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课件(共99张PPT)- 《统计学》同步教学(财经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习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课件(共99张PPT)- 《统计学》同步教学(财经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99张PPT)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统计学
目 录
1.1
总量指标
1.2
相对指标
学习重点
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种类;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相对指标的种类与计算;计算和使用相对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率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例如:我国在2012年:
时期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518942.1 亿元
工业增加值 199670.7 亿元
其中:钢产量 95577.83 万吨
汽车产量 1967.62 万辆
发电量 49875.53亿千瓦时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时点指标
年末人口总数 135404 万人
贷款余额 629910亿元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总量指标的作用
(1)它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常用来反映国情国力的基本状况。
(2)它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3)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例如:
2012年我国人均GDP= GDP/年中平均人口= 518942.1亿元/(134735+135404)/2万人 = 38420.38元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某班学生《统计学》平均考分 = 学生总成绩/学生总人数= 4200分/50人 = 84分/人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有多种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可对其进行如下分类:
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其反映总体内容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二)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另外,总量指标按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单位总量):
即指总体单位数之和,它表明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标志总量):
即总体各单位某种标志值之和。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划分,也是后面计算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的重要依据。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例如:
研究目的:
是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
总体——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
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名称: 甲 乙 丙 … X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时期总量):
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累计结果。
例如:
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人口出生数等。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如,2012年全国钢产量为95577.83万吨
即时期为一年(1月1日~12月31日)
2)时点指标(时点总量):
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状况的总量。
例如:年末人口总数、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如,2012年末全国人口总数为135404万人
即12月31日这一时刻(或瞬间)
3.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表4-1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时期指标的特点:
(1)其数值可连续统计;
(2)其数值可直接相加,相加后表示现象在更长时间内发展变化总量;
(3)其数值大小与其所包括的时期长短直接有关。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时点指标的特点:
(1)其数值不能连续统计;
(2)其数值一般不能直接相加,相加后无意(会出现同一单位或标志值在不同时点的重复计算);
(3)其数值大小与其所间隔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注意:
时期指标所属时间有时期长短(如年、季、月、日);时点指标所属时间没有时期长短(如年末、季末、月末)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有以下三种计量单位,即:
实物单位
货币单位
劳动单位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1.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的自然、物理计量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双重单位、复合单位及标准实物计量单位等。
自然单位:
它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计量的单位。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如,人口以“人”为单位,汽车以“辆”为单位,鞋以“双”为单位,短信以“条”为单位。
度量衡单位:
它是按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而计量的单位。
如,钢产量以“吨”为单位,布以“米”为单位,距离以“公里”为单位。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双重单位:
它是采用两种或多种计量单位来表明事物的数量。
如,电动机以台/千瓦计量,船舶以马力/吨位/艘计量。
复合单位:
是两种计量单位结合在一起的计量单位。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如,发电量以千瓦时计量,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量,拉闸限电条次。
标准实物单位:
即对同类实物产品按统一标准折合的单位。
如,将含热量不同的煤产量统一折算为7000大卡的标准煤。
用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实物指标的最大特点:
是它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够具体地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
它的局限性:
是指标的综合性比较差,不同的实物,内容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不同,无法进行汇总,因而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总规模或总的发展速度。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价值单位
货币单位是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计量物质财富或劳动成果的单位,
如国内生产总值以“元”为单位。
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称为价值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价值指标的最大特点:
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可以综合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部门、企业生产不同产品的总成果。
其局限性在于它脱离了物质内容,比较抽象。只有和实物指标结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3.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是反映劳动力资源及其利用状况所采用的一种复合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等。
用劳动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
总量指标按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标准实物单位的计量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标准实物单位的计量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标准实物单位的计量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㈠ 相加计算
直接相加
对于同类的计算对象按实际计量单位直接加起来
折算相加
对于同类的计算对象按标准计量单位相加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㈡平衡计算与推算
如: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五)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统计对象及总量指标的概念和计算范围
2.注意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的统一
3.注意同一现象总量指标的计算口径的统一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1.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相对数),它是将两个性质相同或相互有关的指标数值通过对比求的的商数或比例,用于反映现象总体内部的结构、比例、发展状况或彼此之间的对比关系。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其分子与分母可以是总量指标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对比。
例如:我国在2012年,
人口出生率 = 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
=1621万人/135069.5万人 = 12.1‰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人均钢产量= 年钢产量/年(平均)人口总数 =95577.83万吨/135069.5万人=707.62公斤/人
2.相对指标的作用
(1)相对指标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相互之间的联系程度、内部结构或比例关系
(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比较的基础。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作用1.例如,某企业2013年工业产值为100万元(总量指标),能否作为评价该企业生产经营好坏的标准?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作用2.
