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开学季到了,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类社交软件佯装家长加入“班级群聊”,随后通过更改头像、昵称“变身”,冒充学校老师、班主任、家委会成员,或谎称受老师委托,通过群发或添加群内家长为好友私聊等方式,以缴纳学杂费、资料费、补课费等幌子实施诈骗。一、教学目标与要求.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和手段. 提高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 教会学生应对电信诈骗的方法二、教学内容与关键点分析1.电信诈骗的定义和形式.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电信工具,利用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账号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的犯罪行为。.常见形式有:冒充公检法、冒充熟人、虚假中奖、贷款诈骗等。2.电信诈骗的危害和后果. 个人隐私泄露.经济财产损失.心理健康伤害. 社会信任危机3.防范电信诈骗的技巧和应对方法.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转账或汇款. 及时核实信息来源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让学生直观了解诈骗的形式和危害。.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防范电信诈骗的经验和教训。.教师演示和讲解,教授学生应对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案例分析材料:真实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视频材料:有关电信诈骗的视频素材或警示短片.课件:PPT或其他展示形式,用于介绍教学内容。.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五、班级活动组织及互动环节设计.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或身边人遇到的电信诈骗形式及应对方法。. 角色扮演:模拟电信诈骗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总结分享: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六、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置. 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设置反馈表,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七、案例分析和防范建议分享1.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2.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3.贷款类诈骗,虚假到账,要各种费,越贷越穷某同学收到一条手机号码 10*****722短信内容是“{360 借条)亲,经上年度审核统计!您的额度提升至 12300元!申请请点,以审核为准,退订回T”。正好他有资金需要,于是他点击了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360 借条”的贷款 APP,随后他就注册填写资料,申请了30000 元的额度,填写银行卡信息后,他发现卡号填错了,于是他就联系 APP 客服,客服让他下载了一款名为“AW 畅聊”的聊天 APP 与其沟通,添加了业务员小陈与其沟通,小陈说他因为填写错了银行卡号,说他涉嫌骗贷行为把银行卡冻结,需要提交贷款金额的百分之五十(即 15000元),做认证匹配金,存进自己的名下的银行卡后转至其提供的认证解冻账户,并称解冻后会和申请的额度(即45000元)一井返还到他的银行卡。4.退款、补贴、中奖,都假的,绝对不可能有某同学收到一条短信号码为08*****741的短信,内容称自己是金联储,要给他退款,并让他联系 QQ 客服,他添加对方 QQ后对方就将他拉进了一个 QQ 群,后面对方都是在 QQ 群里面叫他如何在手机银行上操作和告诉他要他转入的银行账号和金额。短信的内容是他的资产已经分配下发,需要联系 QO客服完善信息的核实,接着他就使用 QQ账户,添加了对方的QQ账号,他添加之后对方就将他拉入了另外一个QQ群,对方就说要在第三方交易所APP, 才能给他退款,接着就给他发送了一条链接下载安装后注册,对方就和他说,要退款的话需要再点进去的链接里面充值进行资金对冲才可以返款给他,他充值后发现没有返还给他。5.冒充公检法诈骗张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机关的电话,称她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要求她立即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张女士在恐慌之下,将资金转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最终被骗。防范建议: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要求个人转账或提供账户信息。接到此类电话应保持冷静,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并及时与相关部门核实信息。6.虚假中奖诈骗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他中了大奖,要求他点击一个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李先生按要求操作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防范建议: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下载不明附件,不要轻信中奖信息,尤其是需要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中奖活动。八、如何防范电信诈骗?(1)提高警惕。保持冷静,不要轻信不明电话、短信或邮件中的信息,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更不要点击不明链接。(2)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3)加强身份识别。在接收到可疑来电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如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相关信息。(4)加强安全意识。认真听取亲朋好友的提醒和警示,保持谨慎,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5)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要轻信不明来电,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及时报案。一旦上当受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相关信息。(6)不实施违法行为。对于威胁性质的来电或短信,不要惊慌,更不要为“消灾”而汇款。(7)多作调查印证。对于可疑的来电或短信,应多方验证,如向相关单位咨询或亲自前往办公地点核实。(8)提示家人和未成年人。提醒家中的老人和未成年人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九、注意警惕1. 实名办理的银行卡、电话卡只能自己使用,不要因任何理由出借、出租、出售给他人。2 .谨慎交友,谨防不法分子利用各种“套路”诱骗误入歧途。3. 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理解的事情,一定要多与父母、师长沟通交流,或直接到附近的公安机关咨询。4.平常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关心社会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尽量远离不法分子的陷阱,成为懂法守法的好公民。5.别人发的链接不要轻易打开或者下载;不要相信任何APP的网上交友、不要相信网上的艳遇6.后续加好友,做任务,修复数据,都是洗脑、绕弯弯让你无法清醒。7.如果刷单可以赚钱,骗子可以发动家人亲戚朋友做,何苦在网上到处找人做?8.所谓做任务、刷单、做问卷、拼单甚至融合了网上虚假交友、色情视频网站等诱惑,实质都是想骗你的钱,钱转出就后悔莫及,无法追回。9.银行存100元一年定期,是1.65元,年收益1.65%,你想通过动动手指刷单几分钟就赚10%,可能吗?那大家都不用专职上班,专门刷单做任务就可以了。骗局!九、总结务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等,一旦丢失请及时挂失,不论何种情况,切勿贪图小利。一定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不为所动,千万不要以身试法。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方式,掌握了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电话,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树立了防范意识,才能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十、教学反思本次主题班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在角色扮演环节,有些学生表现不够真实自然。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