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Unit2 Travelling Around Video Time教学设计课题 Video Time (第 5 课时)章时类型 Video time 学时 40分钟教学素材 课本、PPT、视频(马丘比丘)、网络资料(西安兵马俑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水平或语言学习的成效。 课标明确提出,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看、写。“看”作为一种语言能力首次出现在我国英语课程标准中。看的内容包括视频、动画、图片、图表、标识等。本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看的能力的培养。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能够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有选择的记录所需信息,理解多模态语篇(如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中的画面、图像、声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内容分析/语篇研读/文本分析 依托大单元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主要的以及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的国家地理概况,拓展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增强语言文化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视自然环境和重要的自然和非自然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What: 本节课依托于大单元主题“travelyiling”引导学生了解秘鲁著名的印加帝国古城遗址—马丘比丘。内容包括关于马丘比丘古城基本人文信息的视频,以及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工作对于课堂问题并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最后给予学生基于环保旅行等发散性问题的讨论时间。 Why: 首先视频部分的学习和反复观看意图初步锻炼学生理解多模态语篇形式的能力,如理解非文字信息如画面、声音、符合等传达的语篇意义的能力;另外根据拓展性问题以及结合学生课前准备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Are there any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 in China In what ways are they alike ”和“Should tourism be stopped in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两个问题的深度思考,该部分能够在深度挖掘主题意义的同时锻炼学生整合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形成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能力;最后在生态环保旅游部分的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了解更多新鲜问题如“直播旅游”的方式思考对于古城遗址或标志性城市的旅游业的深度思考,形成挖掘多模态语篇和探究问题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 How: 第一部分的视频观看部分,需要提前明确视频语篇的学习目的即了解基本的人文风情,并且通过学生的反复观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马丘比丘的基本信息和人文历史等关键信息,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视频语篇,以及通过文字,以及非文字信息传达的语篇意义和关键信息;然后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方式了解马丘比丘以及一些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址并整理出相关的生成性材料)结合课上的Are there any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 in China In what ways are they alike ”和“Should tourism be stopped in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两个问题,让学生综合积累历史名城和古迹的基本信息的同时能够表达对于“在像马丘比丘的历史古城或遗址的地方是否应该禁止旅游业”的问题,该部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最后,根据课堂反馈,继续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环保/生态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和“直播旅游业”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整体思路和课时定位 本单元位于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的video time的版块。本课时的主题是人与自我语境下的子主题: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中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 。本单元围绕旅行这一话题展开,内容涉及计划制定、行前准备、景点介绍、旅游文明行为以及旅游业发展利弊和生态旅游发展等。本节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第5课时即关于video time 的学习,让学生了解Machu Picchu等古城遗址的风土人情引发关于文化遗址旅游业的深度思考,从而更深层的基于单元主题整体上来提升学生的视听学习和思考能力。学情分析 自然情况: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水平中等,学生对本单元主题-旅行并不陌生,所以”video time” 的课程就直观的从主题语境入手结合课本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已有基础和能力:浅层的通过视听练习,反复获取视频传达的有意义的信息; 已有知识: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方式了解马丘比丘;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学生通过视听学习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视频观看词数和时间都应根据课堂实时调整; 学生关于主题的深度思考能力有限,通过课程设计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思考能力,逐渐提升其相关主题和话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视频和任务学习,认识和了解马丘比丘的主要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 2.通过讨论和深度思考,输出关于是否应该停止重要文化遗址的旅游观光产业的利弊的想法以及更深层和更广维度的话题思考(如生态旅游,如生态环保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直播旅游”等现象;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任务来了解马丘比丘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历史;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能够用英语输出对于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遗址以及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如旅游业发展和保护文化遗址的利弊或对于环保旅游的看法。