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章 从粒子到宇宙 复习课素养目标1.重点: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阐述原子的核式模型;复述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2.概述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理解。3.了解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4.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知识的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学法指导1.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是本章的关键点。2.复习利用知识框架回顾各知识点,使知识网络化。【预习导学】知识点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 1.任何物质都由 组成, 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分子间有 ,分子是由 组成。 【参考答案】知识点一1.分子 分子 间隙 原子知识点二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1)原子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 和 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微粒结构—— 。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2)如图所示,原子的结构跟太阳系相似, 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处在原子的中央,带负电的 在原子核外不同的轨道上绕核高速运转。 【参考答案】知识点二2.(1)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夸克 质子 中子 电子(2)原子核 电子知识点三 宇宙由物质组成 3.宇宙由数十亿个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组成,银河系又由几千亿颗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组成,太阳周围有 八大行星绕它运行,它们一起组成太阳系。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参考答案】知识点三3.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物质知识点四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 4.(1)观察方式:肉眼观察—— 望远镜观察—— 望远镜观察及发射宇宙飞船到太空观察。 (2)对宇宙的认识:古人的宇宙图景——托勒密的“ ”——哥白尼的“ ”——牛顿等描述天体运动的理论。 【参考答案】知识点四4.光学天文 射电 地心说 日心说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五 怎样飞出地球去 5. 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叫作 。地球上的物体必须要有很大的 ,才能挣脱地球的引力的束缚,实现飞出地球的愿望。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 和物体间的 有关。 【参考答案】知识点五5.牛顿 万有引力 速度 质量 距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 分子和原子 下面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和中子不可再分B.分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组成D.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参考答案】任务驱动一D任务驱动二 分子大小 生物学家设想制作一种纳米筛子,将某种液体中的病毒过滤掉,如果液体分子的大小为0.5 nm,病毒分子的大小为300 nm,则筛孔的大小为 ( )A.400 mm B.200 mmC.0.4 nm D.0.2 nm【参考答案】任务驱动二B任务驱动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讨论: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呢 【参考答案】任务驱动三答:我们只要细心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和排斥力。例如,一支粉笔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不是“一盘散沙”;用粉笔写字,黑板上留下字迹;把两滴水靠近后会溶在一起合成一滴水,等等。充分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再如,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科学家研究得出:当分子间距离大于0.1 nm时,吸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小于0.1 nm时,排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可忽略不计。任务驱动四 分子动理论武汉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并适当加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较快渗入零件的表面层,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单元实践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火星方面的进展及我国航天事业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贡献。【参考答案】任务驱动四答: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相互之间存在间隙,所以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就会发生扩散现象,碳分子进入零件的表面层,就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间的扩散,通过加热升高了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过程越快,碳分子进入零件表面层也就越快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