有利,也有可能对生物的生存不利。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的,只选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③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并不是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
④无论哪一种生物,不论其高等还是低等,简单还是复杂,都不是生物主动产生________去适应环境,而是环境对这些变异起________作用,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2.人工选择
(1)概念:选择生物中某些对________有利的变异,并使其得到积累和加强的过程。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是长期________选择的结果。例如,鸡的品种多样。
(2)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
类型 选择者 选择速度 结果
自然选择 自然环境 较________ 适应________
人工选择 人类 较________ 满足________
【例题1】(2023·甘孜)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B.海洋和河流
C.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 D.原始海洋和高温湿润地区
【例题2】(2023·宿迁)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多种多样的生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
B.原始大气中存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用进废退”
D.现代科学家已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生命起源的全部过程
【例题3】(2023·聊城)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 帕博通过古人类化石的基因组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祖先与其他古人种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获得其他古人种有益的基因馈赠,让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祖先能够快速适应非洲以外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都是有益的
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例题4】(2023·河南)下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进化历程。其中与恐龙亲缘关系最近的爬行动物是(  )
A.鳄鱼 B.蜥蜴 C.龟 D.大山雀
【例题5】(2023·牡丹江)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显示其翅膀上有爪,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哪类动物进化来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例题6】(2023·黑龙江)人类广泛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下列有关常见育种方法描述错误的是(  )
A.高产奶牛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来的
B.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杂交方法培育的新品种
C.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诱导发生基因突变选育的新品种
D.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
1.(2023·东莞模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氢、甲烷、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
B.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C.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唯一的证据
2.(2023·秦都模拟)在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
C.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D.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3.(2023·延庆模拟)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地雀,部分雀喙的形状与它们的食性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雀喙形状 a喙短而粗 b喙长而细 c喙形状适中
食物来源 坚果和种子 昆虫 种子和昆虫
A.三种雀喙不同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B.以昆虫为食的地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
C.b雀喙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
D.三种雀喙形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2023·长岭模拟)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B.☆→□→△
C.△→☆→□ D.☆→△→□
5.(2023·郑州模拟)农民喷洒除草剂甲防治某种农田杂草,该杂草数量锐减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喷洒除草剂乙,该杂草的数量发生类似的变化(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甲对该杂草进行了选择
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杂草存活了下来
C.bc段迅速上升说明该种杂草具有了抵抗农药甲的能力
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乙使杂草产生新的抗药性变异
6.(2023·齐齐哈尔模拟)一块在中国江西赣州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有着7200万至6600万年历史的化石,属于一只没有牙齿的兽脚类恐龙,是迄今为止科学记录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这项研究于2021年12月22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通过人类对化石的比较研究发现,关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个体小到个体大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水生到陆生
7.(2023·福州模拟)某小岛的蜥蜴脚趾有分趾(趾间无蹼)和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两种性状。由于环境变迁,小岛食物短缺,联趾蜥蜴比例上升,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此现象,错误的是(  )
A.蜥蜴有过度繁殖的现象,种内会出现生存斗争
B.食物短缺时,蜥蜴发生联趾变异的概率会上升
C.在食物短缺时,分趾蜥蜴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弱
D.联趾蜥蜗易在水中觅食从而在食物短缺时存活
8.(2023·武汉模拟) 如图所示,鸡的新品种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过度繁殖的结果 D.适应环境的结果
9.(2023·汝南模拟)图1是生物进化历程的一部分(自下而上进化),图2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和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1的进化树中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填字母)。在图1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
(2)人们研究古生物最主要的材料和证据是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古代   类。
(3)图2中的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图2中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   。
10.(2023·东平模拟)细胞色素C是一种具有104~1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表是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螺旋菌
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 21 35 44 45
(1)分析表格,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物和生活痕迹。通过对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鸡所属动物类群是由表中   所属动物类群进化来的。
(3)螺旋菌与表中其他生物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螺旋菌的生殖方式是   。
(4)金枪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这体现了   生物学观点。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长期的
   结果。
1.(2023·长春)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C.从低等到高等 D.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
2.(2023·甘孜)下列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C.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进化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2023·泰州)夏天常用的蚊香效果一年比一年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蚊香增强了蚊子的繁殖能力
B.蚊香对蚊子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C.蚊香使蚊子产生抗药性变异
D.蚊子为适应环境产生抗药性变异
4.(2023·菏泽)人类养鸽有数千年历史,下图为三大类家鸽的选育过程,每类中又有很多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大类家鸽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不同品种的鸽形态各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C.鸽的翼与鲸的鳍、狗的前肢是同源器官
D.鸽飞行时,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在进行气体交换
5.(2023·陇南)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C.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
D.两栖类动物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来的
6.(2023·通辽)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C.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
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生命
7.(2023·内江)原始生命诞生以来,经过漫长时间的不断进化,繁衍,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自然选择使生物的有利变异定向积累,可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新类型
8.(2023·湘潭)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最有力的证据
C.哺乳类和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都是定向的
9.(2023·甘孜)根据下图“生物进化树”回答问题(G代表原始的生命):
(1)A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是   类。
(2)B属于哺乳纲动物。它们的生殖发育特征是   和   。
(3)C是   植物,它和裸子植物合称为   植物。
(4)D是种类最少的脊椎动物,其发育特征是   。
(5)E的生物名称是   。F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是   植物。最高等的植物是   。
10.(2023·太原)【资料分析】
化石与生物的进化暑假里,凡凡和几位同学参观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被各种各样神奇的化石深深吸引。以下是他们看到的化石中的一小部分,请你观察、分析、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   (选填:直接;间接)证据。图中所示化石是古代生物的   (选填:遗体;遗物;遗迹)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观察、比较以上几种动物的化石可以发现,形成它们的动物在骨骼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
(2)观察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及其复原图,可见其具有无分化的牙齿、翅膀上长着爪子等爬行动物的特征,由此可以推测: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解释,这些古生物的灭绝以及新物种的出现,都是   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生物自身的   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根据现存相关动物的特征进行推测,形成上述化石的动物中,完全不能适应或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应是[   ]和[   ](用图中序号表示)。你推测形成如图所示化石①②④⑤的动物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用序号排序表示)。从生存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