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2016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人民版必修3,16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2016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人民版必修3,16份打包)

资源简介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1节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备考策略
主标题: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备考策略
副标题:剖析考纲考点,透视命题趋势,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方案
关键词: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和相对论、量子论
难度: 1
重要程度:1
内容: 备考策略
1.考点解读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2)重点考查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意义。
2.整合知识清单,把握知识主干
(1)牛顿经典力学
(2)相对论
(3)量子论
3.运用数字法识记核心考点:(学法点睛)
(1)近现代物理学发展中的三大理论、三个关键人物:
三大理论: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三个关键人物: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
(2)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意义(三个“一”)
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第一次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4.运用图示法总结考点框架(思维拓展)
物理学的发展史小结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1节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考点精析
主标题: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副标题: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关键词: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和相对论、量子论
难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考点精析:
一.牛顿经典力学
1.近代科学的奠基者——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中世纪的欧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长期被教会奉为教条。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2.牛顿的经典力学
(1)背景: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以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为代表的科学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
(2)基本内容: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牛顿经典力学的特征:注重实验和数学化。
(4)历史地位:
理论: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影响: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实践: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还发现了海王星。
(5)适用范围:适用于宏观世界的运动;适用于物体运动的低速状态,是绝对的时空论。
二.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
(1)提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2)内容: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3)认识: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2.广义相对论
(1)提出:1916年,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2)内容: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空间、时间不是独立的实在,它们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3)认识: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3.相对论建立的意义:
(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而且说明,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
(2)这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量子论
1.量子理论的诞生
(1)基础:奥地利物理学家斯蒂芬对黑体的研究成果。
(2)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即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正如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一样,能量也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的。普朗克把每一份能量称做“能量子”,简称“量子”。并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中阐述了这一思想,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2.量子理论的发展
(1)爱因斯坦:将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得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
(2)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3)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产生的意义
(1)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考点小结: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他用观察、实验和推理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是牛顿,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近代物理学的革命者是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区别与联系
(1)经典力学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但它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物理的运动现象,也不能解决一些微观世界发生的问题。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1节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易错易混
主标题: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的易错易混点
副标题:用“火眼金睛”识别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的易错易混点
关键词: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
难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一.易错易混点
1.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比普朗克的量子论要晚。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概括,而不是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物理学思想。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4.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量子论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二.易错全剖析
【易错题1】(2015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3).“大家深深意识到混乱扰攘的危险,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为达到安全而必须作出的牺牲?谨慎被看成是最高美德,理智被尊为对付破坏性的热狂之辈顶有力的武器,□□□的宇宙井然有序,各行星沿着合乎定则的轨道一成不变地绕日回转,这成了贤良政治的富于想像性的象征?”方框里缺省的人名应是( )
A.尼古拉·哥白尼 B.伽里列奥·伽利略 C.艾萨克·牛顿 D.查尔斯·达尔文
【错误答案】A。
【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导致错选A项。
【正确解答】本题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从材料关键信息“宇宙井然有序,各行星沿着合乎定则的轨道一成不变地绕日回转”,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方框里缺省的人名应是艾萨克·牛顿。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易错题2】(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历史试题)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下列哪一理论驱散了这一乌云( )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错误答案】C。
【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理解材料的有效信息,导致错选C项。
【正确解答】本题考查量子理论。材料中的“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普朗克量子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能量的辐射是连续的这一传统物理学的观点。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1节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经典考题
主标题: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经典考题精析
副标题:品味经典考题 把握高考方向
关键词: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对点训练
难度: 1
重要程度:1
内容:
一、选择题:
1.(2015年福建文综卷第22题)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
【考点】牛顿经典力学
【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要求“16、17世纪”,本题可用排除法。进化论产生于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故排除A项;量子论、相对论产生时间是20世纪,故排除C、D两项。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内容,产生时间是17世纪,研究对象符合材料“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
2.(2015年重庆文综卷第10题)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考点】牛顿经典力学的传播
【解析】材料讲述了伏尔泰的文学著作使牛顿苹果坠地的科学故事传遍世界,并不是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故排除A项;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并不是英国,故D项错误。据材料“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说明牛顿经典力学借助文学得以推广,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
