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渴望春天》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欢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以少年儿童纯真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化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感觉歌曲光亮、快乐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感情体验。2、让学生初步认识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试一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立的快乐。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相关作曲家生同样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研究解决,教师恩赐合适的指导。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2.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表现。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3.体会 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歌曲导入导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久的主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活力。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期盼的季节,我们是多么渴望春天啊!播放幻灯片,请学生欣赏关于春天的图片(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师:大家都知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看过这些图片之后你能不能再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都钻出了土地,燕子回来了,树木发芽了,农民伯伯开场繁忙了……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期盼的季节,我们是多么渴望春天啊!(二)学唱歌曲1、播放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A、作品的演唱形式: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设计意图: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感受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几个小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愿望。)2.朗读歌词通过不同方式朗读歌词(第一段女生齐声朗读,第二段男生齐声朗读,第三段全体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美妙和春天降临的喜悦之情.3.学唱旋律师:老师先自弹自唱范唱一遍。之后学生跟随钢琴哼唱旋律,提出问题:有几个乐句 哪几句开场部分完全一样,哪句完全不同 生:哼唱旋律,答复以下问题:第一、二和第四乐句前半部分完全一样,第三乐句完全不同。4.组织学生分组听一听,比一比。(1)学习新知识:什么是6/8拍,6/8的特点是什么 乐曲开始的第一个字"来",是在小节的第几拍 指导学生划拍子唱一唱上面旋律,巩固6/8拍的节奏。(2)比一比歌曲为什么用的是6/8拍子,而不用3/4拍子。(学生在听中比较,同样的旋律用不同拍子有何不同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节奏拍子的对比聆听,感受歌曲旋律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5、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进行哼唱旋律。并模仿一下节奏xxxxxx 拍手为旋律伴奏,注意6/8拍子的强弱对比。6.小组展示师:两类小组合作,打节奏的、歌曲演唱的、动作表演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音乐成果.这需要同学们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到达和谐的效果。(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分别进展展示。)五、小结春天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是一首恒久写不完的诗篇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与力气。春天是安静的、活泼的、绚丽的。春天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妙春光,开心学习、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