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导学案 (含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导学案 (含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要求】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知识梳理】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
请在教材找出农耕文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各自扩展的区域?试着比较哪种文明更具扩张的潜能?并分析原因?
二、古代世界帝国
世界帝国 波斯帝国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崛起时间
区域
主要政治举措
走向衰亡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扩张影响
三、文明的交流
1、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请在教材中找到古代世界各地区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着给它们分分类?
2、从公元前后开始,东西方交流的表现有哪些?
3、请尝试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我的思维导图】
【自我检测】
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其中,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波斯帝国 D.秦汉王朝
2.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3.“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孔雀帝国 D.亚述帝国
4.东汉班超于公元97年率领士兵到达里海,并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一名广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称之大秦。”由此可见,甘英出使的“大秦”是指当时的(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雅典城邦 D.古巴比伦王国
5.“与后世成熟的专制王权比较,波斯帝国的官僚体系毕竟不够发达,至少与秦汉以来中国的官僚体系比较,不够‘专业’。”材料中所说的波斯帝国官僚体系“不够‘专业’”具体表现在( )
A.从中央到地方不成熟的税收系统 B.选官任官缺乏严格的制度
C.国王的权力被认为来自君权神授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6.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   )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7.(多选)下列国家中,曾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
A.古代埃及B.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
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
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 48 卷
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
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
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 年),大秦王安敦
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
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 西域传》
1.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6 分)
2.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
二,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6 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有哪
些?(6 分)
第2课 参考答案
ADBBB A BCD
1.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6 分)
1.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乘驿至王都”);对外贸易发展(“与安息、天竺交市”)。
2.安息人(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获得丰厚)的“遮阂”,即阻隔。
3.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以经济联系为主。
4.主要条件有: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西域);
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等。
PAGE
1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