3.(2015年江苏单科卷第15题)“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考点】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
【解析】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1900年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但这些都与题目中“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不符,故排除B、C、D三项。根据所学知识,1687年,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改变了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相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答案】A
4.(2015年四川文综卷第11题)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 “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考点】爱因斯坦的影响
【解析】题干中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所提到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与谴责纳粹德国之间没有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也体现不出担心欧洲大陆战争威胁日益临近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爱因斯坦个人的流动,与科学家的全球流动无关,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其当时在科学界处于科学中心的地位,因而其移民到美国意味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题干中郎之万所说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意思相近。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2节 追寻生命的起源 备考策略
主标题:追寻生命的起源 备考策略
副标题:剖析考纲考点,透视命题趋势,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方案
关键词:达尔文和进化论
难度: 1
重要程度:1
内容: 备考策略
1.考点解读
(1)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2)重点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整合知识清单,把握知识主干
(1)达尔文和进化论
3.运用多角度掌握历史背景和影响的分析方法:(学法点睛)
(1)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要从经济、政治、思想、个人努力等角度来分析。
(2)达尔文进化论产生了许多影响,要分别从思想、科学、宗教、社会等角度来分析。
4.运用图示法整合所学知识(思维拓展)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2节 追寻生命的起源 考点精析
主标题:追寻生命的起源
副标题:达尔文和进化论
关键词:达尔文、进化论
难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考点精析:
一.达尔文和进化论
1.进化论产生的背景
(1)思想基础: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成为欧洲社会的潮流。
(2)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理论基础:施莱登和施旺等人的细胞学说和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生物进化思想,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个人努力:1831年,达尔文作为博物学家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
2.进化论诞生的标志
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3.进化论的内容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进化论的发展和传播
(1)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2)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5.进化论的影响
对思想界: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对科学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对宗教界: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
社会影响: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考点小结:
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进化论的观点开始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思想,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2.牛顿定律解决了物体的运动之谜,证明了物体不是按照神的意志运动的,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领域中驱逐了出去;达尔文的进化论说明了生物的发展方向是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与神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它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所以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2节 追寻生命的起源 易错易混
主标题:追寻生命的起源的易错易混点
副标题:用“火眼金睛”识别追寻生命的起源的易错易混点
关键词:达尔文、进化论
难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一.易错易混点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虽然成为激励弱小民族和国家发愤图强的理论武器,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用进化论来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必然会否定阶级斗争,否定社会的根本质变,从而为近代西方殖民者美化侵略、现代西方大国推行强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2.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从世界观方面说,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而科学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的。从方法论方面说,宗教学说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研究基础上的。从政治方面来说,宗教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特权的工具,科学则要追求民主和平等。
二.易错全剖析
【易错题1】(2015郑州一质测15题).彭新武在《造物的谱系》中声明,“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该思想最有可能出现在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天体运行论》
C.《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D.《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错误答案】A
【错因分析】导致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仅从“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这一信息来判断,这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导致错选C项。
【正确解答】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从材料中“《造物的谱系》”“全部的生命奥秘”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指的是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相关的著作。再仔细对比四个选项,只有D项与达尔文的观点最类似。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易错题2】(2015年山东烟台适应性练习25题)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D.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错误答案】C
【错因分析】导致错选的原因是不清楚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误认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错选C项。
【正确解答】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从材料中“变异”“自然选择”“物种”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这种理论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说。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打破了神学的禁锢,但它只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其提出并不能说封建神学退出舞台。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易错题3】(2015届江西省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考试19题).有人评论英国的发展:“英国种族的扩张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英国的下层阶级迅速扩张,超过道德和素质都较优越的上层阶级,那么,不仅英格兰本土的人口素质会遭破坏,而且美国与澳洲的英国后裔也不会像现在如此聪明。”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种说法是受到哪一种学说的影响?( )
A.法西斯主义 B.帝国主义 C.民族主义 D.社会达尔文主义
【错误答案】C
【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的核心意思,认为民族主义导致人口素质的破坏。
【正确解答】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认为它在人类的进化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解读材料核心观点,“英国种族的扩张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强调英国下层的扩张会破坏人口素质,这种说法是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的影响。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2节 追寻生命的起源 经典考题
主标题:追寻生命的起源 经典考题精析
副标题:品味经典考题 把握高考方向
关键词:追寻生命的起源 对点训练
难度: 1
重要程度:1
内容:
一、选择题:
1.(2014年山东文综卷第22题)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考点】哥白尼和达尔文成就的意义
