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选择题
1.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税收体系。据此推断该国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大流士统治时期,“帝国境内各非波斯民族继续保有其多数地方性政策”。中央政府在行使主权时,“给现存的地方政权以行政自由”,在一些行省还“保存有地方的法律,地方的度量衡制度,行政区的划分,租税的不可侵犯性和神庙与祭司集团的各项特权”。这一举措(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阻碍了古代文明交流
C.尊重了各地发展的差异性 D.完善了地方官僚体系
3.波斯帝国的贵族百姓都是国王的仆从,国王通过遍布帝国境内的道路、通讯系统,加强对地方控制。同时其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表明,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等内部的事务,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这表明波斯帝国( )
A.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C.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D.继承了希腊城邦的政治遗产
4.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记载了波斯国王统治国家的各种方法,包括建立行省制、指定军队指挥官、地方上实行军政分治、建立驿道等,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军事力量
C.巩固中央集权 D.强化地方治理
5.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将战争时期的所有偏见全部抛开,在战争胜利后并没有强迫波斯人接受希腊的风俗,而是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习俗,这样波斯人就避免了一场移风易俗的风波。亚历山大保留的不仅仅是被征服民族的风俗,还有当地的法律,有时候甚至是原来的国王和总督也会被重新任命,坐上原来的位置。马其顿人负责统领军队,而当地人来做行省总督。”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统治( )
A.依赖别国的治理模式 B.体现开明专制的特色
C.具备了希腊化的特征 D.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6.亚历山大在征服广大地区期间,曾于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这些措施旨在( )
A.保护各地传统文化 B.笼络征服地区人心
C.宣扬统治的合法性 D.扩大帝国统治疆域
7.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
A.埃及新王国的扩张 B.亚历山大的东征
C.波斯帝国的兴起 D.罗马帝国的扩张
8.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
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
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
9.罗马实行公民兵制。在公元前6世纪,凡17至60岁的有产公民,皆有自备武装和给养服兵役的义务。但到公元前4世纪,罗马开始实行军饷制,与此同时,罗马军队也逐渐统一和改进武器装备。这一变革( )
A.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军事开支 B.推动了奴隶制的兴起与发展
C.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D.加剧了罗马平民和贵族矛盾
10.罗马帝国图拉真统治时期(98-117年在位),“波罗的海地区与日耳曼国家运来琥珀和奴隶;西亚运来谷物、兽皮、毛皮和宝石;阿拉伯运来雪花石膏、乳香、香料和宝石;印度运来香料、香水、象牙、野兽、奴隶和宝石;中国运来生丝或绸缎;东非洲运来龟壳和象牙”这反映出当时罗马帝国( )
A.边疆治理稳定 B.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货币经济发达 D.对外商业贸易繁荣
11.拟诉弃权,是指罗马法中通过模拟诉讼而移转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是早期市民法上所有权取得之一种。拟诉弃权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其标的可以是有体财产,也可是无体财产;其交易形式可以是要式移转,也可是略式移转;其交易内容可以是买卖,也可是借贷,甚至还可是继承,收养及劳役等交易。拟诉弃权反映了罗马当时( )
A.处于共和国时期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商品经济的落后 D.奴隶制社会的本质
12.有学者指出,基督教希望通过传教把强调个性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法律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家庭的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这形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时代特征。这说明基督教文明( )
A.产生于久远的欧洲传统文化 B.为阐释发展欧洲文化而传播
C.有利于欧洲共同的文化认同 D.理性思想远多于宗教意识
13.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了罗马帝国经西亚、中亚到中国汉王朝之间的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这主要得益于( )
A.游牧民族的迁徙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帝国开明的政策
14.公元前1500年左右,腓尼基书吏创造了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早期字母文字,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并加上了元音。此后,罗马人将希腊字母改变为自己的语言,并把它传给了欧洲的文化继承人。这一演变过程可用来说明( )
A.腓尼基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B.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古老文字
C.希腊文化是文字演变的动力 D.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15.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并广泛传播;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向外传播;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这说明,武力扩张( )
A.有助于形成多元的文化政策 B.给被征服地区带去了文化掠夺
C.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 D.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时,整理出如表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二 三
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古希腊的人像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交汇点的腓尼基。
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通过扩张把文明的势力扩展到地中海东岸。 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波斯帝国,征服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1)请参照“一、古代文明的扩展”的子目样式,为“二、三”编写一个子目标题,并指出导致“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优势。
(2)请归纳指出三个子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
