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版五上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学习列提纲,分段表述”。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懂得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课文表达的爱国情感,在《少年中国说》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也已经用板书作为示范,让学生感受“列提纲,分段表述”。但因该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距离学生较远,故此,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史实,激发爱国之情。本文写了“万园之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侵略毁灭的过程,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所有中国人心头难以磨灭的伤痛。学习本文,要结合圆明园的资料,感受这一艺术瑰宝化为灰烬的痛心,知耻而后勇,以史实唤起内心的爱国情怀,继而立志做奋发图强的中国好少年。本文结构明晰,语言精准。开篇点题,“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损失范围依次递进,最后的感叹号更是加重了痛惜的语气,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第二至四段,作者用大篇幅重塑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第二段,布局精巧:结合圆明园的地图,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大小,感受林林总总的小园是如何呈现“众星捧月”的布局。第三段,建筑宏伟:根据本段的顿号、分号和句号,能划分出圆明园中的建筑类型,“有......也有......还有”多次排比罗列,让人体会到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多样,鬼斧神工,简直是人类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学生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资料,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的震撼。第四段,收藏丰富:圆明园不仅在空间上收藏了世间美景,在时间上还能纵览人类文明。本段用一个过渡句引出圆明园作为博物馆和艺术馆的地位——“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上自”“下至”两个字眼,说明收藏的历史跨度之大,文化意义之重。第五段,正在我们陶醉于圆明园的恢宏和赞叹之中时,情绪陡转之下,“1860年 10月 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一精确的时间点,把这个刻骨铭心的记忆打开,描述了英法联军是如何毁灭圆明园的。“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一系列动词,准确地写出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10月 18日和 19日,还放了一把火,其残暴程度超出想象,“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结尾和开篇呼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愤怒和痛心!本文构思精巧,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文章侧重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读者看到了从繁盛到灰飞烟灭的过程,由盛转衰,更加悲凉。正如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学生可以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英法联军为何会如此肆意妄为呢?学生可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燃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课后“阅读链接”可以作为作业,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相似之处。【教学目标】1.重点品读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描写,说出作者详写昔日辉煌的作用,领悟文章谋篇布局的原因,并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2.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教学重难点:1.感受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这一艺术瑰宝化为灰烬的痛心,知耻而后勇,以史实唤起内心的爱国情怀,继而立志做奋发图强的中国好少年【教学过程】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了解“圆明园”之意1.出示资料,引出圆明园。师:中国有座园林,里面有: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外国作家雨果见了这座园林写出了这样的文字: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仙境一样的建筑。你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全是用洋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用最珍贵的宝物装饰起来的。四周全是花园,到处有喷水的水池、天鹅、孔雀。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皇宫。师:这座园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座园林起名为圆明园吗?2. 出示圆明园的资料。“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师:但是这座恍若月宫,象征着圆满完美的圆明园,却毁在了英法联军手中。3. 补全课题,结合“毁”的字源资料,讲易写错的生字“毁”。师: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生:辉煌。师:那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4.出示自读要求: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围绕着圆明园的“辉煌”都安排了哪些内容?在旁边进行批注。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完成板书。结构布局辉煌:建筑艺术历史文物二、结合资料,品读昔日之辉煌,体会不可估量的价值(一)俯视布局:众星拱月1.学生朗读课文描写圆明园布局的段落。2.学生提炼关键词,圆明园的布局:众星拱月3.出示圆明园的俯视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体会众星拱月的布局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皇权至上。4.学生再读本段,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众星拱月的气势。过渡:刚刚我们从空中俯视了众星拱月的圆明园,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欣赏它宏伟的建筑吧。(二)品读建筑:宏伟辉煌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2.结合图片资料,并出示每个建筑诗情画意的名字:金碧辉煌的殿堂(正大光明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方壶胜境)、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同乐园买卖街)、山乡村野(杏花春雨)、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3.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关于上述景观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建筑的辉煌宏伟。师:怪不得作者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出示句子,学生朗读。4.发现写法: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的眼前如此有画面感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使用的“有......也有......,不仅有......还有......”。师:有什么,也有什么,不是随意列举的。师生接读本段,发现表达的奥秘。5.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课件展示。6.配乐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圆明园建筑艺术的宏伟。(三)欣赏文物:丰富珍贵1.课件出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学生朗读。2.出示资料,丰富理解。出示资料后,引导学生感受时间之久远。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学生说感受:时间跨度大,收藏文物多。再读本段,引导学生读好表示时间的词。3.学生分享搜集的圆明园中珍贵的文物资料。