【解析】哥白尼日心说主要探究宇宙,与人无关,故排除A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的时候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的是牛顿经典力学,排除B项。“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是启蒙思想;故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哥白尼日心说反对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都是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2.(2014年天津文综卷第5题)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考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解析】斯宾塞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而不是简单的借鉴,故排除A、B两项。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欺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是应当否定的,故C项错误,D项正确。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3.(2013年广东文综卷第21题)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考点】达尔文进化论
【解析】“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说明对宗教思想的颠覆,只有B项符合。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
4.(2013年四川文综卷第9题)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考点】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和影响
【解析】据美国1878年宪法规定: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下,可以制定本州的法律。田纳西州1967年才开始接受进化论,不意味着整个美国才开始接受,也不能表明其立法违反了美国宪法,排除A、D两项。斯科普斯言论符合美国倡导的自由思想,排除B项。田纳西州无论对斯科普斯因的判罚,还是最后的接受,都体现了进化论对美国基督教信仰的冲击。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3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 备考策略
主标题:人类文明的引擎 备考策略
副标题:剖析考纲考点,透视命题趋势,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方案
关键词:蒸汽机、电气技术
难度: 1
重要程度:1
内容: 备考策略
1.考点解读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重点考查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整合知识清单,把握知识主干
(1)蒸汽时代
(2)电气时代
3.运用多角度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学法点睛)
(1)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要从政治保障、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角度来分析。
(2)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从生产力、交通工具、新兴工业、经济格局、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组织方式、社会结构、世界市场等角度来分析。
4.运用表格对比两次工业革命(思维拓展)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3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 考点精析
主标题:人类文明的引擎
副标题: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蒸汽机、电气技术
难度: 3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考点精析:
一.人类文明的引擎
1.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发明: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后,造成全国性的纱荒。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发明
(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了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1782年,瓦特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此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3)影响:
①推动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由此跨入了“蒸汽时代”。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③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19世纪初,刨床、铣床、磨床、钻床和汽锤等机械加工设备相继问世。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3.“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①时间: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②理论: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③发明: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直流电动机。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④影响: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①发明: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87年,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
②影响: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远洋轮船、飞机陆续出现。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
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考点小结:
全面认识科技革命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改变了各国的经济布局。
(2)对政治发展的影响: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使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4)对世界的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消极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与落后。随之建立起来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南北贫富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济发展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加剧,严重破坏了全球的生态平衡。
(3)科技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3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 易错易混
主标题:人类文明的引擎的易错易混点
副标题:用“火眼金睛”识别人类文明的引擎的易错易混点
关键词:蒸汽机、电气技术
难度: 3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一.易错易混点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2.注意分辨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分期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3.从特殊性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40年代(英国);从普遍性来看,则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结束于19世纪中后期。
4.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化石为支柱的工业化。
二.易错全剖析
【易错题1】(2015年广东省珠海二模22题).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按此理解,下列发明或创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②西门子制成发电机③迪塞尔发明柴油机④史蒂芬孙研制“旅行”号机车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错误答案】A。
【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认真审题或没有正确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正确解答】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从材料中“电力时代”的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但题目要求选择的是“不符合这一观点”的选项,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项。
【易错题2】(2015年宁夏固原第二次综合30题).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
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错误答案】A。
【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仅根据时间,而没有全面把握材料信息。
【正确解答】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840年前后,排除A项。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英国从1801年到1831年,工矿建筑业的收入增长最快,而其它行业增长较慢,考虑课本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长,他们要求进行议会改革,分享国家政权。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易错题3】(2015年山西省太原4月模拟考试31题).关于下面经济结构图的叙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A图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B图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C图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错误答案】B。
【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认真审题,没看到题目要求的“错误”二字。
【正确解答】本题涉及经济结构变迁和工业革命的关系,学习中要清楚每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新工业行业。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图A是传统农业和手工业,显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经济结构。所以,本题选A项。
【易错题4】(2015年甘肃兰州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1948—1981
5.5
3.2
3.7
0.7
?1.2
0.0
6.8
2.9
3.7
4.2
2.7
2.0
4.1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工业生产增长率以及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因素。学生往往容易只从增长的角度来分析,而忽略了世界贸易下降的那个视角。回答材料题,一定要注意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和视角来思考,才能全面解答。
