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2 滑轮素养目标1.能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特点。2.能设计和组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3.能辨识生活中的杠杆、滑轮、斜面和轮轴,知道滑轮和轮轴的实质。◎重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预习导学】生活中的物理如图,这是一个晾衣架的示意图,我们逆时针旋转摇柄,就可以使晾衣架的横梁上升;顺时针旋转摇柄,就可以使晾衣架的横梁下降。图中的摇柄起什么作用呢 A、B、C、D、E、F六个小轮子又起什么作用呢 重点梳理知识点一 定滑轮和动滑轮 1.滑轮:如图甲,结构包括轴、轮,在轮的周边有凹槽,可以绕细绳。2.定滑轮(1)定义:如图乙,在使用时,轴 (选填“随”或“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2)工作特点:使用定滑轮 (选填“可以”或“不”)省力,但 (选填“可以”或“不”)改变力的方向。 (3)实质:是等臂杠杆。3.动滑轮(1)定义:如图丙,在使用时,轴 (选填“随”或“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2)特点:使用动滑轮 (选填“可以”或“不”)省力,但 (选填“可以”或“不”)改变力的方向,且 (选填“省”或“费”)距离。 (3)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 杠杆。 ·学习小助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F表示自由端拉力、G物表示物体重力、G动表示动滑轮重力,s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不计绳重、摩擦。定滑轮 动滑轮省力情况 F=G物 F=(G物+G动)省距离情况 s=h s=2h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能 不能对点自测1.如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60 N的物体,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甲图中拉力F1=N,乙图中拉力F2= N。 【参考答案】知识点一2.(1)不随(2)不 可以3.(1)随(2)可以 不 费(3)省力对点自测1.60 30知识点二 滑轮组 1.概念:如图甲、乙, 滑轮和 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设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n,即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承担物重,物体重为G物,动滑轮重为G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绳子自由端上升的距离为s。则滑轮组的工作特点:(1)可以省力:①不计绳重、摩擦、动滑轮重:F= 。 ②不计绳重、摩擦:F= 。 (2)一定费距离:s= 。 (3)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如图甲,物体向上升,拉力把绳子自由端向下拉,滑轮组 力的方向;如图乙,物体向上升,拉力把绳子自由端向上拉,滑轮组 力的方向。(均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学习小助手· n 的 确 认 如图,首先确定动滑轮,然后数一下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多少段,n就是多少。对点自测2.如图,用拉力F通过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不计绳重与摩擦,动滑轮重200 N。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 cm,拉力F大小是 N。 【参考答案】知识点二1.定 动2.(1)①G物②(G物+G动)(2)nh(3)改变 不改变对点自测2.20 500知识点三 轮轴和斜面 1.轮轴:轮轴由有共同转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通常把大轮叫 ,小轮叫 。如上图甲、乙。 2.斜面:斜面是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丙、丁的实质都可以看作斜面,斜面是省力机械。对点自测3.如图,在使用过程中的方向盘相当于 ,山坡相当于 。(均选填“轮轴”或“斜面”) 【参考答案】知识点三1.轮 轴对点自测3.轮轴 斜面【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时,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改变力的方向【实验装置】甲 乙 丙【实验步骤】(1)如甲图,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2)如乙图,用测力计沿 方向 拉动物体,观察拉力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关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测量出物体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如丙图,用测力计沿 方向 拉动物体,观察拉力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关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测量出物体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钩码 重力 G/N 钩码移 动的距离 h/m 拉力大 小F/N 测力计 移动的距 离s/m 钩码 移动 方向 拉力 方向定滑轮 1 0.05 1 0.05 向上 向下动滑轮 1 0.05 0.5 0.1 向上 向上 【数据分析】(1)定滑轮①钩码重1 N,拉力大小为1 N,说明定滑轮 (选填“可以”或“不”)省力; ②钩码移动距离0.05 m,测力计移动距离0.05 m,说明定滑轮 (选填“省距离”、“费距离”或“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③钩码向上移动,拉力向下,说明定滑轮 ; (2)动滑轮①钩码重1 N,拉力大小为0.5 N,说明动滑轮 (选填“可以”或“不”)省力; ②钩码移动距离0.05 m,测力计移动距离0.1 m,说明动滑轮 (选填“省距离”、“费距离”或“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③钩码向上移动,拉力向上,说明动滑轮 。 【实验结论】(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 (选填“可以”或“不”)省力,但 (选填“可以”或“不”)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 (选填“可以”或“不”)省力,但 (选填“可以”或“不”)改变力的方向。 【参考答案】驱动一【实验步骤】(2)竖直 匀速(3)竖直 匀速【数据分析】(1)①不②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①可以②费距离③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验结论】(1)不 可以(2)可以 不任务驱动二 通过平衡力思想,推导滑轮组中力的关系【平衡力思想】如果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的几个力是平衡力。【推导过程】如图,把动滑轮和物体当作一个整体,在拉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1)整体受到 股绳子向上的拉力,每个拉力都为F,则受到向上的拉力和为 ; (2)整体受到向下的力包括 、 ; (3)整体匀速上升,所以受到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列等式为 = 。推导得出自由端拉力大小为F= ; (4)若滑轮组有n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则自由端拉力为F= 。 【补充】s=nh的推导物体上升h,与动滑轮相连的每段绳子缩短 ,n段绳子缩短 ,缩短的绳子,都通过自由端拉动实现,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 【参考答案】驱动二(1)3 3F(2)动滑轮的重力 物体的重力(3)3F G物+G动 (G物+G动)(4)(G物+G动)【补充】h nh nh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