预设:十二生肖兽首、长颈葫芦瓶、乾隆御用盔甲、《女史箴图》、康熙玉如意、青铜鎏金佛塔......师:怪不得作者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学生朗读。师:那这些文物,现在都去哪了呢?4.出示资料,了解圆明园中文物的去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资料: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雕刻品等共计 2.3万件,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 6万多种。法国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有 3万件。师:我们国家的宝贝,却珍藏在别的国家的博物馆中,留给我们更多的却是圆明园中挖掘出来的珍宝的碎片。课件出示碎片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过渡: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1860年......课件出示课文第五段学生朗读。三、结合资料,品读毁灭,体会愤恨之情感1. 抓住时间词,10月 6日~10月 18日,长达十几天,大火又烧了三天。学生谈感受。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教师指导朗读,读好表示时间的词,读好:“凡是、统统掠走、搬运、任意、破坏、毁掉”等词语,读出憎恶和心痛。3. 结合资料:电影《火烧圆明园》毁灭片段,加深愤恨之情感,再读“毁灭”段落。圆明园被侵略者抢夺烧毁化为灰烬: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没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园林艺术的瑰宝没有了,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没有了。(课件出示,且依次消失)师:学到这,这个问题我想你们应该能回答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可估量”进行回答,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1)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2)圆明园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既有宏伟的殿堂,也有婉约的江南美景,还汲取了欧式建筑风格。(3)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具有不可估量价值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无情毁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预设:英法联军横行霸道,令人痛恨;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教师相机引导:英法联军敢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明抢我国宝贝,放火烧毁圆明园的原因是什么?预设:清政府的腐败无能......4. 补充因为国家弱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四、结合资料,布置作业,引发深深爱国之情1.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我们应该怎么做?2.出示《少年中国说》,全班诵读。3.作业布置:拓展阅读《七子之歌》、《和平宣言》,体会与课文表达的相似之处。《圆明园的毁灭》评测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huījìn sǔn shī ɡuī bǎo( ) ( ) ( )hónɡ wěi qīn lüè yáo tái( ) ( ) ( )二、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风景名胜( ):A 超过 B 优美的地方 C 能担任,能承受2.举世闻名( ):A 听见 B 消息 C 有名望3.武陵春色( ):A 情景,景象 B 种类 C 脸上表现出的样子三、选词填空。宏伟 雄伟1.圆明园不但建筑(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2.( )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珍宝 瑰宝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 )、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4.辽阔的海底蕴藏着数不尽的( )。四、选择关联词填空。因为......所以......不仅......还......不但......还...... 只有......才......1.圆明园中( )有民族建筑,( )有西洋景观。2.(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践踏。3.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4.( )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侵略者( )不敢欺负我们。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这篇课文题目为“毁灭”却用了较大的篇幅写“辉煌”,这样写的好处是( )A.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和仇恨。B.再现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2.读句子,回答问题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从“凡是统统”词语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灰烬 损失 瑰宝 宏伟 侵略 瑶台 二、1.C2.C3.A三、1.宏伟 2.雄伟 3.瑰宝 4.珍宝四、1.不仅......还...... 2.因为......所以...... 3.不但......还...... 4.只有......才......五、1.难道圆明园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 2.圆明园是园林。 3.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六、1.A 2.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要求学生通过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中介绍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只有学生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他们才会文字所震撼、所感染。因此教学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才会相得益彰。当学生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时,学生才会明白“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的痛,也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有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爱之深,恨之切”,只有在充分地感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能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愤怒与痛恨,和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 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本节课上完我不禁反思:对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时,该怎样让学生入情入境?怎样利用课堂,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这仍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在设计时安排的容量较大,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弃,今后要努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以一当十,以点代面。这也让我明白了,作为教师要想课堂教学有效,那就必须做足“功课”。另外,在感情升华部分,我今早在执教时因为在课堂教学时的语言不够精炼,导致下课时我才进行文本的升华,因此在最后的升华是不到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当然部分学生还是勉强能够讲述自己最想说的真心话。总之,不论是倒教此文也好,还是顺文而教也罢,我认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提高。对于教学我自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子,只有不断变化着的学生思维,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就是要立足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变化,寻求适合的方法那就是最好的方法。教学是门艺术,这是不争的事实。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但每一堂课都要寻找自己课堂最闪亮的地方,也要思考自己的败笔以及产生的原因,改进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