【答案】41.示例一:因素:科技进步(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世界市场。(6分)说明:1860—1870年,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增长迅速。(6分) 示例二: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6分) 说明:1929—1938年,经济大危机,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世界贸易呈负增长。(6分)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3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 经典考题
主标题:人类文明的引擎 经典考题精析
副标题: 品味经典考题 把握高考方向
关键词:人类文明的引擎 对点训练
难度: 3
重要程度:5
内容:
一、选择题:
1.(2014年广东文综卷第20题)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考点】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故排除A项。1859年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1946年计算机出现,这都与动力来源没有关系,故排除B、D两项。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 “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C
2.(2014年江苏单科卷第17题)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考点】电气技术的应用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皆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这一时期科学与技术联系不够紧密,故排除A、B、C三项。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气时代的到来。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3.(2012年上海单科卷第18题)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4.(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点】三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以下答案可作为参考:
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管理水平、出现新兴产业等);或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可以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是有道理的。
论证:技术水平落后的农业时代,生产力进步速度有限;进入工业时代后,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得以改进,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等,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例如
事例
科学+技术
劳动力+劳动工具+生产管理=生产力
一工革
牛顿力学、热学、蒸汽机等
蒸汽时代(工具)工厂制(管理水平提高)煤炭被大量开采(劳动对象)等
二工革
电磁感应、发电机、内燃机等
电气时代、汽车(工具)企业制(管理水平提高)石油、钢铁化工产业(劳动对象)等
三工革
量子力学、相对论等
信息时代、原子能(工具)、经营者革命(管理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兴起(劳动对象)等
评分说明: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观点明确(4分),论证(8分)。
一等(12-9分)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③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二等(8-5分)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③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①观点或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②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逻辑关系不清。③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各省评分细则对证据部分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某省只要求“合理地答出一例即可”。)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节 向“距离”挑战 备考策略
主标题:向“距离”挑战 备考策略
副标题:剖析考纲考点,透视命题趋势,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方案
关键词:汽车、飞机、电报、互联网
难度: 1
重要程度: 1
内容: 备考策略
1.考点解读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重点考查交通通迅事业的发展及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2.整合知识清单,把握知识主干
3.运用数字法识记核心考点:(学法点睛)
(1)向“距离”挑战可归纳为“三、四、二”:
拉近人类距离的三个成就:交通、通讯、互联网。
交通事业的四大成就:汽船、火车、汽车、飞机。
通迅事业的二大成就:电报、电话。
4.运用图示法对考点巧学速背(思维拓展)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节 向“距离”挑战 考点精析
主标题:向“距离”挑战
副标题:世界交通通迅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飞机、电报、互联网
难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考点精析: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条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成就: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一架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3.影响:推动了全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立体交通的新时代;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条件: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
2.成就: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的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1902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了成功。1916年,马可尼再一次完成了信息传播史上的重大突破——短波试验,从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3.影响:促进了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形成: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功能: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
3.特点:使信息能够大量、高速并行,迅速到达各个计算机用户终端。
4.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这种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目前,遍布世界的互联网,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考点小结: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节 向“距离”挑战 易错易混
主标题:向“距离”挑战的易错易混点
副标题:用“火眼金睛”识别向“距离”挑战的易错易混点
关键词:汽车、飞机、电报、互联网
难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内容:
一.易错易混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交通领域的成就是火车和汽船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领域的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2.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一架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
3.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
4.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出现。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二.易错全剖析
【易错题1】(2015郑州二质测35题)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嘻嘻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这反映了( )
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 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空虚
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
【错误答案】A。
【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错误认为“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这句话是材料的核心意思,导致错选A项。
【正确解答】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一是“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嘻嘻逗趣的活动’上”。而“嘻嘻逗趣的活动”为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的精神活动的体现,所以体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的空虚,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易错题2】(2007年广东单科24题)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错误答案】B
【错因分析】导致错选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误认为电视有问题,大家才上厕所。
【正确解答】本题考查电视的出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普及时间应比1954年稍早一些,且“车主集中洗车”的结论不具备科学依据;互联网问世的时间是在1969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经营者革命”,管理企业的是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的可能性不大。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节 向“距离”挑战 经典考题
主标题:向“距离”挑战 经典考题精析
副标题:品味经典考题 把握高考方向
关键词:向“距离”挑战 对点训练
难度: 1
重要程度:1
内容:
一、选择题:
1.(2014年浙江文综卷第20题)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考点】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
【解析】汽车发明于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火箭发明于开始于20世纪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火车发明于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期间,马车出现于4000多年前。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2.(2010年福建文综卷第24题)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考点】电报事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方便和快捷,故选A。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