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暗素描 电子课件-中职美术《素描(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明暗素描 电子课件-中职美术《素描(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明暗素描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第三章 明暗素描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一、光源和光线角度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度,直接影响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量感。物体所产生的明暗层次,与光源的强弱、距离、角度等有关。如果光源强,中间色减弱,则明暗对比强,立体感也强;反之,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减弱,但色调变化丰富。光源距物体近,则明暗对比强,立体感强;反之,明暗对比柔和,立体感弱。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物体的明暗关系随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光线角度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平光
平光是指正面照射的光,受光面大,变化小,固有色清楚,轮廓线明确,但体积感不强。
平光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2.顶光
顶光是指由上而下照射的光,倾向朝上的面较亮,倾向朝下的面较暗,明暗对比、反光、投影都较清楚。
顶光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3.侧光
侧光是指从侧面照射的光,可分左右、上下多个侧面角度,每个角度的照射效果都不相同。其特点是明度对比强,体积感强,便于塑造形体。
侧光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逆光
4.逆光
逆光是指光线来自背后,物体绝大部分背光反光微弱,效果独特。一般在使用逆光时要主动加强反光,增加透明度。
5.环境光
环境光是指周围环境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反光,一般光感较弱,但对体积的表现十分有用。
二、明暗变化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任何物体受光线照射后,都会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构成明暗素描变化的基础。在这两大系统的基础上又可分为明暗变化的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1.三大面
明暗变化的三大面是指亮面、灰面和暗面,即习惯上所称的“白、灰、黑”。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1)亮面
亮面是指物体的受光部分。若物体质地光滑,并与光源垂直成90°角时,物体表面会出现最亮点或高光点。绘画亮面时使用较硬的铅笔,或者着笔时轻些描绘。
(2)灰面
灰面是指物体受光线侧面照射的部分,是介于亮面与暗面之间的过渡地带。灰面层次变化丰富,复杂而微妙,最富有表现力,也是比较难表现的地方。表现灰面时,要反复推敲,并与暗面、亮面比较,切忌盯着这部分不放,避免越画越暗。
(3)暗面
暗面是指物体背光的部分,包括反光部分。暗面的处理是否丰富、透气,将直接影响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效果。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2. 五大调子
明暗五大调子是三大面的具体化,进一步说明明暗变化的规律。五大调子是指亮面(亮部)、灰面(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其中亮面、灰面属于受光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属于背光部,是物体受光照射后产生的基本色调。无论物体结构多么复杂,都不会改变明暗五大调子的规律。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明暗交界线是物体受光部与背光部交界的位置,它把物体明暗两大部分区别开来,但它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线”,而是一个转折面。
反光是由周围事物将光线反射于物体的暗面而形成的,反光的强弱取决于物体本身的质地、周围事物的质地及固有色的深浅。
投影是指光线被物体遮挡后,在背光一侧顺光线投射方向留下的阴影。当投影落在起伏的物体上,投影自身也随之变化。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三、立体感
立体感的表现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物体本身的形体结构,物体形体结构强,立体感明显,容易表现出效果,反之,立体感难以表现;
二是光源,当光源增强时,物体的亮面与暗面对比增强,立体感也增强,反之,立体感减弱;
三是光影规律。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空间感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明暗对比,前面部分的明暗对比强,感觉靠前,后面部分的明暗对比弱,感觉靠后;
二是细节刻画,前面部分的细节刻画要清楚、详细、实在,使其突出,后面部分的细节刻画则要模糊、概括、虚弱,使其有后退感;
三是物体与背景,物体亮面周围的背景调子要画得暗些,而暗面周围的背景调子要画得亮些,起相互衬托的作用,以突出主体及前后的空间感。
静物 陈志明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四、质感的表现
质感是指人们对物体材料的视觉或触觉感知。不同的物体给人不同的视觉或触觉感知,如陶器粗糙、瓷器细滑、丝绸柔软、金属坚硬等。
不同的质感
第一节 明暗色调变化规律
石膏几何形体
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一、单个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1.石膏正方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石膏正方体写生照片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步骤:
(1)构图,用长直的线条画出石膏正方体的轮廓和透视结构。
(2)光源从立方体斜上方照射下来,正方体出现明显的三大面,找出物体最暗和最亮的地方,从明暗交界线入手,画暗面、投影和灰面。
(3)从明暗交界线处开始反复叠加调子,注意暗面反光的变化,以及背景与正方体的关系。
(4)深入刻画立方体的立体感,突出画面层次感,处理好虚实关系。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构图
画暗面、投影和灰面
反复叠加调子
深入刻画(叶振霆)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2.石膏圆柱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石膏圆柱体写生照片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步骤:
(1)画出圆柱体的透视结构,注意圆弧的透视变化和圆柱体上下两个圆面的关系:竖放时,离视平线近的圆面弧度小,离视平线远的圆面弧度则大。
(2)画出明暗交界线、暗面、投影的色块。
