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课课题:趣品“腊八”文化内容分析: 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活动流程: 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文化传承,民俗大集锦”。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目标、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九个学习活动,形成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学习结构。 趣味导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 任务二:品民俗——感受民俗里边的历史文化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第一节: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趣味引入: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所以,在腊八节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同学们,请你想一想,如果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喝一碗热腾腾、甜滋滋的粥是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你瞧,有一位叫八儿 的小朋友早已经急不可耐的等在餐桌旁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碗令八儿朝思暮想的腊八粥。 (板书课题:腊八粥) 2.齐读课题。 3.走进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4.了解腊八节 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据说,腊八节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时岳飞率兵在朱仙镇抗金,严冬时节,岳家军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百姓纷纷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人民送来的千粥,凯旋而归。岳飞死后,为了纪念他,每逢腊月初八,人们就用杂粮豆腐煮粥。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的食材有所不同,但均十分丰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读一读课题。 了解作者。 了解有关腊八粥的习俗。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腊八粥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第二节: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出示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①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齐读词语。 ③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囔”“孥”的读音。 孥孥:湘西地区对男孩子的称呼。 (1)教师提出要求:哪些生字是左右结构的? 预设:左右结构的字有:腊 腻 咽 搅 稠 肿 褐 脏。 教师提问:它们在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呢? 预设: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把字写美观。 (2)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①教师提出要求:褐。不要把衣字旁写成示字旁。 ②教师提出要求:粥。书写时注意将两个“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个部件要写匀称。 读课文,注意读音,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词语,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顺序,争取把字写的整齐漂亮。第三节:列标题 理内容1.默读课文,概括小标题进行课文内容的梳理。 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2.合作学习:画一画,课文哪些段落是在写等粥?哪些又是在写喝粥呢?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2-17自然段为“等粥”部分 ,18-19自然段为“喝粥”部分。 (2)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根据表达需要详写“等粥”略写“喝粥”。 教师提问: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学生汇报:“等粥”部分为详写,“喝粥”部分为略写 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2)学生汇报。 预设1:第一自然段中,“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突出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甜甜的腻腻的”运用叠词,使句子有韵味,富有童趣。 预设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抓住“叹气”一词体会拟人句式运用的好处,“叹气”一词赋予了腊八粥生命力,生动形象的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4.传统美食我来写。 教师提出要求: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仔细读第1自然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美食,给大家分享它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及品尝时的特殊感受。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 说一说哪些部分是详细写,哪些部分是略写。 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第一段,体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突出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一边读一边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模仿第一段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传统美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课后拓展: 1..熟读课文。聚焦“等粥”,关注课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深刻感受主要人物“馋”的形象特点以及内心活动的变化, 2.完成作业“传统美食我来写”。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传统美食,小组合作交流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及品尝时的特殊感受。(共30张PPT)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程目录第课时内容总览素养目标01认读生字02概括内容03赏析句子04初步认读05分享美食06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单元任务活动流程:子任务二:品民俗——感受民俗里边的历史文化趣味引入“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所以,在腊八节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腊八粥走进作者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趣说来历腊八节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时岳飞率兵在朱仙镇抗金,严冬时节,岳家军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百姓纷纷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人民送来的千粥,凯旋而归。岳飞死后,为了纪念他,每逢腊月初八,人们就用杂粮豆腐煮粥。初读课文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阅读提示认读生字腊 粥 腻 枣 咽 匙 搅chílàzhōunìyànjiǎochóuzhǒnɡáohèɡānɡzānɡkuài稠 肿 熬 褐 缸 脏 筷 zǎo指导书写腊粥咽匙腻搅稠熬褐缸脏肿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把字写美观。筷枣认读词语腊八粥 沸腾 何况可靠 罢了 猜想肿胀 惊异 染缸筷子 奈何 浪漫多音字匙shi( )chí( )钥匙汤匙指导书写不要把衣字旁写成示字旁。重难点字书写指导指导书写书写时注意将两个“弓”和“米”写得窄一些,三个部件要写匀称。重难点字书写指导新知讲解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梳理内容人人爱粥(第1自然段)等粥喝粥(第2—19自然段)腊八粥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内容?梳理课文盼粥(第2—8自然段)分粥(第9—12自然段)等粥猜粥(第13自然段)看粥(第14—17自然段)课文哪些段落是在写等粥?哪些又是在写喝粥呢?绘制思维导图。详写梳理课文盼粥(第2—8自然段)分粥(第9—12自然段)等粥猜粥(第13自然段)看粥(第14—17自然段)结合课后联系第二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根据表达需要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深入感悟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交流体会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说明腊八粥的美味。交流体会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拟人说明腊八粥的美味。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传统美食我分享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仔细读第1自然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美食,给大家分享。外观材料做法味道课堂总结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课后拓展完成作业“传统美食我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传统美食,小组合作交流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及品尝时的特殊感受。板书设计爱粥——垂涎三尺等粥吃粥——心满意足盼:迫不及待想:计划分粥猜:妙不可言看:出乎意料民俗美童趣美亲情美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朱元璋与腊八粥.mp4 第一单元第5课时.pptx 第六册下第一单元第5课时.docx 腊八粥的做法.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