17.读下列古代世界三大帝国疆域示意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三大帝国的疆域有何共同特点?请按建立的先后顺序写出三幅图分别对应的古代帝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你判断和排序的依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以地小山多为其地理环境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希腊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到公元前750年左右,希腊人口已经多到不能糊口的程度了”。希腊人需要到海外拓展生存空间。同时,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斗争中破产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和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利益集团,被迫去海外谋生。
——摘编自王文峰《古风时代希腊海外殖民运动考察》
材料二 在公元前750—前550年,希腊城邦不断向外殖民,虽然在黑暗时代(公元前1200—前900年)希腊就开始向外移民,但这一轮移民潮是希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向外移民运动。他们从希腊本土出发,不仅移往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这些传统殖民地,而且远至黑海沿岸、亚平宁半岛南端、高卢南部和北非部分地区。希腊对外贸易发展对这次殖民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殖民地有它的商站的功能。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8世纪中期希腊海外殖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前750年至前550年希腊海外殖民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该国达到了鼎盛”可知,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国力达到了鼎盛,C项正确;罗马帝国兴起于公元前1世纪,晚于波斯帝国,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兴起于公元前4世纪,晚于波斯帝国,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兴起于公元7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大流士统治时期(波斯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大流士统治时期,因俗而治,保留帝国境内其他民族的地方政策,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尊重地方习俗和治理习惯,C项正确。这一举措利于调动地方治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保留地方特色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互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治理问题,没有涉及到地方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据材料“波斯帝国的贵族百姓都是国王的仆从,国王通过遍布帝国境内的道路、通讯系统,加强对地方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波斯帝国实行中央集权,据材料部分地区“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等内部的事务,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可以得出地方自治,所以材料表明波斯帝国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君权神授”的信息,也不体现是否大力宣扬,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到一定程度的“自治”,但是古希腊政治主要特点是城邦政治,独立自治,直接民主等,而波斯帝国是君主专制的大帝国,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世界古代史(波斯帝国)。据材料“建立行省制、指定军队指挥官、地方上实行军政分治、建立驿道等”,可以看出波斯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巩固中央集权,C项正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军事力量和强化地方治理都属于强化中央集权的范畴,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保留的不仅仅是被征服民族的风俗,还有当地的法律,有时候甚至是原来的国王和总督也会被重新任命,坐上原来的位置。马其顿人负责统领军队,而当地人来做行省总督。”可知,亚历山大征服其他民族后,保留被征服民族的风俗和法律,其国王和总督也会被重新任命,说明在对征服地区的管理中,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D项正确;依赖别国的治理模式,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专制的信息,排除B项;希腊化是指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交融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帝国)。据本题材料“曾于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被征服地区真心归顺,亚历山大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此举赢得了当地祭司的好感。这些做法的目的是笼络征服地区人心,B项正确;“保护各地传统文化”不是主要目的,“笼络征服地区人心”巩固统治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拜谒被征服地神庙无法达到宣扬统治合法性的目的,排除C项;拜谒神庙达不到扩大帝国统治疆域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前4世纪(马其顿)。据本题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前334年,由希腊半岛出发,经过伊苏斯等战役,将疆界扩张至印度河流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亚历山大的东征,B项正确;据所学,埃及新王国的扩张,并未抵达印度河流域,排除A项;据所学,波斯帝国的兴起与图中的进军、退兵路线等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材料中“前334年”及疆界范围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可知,亚历山大的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了希腊文化,开启了希腊化时代,B项正确;被征服地区与希腊地区文明类型不同,文明程度高低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亚历山大对希腊文化的向往和传播,没有他的统治方式,排除C项;希腊人文精神源于希腊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并非由亚历山大远征所催生,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罗马)。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实行公民兵制,由自备给养到政府提供给养,提升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适应了对外扩张的需要,C项正确;公民兵制扩大了国家支出,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奴隶制的兴起与发展,排除B项;公民兵制与罗马平民和贵族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的罗马帝国。