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43张PPT)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43张PPT)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程标准 1.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2.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方式、结果和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这一结论。(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预习提纲
1、鸦片战争爆发与结束的时间是?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4、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有哪些?
5、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6、说出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三大改造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 时间是?
2、对农业改造的事件是?其方式是
3、对手工业改造的事件是?其方式是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有什么创举 有何作用
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7、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②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农村再次出现贫富差距加大的情况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社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社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1949年10-1953年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1954-1955年上半年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1955下半年-1956年底
特征: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成员可以……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交流生产经验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对于手工业的推动
结合材料分析手工业与未改造前的农业有何相似之处?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在国民经济占有很大比重,农村生产资料的90%,农民的生活资料70%左右都是靠手工业,发展手工生产对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分散经营不利于发展
思考: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
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建立生产合作社。
个体经营-集体化道路
结果: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知识讲解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取得一定发展。
②私营工商业中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1.背景
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1.背景
2.时间:
1954年起
3.方式和政策
(1)公私合营
实质: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目的: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2)赎买政策
内容:
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意义: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方式和政策
4.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全国各地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与缺点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集体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国家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与缺点
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办大社,并大社,结果造成各种消极现象,如生产品种减少,产品质量下降,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感到不便。
具体来说:步子太快,工作粗糙,在公私合营时“裁并”的企业、商业网点太多,使得门市部、零售点太少;大量没有剥削的小商贩、小业主也当作剥削者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益经验,注意吸收不够;对原有工商业者的处理欠妥当,没有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三大改造
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课堂小结
( )1.2013年1月31日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久,很多农民拿到了正式的土地确权证书。请问这份证书的内容主要与以下哪项土地政策有关
一、选择题
C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农业生产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土地归集体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确立。题干中,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农民拿了正式的土地确权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土地使用证”,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土地政策有关,C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主人,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排除D项。故选C项。
( )2.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A.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
C.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 D.三大改造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A
解析:根据题干“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是农业以个体生产为主,困难多,体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问题,因此政府组织农业生产合作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很有必要性,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农业合作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比较,无法得出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而引起的,土地改革是没有问题的,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三大改造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排除D项。故选A项。
( )3.1951年,为了扶持贫困农民建立的互助组,昆山县政府一次性发放贷款26亿元;浙江农村干部们公开宣布:“入了社可以少派粮食征购任务。”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推进主要得益于
A.舆论宣传 B.政策支持 C.范例展示 D.人民努力
B
解析:根据材料“1951年,为了扶持贫困农民建立的互助组,昆山县政府一次性发放贷款26亿元”可知,材料表明,昆山政府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扶持农民建立的互助组;根据“浙江农村干部们公开宣布:‘入了社可以少派粮食征购任务。’”可知,浙江农村干部为了实现农民加入合作社,可以少派粮食征购任务;这些都表明政府对合作化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政策,与舆论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合作化的范例,排除C项;人民努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 )4.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这
A.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果 B.推动了土地改革完成
C.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D.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C
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果,排除A项;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完成,排除B项;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符合建国初期的国情,排除D项。故选C项。
( )5.1956年,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铁器社、西塘木器社等五个合作社,增添了5部58匹马力的引擎,陆续购置了钻床、锯板机、锯片等生产工具。由此可知,该县合作社
A.实现了完全机械化生产 B.加快了生产设备更新改造
C.完成了木器业公私合营 D.带动了周边邻县先后入社
B
解析:由“1956年,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铁器社、西塘木器社等五个合作社,增添了5部58匹马力的引擎,陆续购置了钻床、锯板机、锯片等生产工具”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更新。B项符合题意。实现了完全机械化生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带动了周边邻县先后入社,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 )6.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村个体经济采用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改造;对手工业采用了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代销合作社、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的改造。据此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A.采用了赎买的政策 B.形式多样化
C.首先从手工业开始 D.发展速度快
B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村个体经济采用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改造;对手工业采用了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代销合作社、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的改造。”据此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多样化,B项正确。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赎买的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首先从农业开始的,排除C项;题干主要反映了我国三大改造的形式多样化,而发展速度快,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
A.走向公私合营 B.生产互助合作 C.国家强制收购 D.商品经济发展
( )7.下面是王老吉企业的变迁史(部分),20世纪50年代其厂名变化的原因是
A
1949—1956年,“王老吉药厂”
1956年,更名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实现了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因此,“王老吉药厂”,1956年更名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A项正确。我国对能源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农业、手工业实行互助合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排除B项;官僚资本主义实行国家强制收购,排除C项;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和改名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A.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公私合营推动企业发展 D.合作化经营增强活力
( )8.下图是《同仁堂职工人数、生产总值统计图》。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C
解析:依据材料“同仁堂职工人数、生产总值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到1959年同仁堂职工人数、生产总值迅速增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同仁堂职工人数、生产总值增加的原因是公私合营,C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合作化增强活力,排除D项。故选C项。
( )9.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经过公私合营后,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这一变化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解析:根据题干“经过公私合营后,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说明促使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公私合营的实行,即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A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B项;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排除D项。故选C项。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运动取得成效
( )10.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经济成分的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我国
C
解析:根据题干“经济成分的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到时1956年底,我国的经济基本上全部变成了公有制经济,这表明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A项;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目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