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并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理清课文思路。体会本文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写法。3.情感目标: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把握主旨,理解课文结构,理清作者论证逻辑。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梳理课文逻辑思路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有一个全球最牛的创业团队:1921年这个团队13人在一条船上成立了一家公司,没有办公室、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正式员工。靠马克思的商业计划书,拿到前苏联的天使投资。历经数次破产危机,终于在遵义选出天才CEO,一举兼并收购西方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资产,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上市。其后几经改革重组,员工达到9500多万,目前市值突破126万亿元,居全球第二。辉煌一百多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他们当之无愧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文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受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而又艰辛的探索历程,回顾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二、背景介绍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三、文体知识讲话稿,是一种口语式的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应用文体,是各级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发表带有宣传、指示、总结性质讲话的文稿。一般来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充分地考虑听众对象。(2)观点很集中、很鲜明。(3)理论联系实际。(4)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深厚充沛,富有感染力。(5)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感召力。四、字词意气风发:意气,意志与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开天辟地:指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劫难:jié nàn灾难;灾祸。一盘散沙:一盘粘合不到一块的沙子。比喻人心涣散,毫无组织,不团结一致。任人宰割:宰:杀;割:切。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发愤图强:发愤:下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颠覆:diān fù用阴谋手段推翻合法政府。挑衅:tiǎo xìn故意制造事端,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等。守正创新:恪守正道,敢于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方向。恢宏:huī hóng阔大,宽广。谱系:有发展渊源关系的系统。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赓续:gēng xù 延续。彪炳史册: 彪炳biāo bǐng:文采焕发;照耀。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起初确立的美好理想或远大的目标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但在追求这些目标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坚守最初的信念和决心,从起点到终点都能保持不变,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以史为鉴:鉴jiàn:镜子。以古代的人、事作为当今人、事的借镜。休戚与共:休:欢乐,喜悦。戚:忧愁,祸患。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指使人。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昂首阔步:仰着头,迈着大步。形容精神奋发。颠扑不破:颠diān:跌。扑pū: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博弈:bó yì本义指下棋。现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千锤百炼:锤:锤打;炼:冶炼。比喻对诗文等反复琢磨、加工。也比喻经历了很多磨炼和考验。朝气蓬勃:朝气:早晨的清新空气,引申为力求进取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矢志不渝:矢:发誓。渝:改变。立下誓言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风雨如晦:晦:黑夜。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一样。常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欣欣向荣:欣欣:草木旺盛的样子。荣:茂盛。原形容草木生长得茂盛。现多比喻事业蓬勃发展,繁荣兴旺。风华正茂:风华:风采和才华。茂:旺盛。形容青春时期朝气蓬勃、才华横溢。五、整体感知,分析结构1.课文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习近平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精辟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意义,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习近平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如果要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如何划分呢?明确:第一部分(第1、2、3自然段)热烈祝贺与庄严宣告。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苦难辉煌的过去。第三部分(第14—20自然段)日新月异的现在。第四部分(第21—47自然段):光明宏大的未来。第五部分(第48—56自然段):总结与号召。本文大体遵循总——分——总的结构。本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用一组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经验启示和根本要求。文中通过大量的提示语——“同志们,朋友们”来转换层次,既表达对与会者的敬意,又起到强调和提示下文的作用。六、分析课文1.文中有一系列的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关键词:庄严宣告、主题、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负、号召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四方面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 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不负 —— 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号召 —— 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联系:开篇的“庄严宣告”引领和贯穿全文,彰显伟大功绩,蕴含历史启示,明确现实基础,指明前进方向。“主题”诠释了“庄严宣告”中的“百年奋斗目标”;“伟大成就”是“主题”的现实演绎,体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呼应了“庄严宣告”中的“持续奋斗”,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和继续前进的精神之源;“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出了如何牢记“主题”,是实现“庄严宣告”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最后的“不负”和“号召”,明确使命,表明决心和信心。2.第1--3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第1自然段提纲挈领,总领全文,高度概括了讲话的内容。第3自然段引领和贯穿全文,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的伟大功绩,明确了现实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高度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3.第7---13自然段用了怎样的结构和写作顺序?结构:总分总。第7、8自然段总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的深刻意义和其初心使命。第9、10、11、12自然段分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第13自然段又一次总结,盛赞取得的伟大成就。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四个伟大成就”铿锵有力,使党的一百年奋斗史脉络更加清晰、演进更加鲜明,令所有人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大趋势了然于胸,开拓未来的历史使命感也空前增强。4.“伟大建党精神”为什么要放在“伟大成就”后面?因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锤炼出来的。所以,先总结“伟大成就”,然后自然引出“伟大建党精神”。5.第22自然段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结合全文分析课文是如何“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回顾历史,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课文在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时,先交代了百年前中华民族饱受磨难,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却以失败告终的历史背景,而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再通过四个“伟大成就”,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和伟大功勋,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这些内容与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征途中传承、发扬的“伟大建党精神”,共同阐释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在此基础上,讲话更进一步,集中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部分,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概括性阐释“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如磐初心,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视野宏阔,思想深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启迪了全国人民的智慧。6.如何理解第25自然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①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③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七、语言特点1.通篇讲话凸显真理真事真情,语言精要准确,饱含情感,行云流水、文辞兼美。讲话巧用排比、比喻、反复、比拟、引用等手法。排比强调语意、突出情感、增强语势,与听众形成强烈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如,开篇的“庄严宣告”,言简意赅,“实现了”“全面建成了”“历史性地解决了”“意气风发”“迈进”等词语,充满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讲话连用三个“深刻改变”,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为下文的“伟大成就”张本。如说到鸦片战争后的旧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三个“蒙”字点出了家国苦难之深重。说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和谐、和睦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三个“和”字说出了和为贵的中华文化本质。“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三个“者”字道出了中国的国际使命和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个“气”字,对青年的殷切期待和厚望跃然纸上。讲话反复使用“历史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等语句,突出强调了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助于听众清晰把握讲话要点和思路。在讲话中,明喻较少,暗喻与借喻较多。暗喻是指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但是比喻词常常是“是、成了、成为、化为、化作”,由于特殊的喻词进行关联,本体与喻体关系更加密切,使得比喻的意味暗隐其中,例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等等。本体为“人民”、“马克思主义”、“党”,与喻体“江山”、“灵魂和旗帜”、“主心骨”构成主谓关系,以突出两者的相似性和特性,达到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借喻是指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修辞,本体喻体的关系较明喻和暗喻而言更密切,只要结合特定语境就可以体悟到喻体代表了什么本体。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等等。比拟是融入特定情感,将对象加以错位,或将物当作人,或将人当作物,来引起某种联想。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在“七一”讲话中多运用了拟人修辞,即临时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品格等特征,将物当作人来写。例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十月革命”赋予了人“送来”的动作状态,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中国革命的具体性相结合;再如“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等等,表达了鲜明的情感倾向、也丰富了语言的表意功能。讲话中还引用了毛主席的两首诗,分别为《七律·到韶山》和《沁园春·长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和“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讲话感情充沛,爱憎分明。讲话对人民、对敌对势力,表现冰火两重天的鲜明态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这寓情于理的感人话语,讲出了党植根于人民,讲白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讲清了党心民心其实一条心。而对一切敌对势力,则表现出敢于碰硬、永不怕邪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几句话讲出了每一名中华儿女的真正心声,发出了东方负责任大国的最强声音,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八、布置作业学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如何回应总书记的号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