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目录
学科术语0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
学科术语0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
学科术语0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2
学科术语04: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3
学科术语0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
学科术语06:站起来 5
学科术语07:富起来 5
学科术语08:强起来 6
学科术语09:赫拉克利特 6
第一课 政治术语高考真题检测................................................................................................28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学科术语01: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原因
1、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的的地位)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党领导的重要性:
①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的特点
(1)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注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是党的主要领导方式,并不是全部的领导方式,党对国家的领导还存在其他方式的领导,如军事领导等。
(2)党全面领导的特点: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
比较 政治领导 思想领导 组织领导
区别 侧重在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强调维护集中统一领导。 侧重统一思想,用科学理论教育人民,武装人民。 侧重党组织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以及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联系 这三个方面的领导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实行党的正确领导,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党的领导的表现
①从对象看: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领导谁)
②从内容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等。(五位一体)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领导什么)
③从落实看:党的领导涉及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的领导的成就
①走过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②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的要求
(1)最高原则:坚持和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根本遵循: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4)执政能力: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建设堪当民族大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学科术语02:全面从严治党
原因
(1)必要性:
①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新形势下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③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
①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
③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意义)
要求
2.怎 样全面从严治党 (1)总体要求 两个坚持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一条主线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一个统领 党的政治建设
一个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一个着力点 调动全党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
六个建设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一个目标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 一个目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自我革命
①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②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③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学科术语03:科学执政
内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要求
按照客观规律执政,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侧重点
强调“怎样执政”,强调执政的“科学性”
关键词
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专家学者、调研、尊重规律等。
学科术语04:民主执政
内涵
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侧重点
强调“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强调执政的“为民性”。
关键词
“为人民”、“民主的方式”、听取意见建议等。
学科术语05:依法执政
内涵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侧重点
强调“靠什么执政”,强调执政的“合法性”
关键词
凡是与“法律”有关的,属依法执政。
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
易混易错
比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领导方式 执政方式
区别 含义 党的领导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和各项事业实行领导的形式、手段、方法和途径的总称 党的执政方式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掌、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的手段、方法和途径的总称
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符合和代表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对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领导;通过加强思想宣传工作来实现党的领导;通过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来实现党的领导等 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以及依法执政。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
联系 (1)广义上的领导方式包括执政方式在内,执政方式是党的领导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 (2)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政来实现的;(3)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所体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1.(2022·辽宁·高考真题)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10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党坚持林草兴则生态兴理念,带领人民开展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材料表明( )
①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是法治政府的职能
②党在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坚持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方式旨在坚持民主执政
④促进绿色发展要不断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和劳动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材料体现的是党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改善人居环境,没有体现法治政府职能,①不选。②:坚持林草兴则生态兴理念,遵循生态保护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开展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领导立法,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体现了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②入选。③: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方式,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坚持民主执政,③不选。④: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引领人民增强生态意识和劳动意识,④入选。故本题选C。
3.(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国有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委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正确;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理论学习制度,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企业发展;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在每个航天发射型号工作团队设立临时党组织,激励党员践承诺、当先锋,确保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经过不断努力,该公司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多次圆满完成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了突出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是如何通过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
【参考答案】(1)公司党委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了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加强了党的政治领导。该公司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人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制定党建责任清单、成立临时党组织等落实了党的组织建设。两者加强了党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是如何通过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某国有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委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正确→可从政治领导角度,说明该公司党委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确保了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
有效信息②: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理论学习制度,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企业发展→可从思想领导角度,说明该公司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人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有效信息③:制定党建责任清单,在每个航天发射型号工作团队设立临时党组织,激励党员践承诺、当先锋,确保党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可从组织领导角度,说明该公司制定党建责任清单、成立临时党组织等落实了党的组织建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党的领导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4.(2021·江苏·高考真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连续多年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下列美术作品生动反映了我国农村的发展变化。
综合运用经济和政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
【参考答案】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三农”事业发展的方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和依靠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党和政府推动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国, 需要综合调用经济和政治知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回答此类问题的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党和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连续多年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引领“三农”事业发展的方向。→可得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有效信息②:党带领和依靠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联系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有效信息③: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党不断探索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可得出党和政府推动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党坚持科学执政,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分析材料。
得分点②: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分析材料。
得分点③:党和政府推动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党坚持科学执政+分析材料。
5.(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到间粤黄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进行了一次深入系统的社会经济调查。在调查期间,毛泽东同志除了开调查会,还主动深入各行各业,虚心向群众请教,认真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写下了《寻鸟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树立了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典范。
新时代,调查研究仍然是共产党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为制定“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呀,访农家、进企业,察民情、问良策,亲自主持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建议。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党中央首次通过互联网就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短短两周时间,累计收到101.8万余条建言。同年10月,在充分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建议从酿到出台深刻诠释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要义。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共产党人为什么仍然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以及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参考答案】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强国)的需要。
②是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以人民为中心)。
③是坚持群众路线,汇集群众智慧,增强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需要(科学执政和民族执政)。
④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党的观点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获得第一手资料。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共产党人为什么仍然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以及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属于原因类和措施类主观题,知识没有具体限定。解答时,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树立了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典范。新时代,调查研究仍然是共产党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为制定“十四五”规划,总书记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呀,访农家、进企业,察民情、问良策,亲自主持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建议→说明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强国)的需要;
有效信息②: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党中央首次通过互联网就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短短两周时间,累计收到101.8万余条建言。同年10月,在充分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说明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是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是坚持群众路线,汇集群众智慧,增强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需要。
有效信息③:为制定“十四五”规划,总书记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呀,访农家、进企业,察民情、问良策,亲自主持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建议→说明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需要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获得第一手资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强国)的需要+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
得分点②:是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得分点③:是坚持群众路线,汇集群众智慧,增强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需要+决策符合人民需要。
得分点④: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党的观点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获得第一手资料。
6.(2021·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的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
时间 主题 对象 主要内容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全体党员 为民务实清廉
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全体党员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21年2月至今 党史学习教育 全体党员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开展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①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决定的。
②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有利于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利于增强党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③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保持党先进性。
④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涵养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而奋斗。
⑤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党史观,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解析】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答题类型属于意义类答题。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政治理论,逐层展开。
信息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开展的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可联系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决定的。
信息②:群众路线,务实清廉→可联系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有利于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利于增强党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信息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可联系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保持党先进性。
信息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可联系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涵养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而奋斗。
信息⑤:党史学习教育→可联系党中央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党史观,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