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浮力与升力复习课第2课时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章浮力与升力复习课第2课时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9章 浮力与升力 复习课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重点:阐明物体的浮沉条件,说出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从而判断物体浮沉;描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明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说出浮力和升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激发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法指导
1.对于物体的浮沉条件,要明确物体所处的状态(漂浮、上浮、悬浮、下沉),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是平衡状态,是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利用知识框架回顾各知识点,使知识网络化。
【预习导学】
1.物体沉浮条件: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 下沉;
(2) 上浮;
(3)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
(2) 上浮;
(3) 悬浮。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的轮船是 体,这样能使它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 的气体。
3.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 。
4.*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合作探究】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来辅助观察。
跟踪训练
1.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A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B所示),将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C所示),将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
2.在水中放入质量为3 kg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的体积浸入水中(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2)木块的体积。
【参考答案】
1.(1)F浮(2)F浮>G
(3)F浮=G
(1) ρ物>ρ液
(2)ρ物<ρ液
(3)ρ物=ρ液
2.(1)空心
(2)自身的重力
(3)密度小于空气
3.越小 越大
4.
答: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升力是用来克服自身的重力的,飞机的升力产生于机翼,图为机翼的切面图,迎面吹来的风分别流经上、下两个表面,上表面气流通过的距离长,流速大;下表面气流通过的距离短,流速小。这样机翼受到的向上的压强就大于向下的压强,形成压力差,产生升力。
合作探究
1.(1)重力
(2)在浮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3)甲同学将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在改变重力时控制浮力保持不变
2.解:(1)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mg=3 kg×10 N/kg=30 N;
(2)V排===0.003 m3,
V木=V排=×0.003 m3=0.005 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