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一、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教师注意指导学习文言文的学法,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能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感受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之情。理解《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的含义。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书戴嵩画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2.随文识记“锦、曝”等3个生字,感知艺术魅力,体会人物情感。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课文插图朗读理解《书戴嵩画牛》,把握文言文大意。结合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并交流看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文体介绍:介绍《书戴嵩画牛》的文体。明确:题跋的概念。2.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苏轼及主要作品。(二)识记生字1.导读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圈出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的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熟读课文,学会停顿和断句,品读重点词句。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体会人物情感。2.视频欣赏:边听边批注,注意停顿和断句。3.自主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并相机正音。(1)提示停顿和语气词的读法。(2)练读后,教师评价,全班再根据老师的评价意见再齐读。4.扫清障碍:随文学习三个生字“锦、曝、矣”。5.重点生字提示:锦、曝(1)认读书写生字。学生自读、同桌检查读。(2)教师重点指导易错笔画。(3)检查生字的结构。(三)句段赏析1.小组合作,注释解析: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说说这几个字词的意思。2.小组合作,自述故事:教师出示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圈画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3.结构初知:第1自然段: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第2自然段:先叙述杜处士和牧童的对话,又引用古人的话来说明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4.想象自述:杜处士“好书画”的表现是?(1)他会夸赞这幅画……(2)他会这样爱惜这幅画……(3)他还可能做什么……5.想象自述:(1)展开想象: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牧童的情态:______________牧童的话语:______________(2)展开想象: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的表现:______________杜处士的话语:______________6.故事梗概:教师指导学生对应译文了解文章大意。(四)重点探究1.观察发现。出示: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教师:牧童是这样评价这幅画的( ),理由是什么?2.延伸思维:两牛相斗的两种情形:①尾搐入两股间,②掉尾而斗。教师:两牛相斗时,尾巴有两种情形,但并不意味着牧童的意见是错的,恰恰说明了他的意见源于与牛朝夕相处,这是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只不过受到知识获取渠道的限制,他未能见到两牛相斗的不同情形。3.人物卡片:填写杜处士和牧童的形象。4.主题揭示:出示文中句子——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补充填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__________。____当问__________。教师:本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5.启示探讨。总结学习方法:善于观察、大胆质疑、虚心学习……(五)课堂小结主题概括: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六)素养提升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好书画:喜爱一日曝书画:拿出来展示处士笑而然之:同意,赞同古语有云:说(七)板书设计(八)布置作业1.分享:阅读其他的题跋作品。2.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