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方式了解马丘比丘以及一些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址并整理出相关的生成性材料(如思维导图等);学习策略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充学习资源; 利用笔记、图表、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信息; 通过课堂任务和合作讨论深化话题思考;教学过程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效果评价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根课前准备分享Before you watch (P34)部分的学习任务; 观看马丘比丘视频,让学生带着While you watch的问题观看视频并记录相关信息; 学生先分享Before you watch的学习任务的答案;带着While you watch的练习,如,Machu Picchu was built in ______等问题来浏览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明确要求,并实时根据课堂反馈适当调整观看次数和对于视频内容的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的视频观看,让学生初步认识马丘比丘,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直观帮助学生了解马丘比丘的基本信息,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初次尝试锻炼其通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的语言文件中提取有用和关键信息的能力;活动二 再次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确认Before you watch 和While you watch 部分的问题的答案; 学生需要基于活动一的基础上再次观看视频完成活动一任务并自主确认问题答案; 教师辅助学生的视频观看过程和并提示学生关注相应的相关的重点信息,在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性评价;设计意图:学生再次观看视频,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记忆,并深化对于马丘比丘的认识,如该地区作为遗址的重要历史意义,基本风土人情,以及标志性建筑等,给予学习生更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思考时间,深化学生对于马丘比丘的认识,可以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来适当增加视频的播放次数,争取做到由学生自己通过训练来获取视频中关于马丘比丘的关键信息;活动三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明确学生需要有生成性材料; 讨论问题1 Are there any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 in China In what ways are they alike 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给予积极 的指导;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习惯于对于问题的多维度思考,尝试多角度的探究中国的一些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城市或遗址;通过拓展背景知识,比如中国的古城和遗址等,来帮助学生拓展语料学习并深化话题思考,以求通过这样的练习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能更好的了解一些中国的有历史意义的遗址或城市。活动四 同活动三一样,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对于问题2形成生成性的材料; 讨论问题2 Should tourism be stopped in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亲自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积极鼓励学生。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2的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再次拓展语料学习,了解中国类似于马丘比丘的古城或遗址,可以拓展学生的背景知识,并逐渐锻炼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度认识的思维能力;在深化学生对于该话题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对于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区是否该取消旅游业的问题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表达能力和文化思维意识;活动五 教师引领学生就活动三和活动四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举手来展示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 教师需要留足充分的讨论和展示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成果展示的成就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设计意图:展示思考任务成果,可以直接的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和能力,同时让学生积累关于中国类似于马丘比丘的有历史意义的地区的基本常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基本的语料积累来进行深层次的问题探究的能力,比如对于对于环保和遗址保护两个问题该如何看待等;活动六 Homework 生态环保类阅读任务; 提出对于环保生态旅游的观点,如,与传统旅游业相比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学生需要完成阅读任务并以此为语料提出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教师要对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并实施跟进学生大胆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效果性和鼓励性评价。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话题的语料学习,拓展话题认识的维度,并习惯对于问题的深度思考;通过更多的语料积累和学习,来丰富学生的主题大单元知识储备,为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更多语料的同时,希望可以逐渐提升其对于问题的多维度和深度探究的能力;板书设计 Location How Machu Picchu was built Machu Picchu Why Machu Picchu was built Current situation tourism作业设计 巩固性作业:(10分钟)涉及生态环保类话题类阅读任务(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ⅡC篇等)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初步理解话题语篇的能力; 拓展性作业: (30分钟)基于巩固性作业的语料,提出对于环保生态旅游的观点,如,与传统旅游业相比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二、(一周内完成)学生需要完成关于课堂中涉及的中国的有历史意义的古城和遗址的思维导图设计(基本常识,地标性建筑等) 学生需要再次在课前准备的生成性材料和课上生成的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思考并总结; 学生可以作为本周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即可,既可以给学生留存更多的时间思考也可以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 如,西安 Terra-Cotta Warriors 历史信息 是否应该鼓励兵马俑遗址的旅游业? 网络直播旅游/生态环保旅游的好处和弊端? 设计意图: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意图在于基于单元主题引领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问题,让语言学习不只停留于听、读、看等基础能力,而更侧重于“想”的能力上,即思考的能力。总结与反思 该课程为一节视听课,也是新教材依托主题线索学习的重要环节。活动一的设计直接依托“马丘比丘”的video, 训练学生直观的获取视频中有效、重要、以及有意义的信息的能力;活动二意图通过视频的反复观看,加深对“马丘比丘”的了解和认识。活动三,则意图通过“Are there any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 in China In what ways are they alike ”来鼓励学生对于话题的线性思考,提升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活动四通过问题“Should tourism be stopped in places like Machu Picchu”来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层概念和意义的思考和挖掘能力;活动五在于将活动三和四的问题集中进行探讨和展示,鼓励学生直观输出观点,在锻炼其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英语表达能力;活动六的作业设计,是基于单元主题下,对于主题意义更多的线性探索和学习的任务布置,为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更多语料。 视听是语言学习中拓展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视听材料能够直接提炼出视频内容传达的关键或者有意义的信息;而依托主题语境的视听学习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和思考,更能引发学生在大单元主题的主线下的深度学习和思考。本节课的设计在于通过“了解马丘比丘—深化了解马丘比丘—对于中国的重要的文化遗址的认识—是否要禁止马丘比丘的旅游业-环保旅游…”的线索,逐步深化学生对于“马丘比丘和文化遗址旅游业”的深层思考。 本节课,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调整活动设计(包括活动设计的难度)以及活动设计的时间或顺序,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