2011年金砖国家人均GDP(现价,美元)
巴西 12533
俄罗斯 13261
印度 1558
中国 5450
南非 7810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资料来源: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4)。p42
因此,在说明两个性质不同、生产条件、规模不同的企业工作质量时,不能直接用产值、利润等总量指标进行对比,而可用产值计划完成程度、资金周转速度等相对指标进行对比。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计量单位)有以下两种表现计量单位,即:
1.有名数
有名数主要是用来表示强度相对数的。它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同时使用,以表示事物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度等。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比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人均粮食产量用“公斤/人”表示等。
它主要在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中采用。
2012年我国人均钢产量
= 707.62公斤/人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012年我国人口密度
= 141人/平方公里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无名数
它是一种抽象化了的数值,在计算相对指标时,当其分子与分母指标计量单位相同时,其数值表现为无名数。
无名数包括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和千分数。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对比基数)
系数或倍数:
即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如:(1978年价格)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012年人均GDP/1978年人均GDP = 2240.18/381.23=5.88
当分子数值>分母数值很多时 倍数
当分子数值与分母标数值相差不大时 系数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成数:
即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而计算的相对数。
如:某地区粮食产量2013年比2012年增长2成,即增长2/10,我国历年粮食总产量
百分数:
即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0而计算的相对数。
如:今年产量/去年产量 = 500吨/400吨=125%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千分数:
即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百分点:
即当两个以百分数表示的相对指标,若其对比基数相同时,如果它们相减的结果差距相当于1%,称为一个百分点。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如:股市价格指数:
上月末 1日 2日 3日 4日 … 31日 100(%) 2 3 1 6 … 4
基点:
一个基点(Basis Point)的定义为“百分之零点零一”(0.01%)或“一个百分点的一百分之一”,可用算术符号 表示。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它在计算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范畴被广泛应用。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1.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指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两个指标值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上的运动、发展和变化。通常情况下,把用来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称为“基期”,相应的指标数值称为基期数值;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把同基期比较的时期称为“报告期”,相应的指标数值称为报告期数值。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时期、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同类事物在同一时间、不同条件下发展的差异程度,属于静态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这里的总体可以是国家或地区或部门或企业等)
如,2012年石家庄市大米价格6元/公斤,北京市大米价格7.5元/公斤。则,
北京市大米价格/石市大米价格 =7.5/6=125%
比较相对数计算结果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计算比较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比较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用以比较的指标可以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但由于总量指标易受规模大小的影响,因此,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一般采用相对数。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比较相对指标要求分子、分母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所属时间必须一致。
(3)为找出差距,作为对比的基数一般应是国家标准、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同行业平均水平,有时也可以和同类事物的最低水平比较。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4)比较相对指标常常与动态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即用动态相对指标(纵向比),和前期比较,看进步状况;用比较相对指标(横向比),与同期、同行比较,找出差距,即人们常说的“纵向比看成绩,横向比看差距”。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在经济工作中,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必须利用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也叫计划完成百分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它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4.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利用统计分组的方法,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各部分,用总体内部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相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数,也称比重指标或结构相对数。它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情况,表明总体中各部分所占比重大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表4.1 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例:人口性别比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例:三次产业结构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部分国家GDP产值构成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l)结构相对数分子属分母的一部分,即分子、分母是一种从属关系,因此公式中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2)结构相对数可以是各组总体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的对比,也可以是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的对比。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3)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必须等于100%或1。如果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而不等于100%或1时,一定要进行调整。
