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年级 授课教师课题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课标要求 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教学 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思维: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科学态度和责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意识,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是第五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较完整的探究实验,也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猜想,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后得出分析相应的实际应用。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两节内容,掌握了凸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明白凸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性质不同。本节课接着成像性质不同的影响因素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培养了学生猜想能力与实验设计能力,可以完成本次实验的表格设计,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论证能力方面还有欠缺,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论证分析能力。重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 实验探究、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及图片】 【提出问题】 1、像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如何拍出这样的照片? 2、说明了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提出实验问题及相应的猜想。 观看图片,进入情景。引导学生猜想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原因。学习新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 我们今天主要来探究物距对凸透镜成像的影响。 【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F光源、光屏等。 ①光具座: ②透镜: ③光屏的作用: (2)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凸透镜的焦距f= 实验 次数物距 u/cm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 v/cm像距与焦距 的关系正倒大小虚实1234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光具座上放置F光源、凸透镜、光屏时,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 调整凸透镜、F光源、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为了使F光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零刻线处,把F光源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F光源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同时读出此时的物距u和像距v,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把F光源向透镜移近,使物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F光源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和大小,读出物距u和像距v,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把F光源继续向透镜移近,使物距f2f倒立缩小实像2f>v>f2u=2f倒立等大实像v=2f3f2f4u=f不成像5u课堂练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题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是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你是如何判断的? 【例题2】(2021 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例题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他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调节F光源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①如图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___(选填“50~60cm”、“60~70cm”)范围内移动; 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F光源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③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应在步骤②的基础上将F光源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根据之前对图片的分析完成实验探究的第一二步,展开科学实验探究。 了解实验器材的作用,做好实验准备。 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进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 收集学生展示的实验数据,带领学生分析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能力和规律总结能力。 复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体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意义。 进一步通过练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课堂小结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 次数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 的关系运用正倒大小虚实1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照相机2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3f2f投影仪4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5u板书设计 第3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提出问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虚实、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假设猜想:物距u 焦距f 三、设计实验: 1、实验仪器:光具座(带刻度尺)、F光源、光屏、凸透镜(f=5cm) 2、设计实验表格: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五、实验结论: 实验 次数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 的关系运用正倒大小虚实1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照相机2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3f2f投影仪4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5u六、交流讨论作业 完成分层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