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走近分子世界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走近分子世界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资源简介

总 课 题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总课时 第 课时
课 题 7.1走近分子世界1 课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通过活动和体会认识分子的模型。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教学重点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 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一、新课引入 介绍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从古希腊、中国古代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到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认识的进步,形成了物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 二、新课学习 活动:选择一种模型。 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做书上的三个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关于物质的三种模型的说法,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解释分子的性质: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认识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可以证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指出分子的模型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分子间有间隙。 引导猜想:分子是否会运动?你有怎样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 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活动: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1)将红墨水滴在水中 现象: ; 结论: 。 (2)学生列举其他实例来证明分子的运动。 (3)设疑:既然分子间有间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散沙一盘?引入分子间作用力的探究。 活动:寻找支持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猜一猜: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 看一看:你观测到什么现象?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想一想: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设疑: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但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指出: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列举能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 三、小结本课 学生自主小结本课内容,能总结出分子动理论的三部分内容为佳。 四、学生练习 见练习纸 五、思考与提高 1、试从分子运动的角度来解释蒸发现象。 2、你认为分子的运动快慢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总 课 题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总 课 时
课 题 7.1走近分子世界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练习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通过活动和练习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模型。
3、进一步理解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理解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复习提问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有怎样的性质?分子的直径有多大? 哪些现象能证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请举例说明。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 分子间存在怎样的作用力?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吗?你能举些能证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例子吗? 二、新课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能从分子的微观层面了解物质性质,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指导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纳米材料――分子水平上的研制》。了解纳米材料的性质与特点、功效。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感受新科技带来的变革和冲击。 问题研究1:试从分子运动的角度来解释蒸发现象。 回答并延伸问题。 阅读:《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能从分子的微观层面了解物质性质,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阅读《纳米材料――分子水平上的研制》,了解纳米材料的性质与特点、功效。 解释蒸发现象。
教师活动内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问题研究2:你认为分子的运动快慢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问题研究3:“花香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树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你发现了怎样的物理规律呢?试说说看。 6、问题研究4:把一块铅块砌成两段,然后在原处合上,再施以一定的压力,两段铅又能合在一起,为什么又有破镜不能重圆之说呢? 胶水把邮票贴在信封上,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很难直接把邮票完整地从信封上揭下来,这是为什么? 三、小结本课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 四、课堂练习 见作业纸 五、课外作业 课后实践练习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吗? 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加深对分子作用力的理解。 加深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小结本课。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