(4)科学的统计分组是正确计算结构相对数的前提。
(5)将不同时期的结构相对数进行比较,可以反映事物内部构成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5.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也称比例相对数,它是由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部不同部分数值之间对比求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常用几比几的方式表示,但有时也用1:m:n的连比形式反映总体中若干部分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例相对指标的计算结果一般是用百分数表示,或“多少比1”或“多少比100形式表示。
例:性别比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年中人口性别比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计算比例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l)比例相对指标同结构相对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比例相对指标也是一种结构性比例,但二者对比的方法不同。结构相对指标表现为一种包含关系,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比例相对数的分子和分母是一种并列关系,因而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为了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来连比的组数不宜过多。
(3)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既可以分析总体各部分构成比例的协调程度,也可以研究总体的结构是否合理。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4)比较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都是两个指标对比的结果,但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比例相对指标反映的比例关系,有时是有客观标准的,违背这个标准就会造成比例关系失调,如男女性别比例关系、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而比较相对指标反映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不存在比例正常或失调的问题。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6.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数也称强度相对指标或强度指标,是指同一时期内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理解、应用强度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其分子与分母为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
注意:钢产量 /猪的存栏头数这两个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在经济上没有联系,对比没有意义。
第二,其数值表现形式大多数为有名数,少数为无名数形式; .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例如,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第三,某些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可互换,形成其正、逆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注意:
有些强度相对指标使用人均字眼,如人均钢产量、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教育经费等,但它们与后面要讲的平均指标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在掌握了几种常用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后,要注意区分下面几种不同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
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
(1)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上的对比。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如: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与其它各种相对指标主要区别:
(1)其他各种相对指标都属于同一总体内的数量进行对比,而强度相对指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2)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不同。其它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而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是用有名数表示。
(3)当计算强度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换后,会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而其它相对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四)相对指标的应用原则
1.对比指标要有可比性
2.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要结合运用
3.将总量指标、多种相对指标综合应用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9·11事件损失惨重 美国保险业逆境求生
“9·11”恐怖袭击对美国乃至全球保险业造成了最为沉重的打击。袭击发生后不久,业内人士对保险业损失的初步估计为350亿至600亿美元。目前,已经申报的索赔额已达420亿美元。经历了“9·11”之后的保险业,不仅行业本身发生了剧变,整个社会的风险控制方式都随之改变了。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9·11”恐怖袭击引发的索赔项目包括建筑物损失、非建筑物财产损失、商业中断损失、人员伤亡损失、员工补偿损失、资产贴水损失和企业破产与停业损失等。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据行业分析家估计,目前已经受理的索赔申请多达33000多件,其中商业中断索赔、债务索赔和非建筑类损坏索赔额分别达到110亿、100亿和60亿美元之多,占已经发生的索赔金额的27%、25%和15%。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人员伤亡、建筑损毁和飞机损失索赔分别为27亿、35亿和35亿美元,占整个索赔金额的7%、9%和9%。这些索赔中,绝大部分来自下曼哈顿区围绕世贸中心方圆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还有许多损失有待进一步评估,各保险公司可能在未来两年甚至更远时期内面临更多的索赔,预计全部索赔金额将高于500亿美元。
情境四 综合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仅仅在2002年上半年,美国的保费费率就平均提高了2-3倍。升幅最大的是企业和私人财产险的保费。保险业还设立了新的保费费率梯度表,离政治或金融中心越近的公司,保费越高。
学习难点
各种相对指标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相对指标的结合使用
谢谢观看,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