据材料总结,罗马帝国与周边国家地区进行贸易,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对外商业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边疆治理信息的相关表述,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罗马帝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指出罗马帝国的商业贸易是用货币支付,C项无从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拟诉弃权是指罗马法中通过模拟诉讼而移转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在财产发生转移时都要模拟法庭审判,体现了罗马当时重视保护私有财产,B项正确;拟诉弃权反映了罗马当时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未体现是否处于共和国时期,排除A项;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不能判断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项;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文明吸收并融入了希腊文明、马文明和日耳曼文明,这表明了基督教文明具有强大的文明整合能力,而这种整合客观上有利于欧洲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C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西亚地区,排除A项;基督教的传播并非为阐释发展欧洲文明,而是为了巩固自身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排除B项;“理性思想远多于宗教意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世纪前后(世界)。根据材料“形成了罗马帝国经西亚、中亚到中国汉王朝之间的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可知,罗马帝国、西亚、中亚和中国汉王朝都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因此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B项正确;游牧民族迁徙并不会形成横贯欧亚大陆如此长距离的文明地带,排除A项;罗马帝国并未扩张到中国,排除C项;从材料看,无法明确是哪一个帝国的政策且对外政策一般用“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腓尼基人创立的早期字母文字后来被希腊人、罗马人不断改进,并传给欧洲的文化继承人,并推动了字母文字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正确;大约5500年前,最先的文明产生于两大发源地:北非尼罗河流域和西亚两河流域,排除A项;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于西元前三十一世纪左右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希腊文化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并广泛传播;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向外传播;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可知,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帝国时期,拉丁文向外传播,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这都表现了武力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没有体现多元文化以及文化掠夺,排除AB项;人类文明产生要远远早于所谓的武力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6.(1)二、古代世界的帝国(或古代世界地跨欧亚非大帝国)三、古代文明的交流。农耕文明的优势。
(2)古代文明的扩展,导致了古代世界帝国的(或古代世界地跨欧亚非大帝国)兴起;帝国区域的扩大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交流(或经贸、技术、文化的传播)。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第一小问标题,据“二”下的材料信息“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和“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可概括“二”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据“三”下的材料信息“古希腊的人像雕刻艺术……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交汇点的腓尼基”和“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可概括“三”为古代文明的交流。
第二小问优势,据材料埃及新王国、西亚文明、波斯、亚历山大等古代文明扩展的基本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农耕文明的优势,如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稳定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三个子母的内容为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古代文明的交流,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古代文明的扩展,导致了古代世界帝国的兴起,而帝国区域的扩大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交流。
17.特点: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顺序:图三波斯帝国图一亚历山大帝国图二罗马帝国
依据: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帝国东征起点在马其顿,在灭亡波斯帝国后向东扩张到印度;图中标注了亚历山大与波斯大流士三世决战地伊苏斯。罗马帝国征服了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的亚历山大帝国、2世纪的罗马帝国、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特点:根据三大帝国的疆域示意图,可以看出疆域都比较辽阔,地跨欧亚非三洲。顺序:根据三大帝国疆域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图三波斯帝国;图一亚历山大帝国;图二罗马帝国。依据: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灭亡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且图中标注的伊苏斯是亚历山大与波斯大流士三世决战地。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18.(1)原因:可耕地不足;人口激增;城邦内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斗争的促进;黑暗时代向外移民的奠基;希腊对外贸易发展的推动。(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持续时间长:借助移民方式:规模大:范围广。(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地小山多为其地理环境特征”可知希腊可耕地有限;根据“到公元前750年左右,希腊人口已经多到不能糊口的程度了”可知8世纪中期希腊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突出,需要向外拓展生存空间;根据材料“……利益集团,被迫去海外谋生”可知,城邦内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斗争促进海外殖民;根据材料可知黑暗时代希腊就开始向外移民;希腊对外贸易发展对这次殖民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特点:根据材料“公元前750—前550年,希腊城邦不断向外殖民”可知持续时间长;根据“这一轮移民潮是希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向外移民运动”可知其规模很大,且借助于移民方式;根据材料“不仅移往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这些传统殖民地,而且远至黑海沿岸、亚平宁半岛南端、高卢南部和北非部分地区”可知其殖民范围之广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