(3)深入刻画,强调明暗交界线,加强黑、白、灰的刻画。注意圆柱体柱身的明暗变化,色调从明暗交界线处向亮面和暗面逐渐展开,由深至浅一层一层地推移。
(4)整体调整,强调明暗交界线,丰富亮面的层次,调整好空间关系和虚实关系,使画面完整、统一。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画透视结构
画明暗交界线、暗面和投影
深入刻画
整体调整(叶振霆)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3.石膏圆锥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石膏圆锥体写生照片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步骤:
(1)根据透视原理,画出圆锥体的底面透视关系,注意圆弧的透视变化及底面圆的直径与高度的比例关系。
(2)画出圆锥体的明暗交界线、投影和背景的调子。
(3)从圆锥体的明暗交界线开始,对暗面、背景、投影进行深入刻画,注意虚实变化,在刻画的过程中注意圆锥体的对称。
(4)调整画面效果,强调明暗交界线细节刻画,注意暗面、投影、反光和背景的效果,使画面完整。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构图
画调子
深入刻画
整体调整(叶振霆)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二、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1.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1
组合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照片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步骤:
(1)运用透视规律理解形体的透视变化,观察立方体每个面的变化、连贯体圆柱的透视变化。画出连贯体和立方体的结构和透视关系,注意整体的比例关系。形体在前的,线条可稍重些,在后的则可轻些。
(2)从基本形体结构的组合入手,整体地表现。用倾斜的平行线铺出暗面的第一遍层次关系,画出明暗交界线。
(3)画出背景部分的色调,用较重的色调加强暗面,排线时要用力一些,才能画出颜色较深的线条。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构图
辅暗面的层次关系
画背景色调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4)深入刻画,强调明暗交界线和暗面,丰富画面的层次感,注意用笔要轻松、均匀。作画顺序从左向右。
(5)整体调整,刻画灰面,继续深入刻画暗面和背景的层次和细节,注意画面形体的空间、虚和实的对比关系。连贯体的锥体部分从明暗交界线到灰面、亮面过渡要自然、柔和。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深入刻画
整体调整(陈志明)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2.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2
组合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照片2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步骤:
(1)注意每个形体的透视变化,通过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画出几何形体内部的结构和准确的轮廓线,以及衬布的位置和形状。
(2)从整体入手,铺大的明暗关系,并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和衬布。
构图
辅明暗关系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3)进一步加强黑、白、灰关系,强调明暗交界线,同时对画面的前后虚实和背景衬布的起伏、层次进行刻画,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
(4)深入刻画,使黑、白、灰层次更加丰富,虚实关系更加明确,使画面的整体关系更加完整。
(5)从整体色调上进行调整,使色调统一和谐,表现出强烈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加强表现
深入刻画
整体调整(陈志明)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三、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范例
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范例1 叶振霆
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范例2 司徒绵
第二节 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范例3 陈志明
组合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范例4 黄业光
静物
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一、单个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1.单个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1
苹果写生照片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步骤:
(1)画出物体的结构和形状,注意苹果的形体结构特征。
(2)从明暗交界线着手,静物结构比石膏几何形体复杂,明暗交界线变化更加丰富,注意明暗交界线的前后变化,把暗面和投影联系起来,注意反光的变化。
(3)进一步强调形体特征,深入刻画亮面、暗面和投影,丰富画面的层次感。
(4)刻画背景,调整画面的整体感,使画面层次清晰、完整。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构图
丰富明暗交界线变化
深入刻画
整体调整(叶振霆)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2.单个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2
香蕉写生照片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步骤:
(1)根据香蕉的形状特征,画出轮廓和投影。写生时可参考圆柱体的观察方法。
(2)刻画物体的轮廓线,使轮廓线更顺畅一些,从明暗交界线和暗面开始,逐层刻画。
(3)深入刻画明暗交界线、暗面和投影,注意桌面上投影调子的深浅变化。香蕉两头是翘起来的,要画出与桌面的距离。
(4)继续深入刻画,强调黑、白、灰层次,丰富亮面结构。调整画面,处理好虚实关系,使画面完整。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画轮廓和投影
刻画轮廓线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深入刻画
整体调整(叶振霆)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二、组合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组合静物写生照片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1.在画面中的恰当位置画出物体大概的轮廓线。将复杂的轮廓概括地画出只是一个中间过程,最终还是要还原具体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要注意比例、透视关系、形象特征、空间位置关系的准确性,画线条时要落笔干脆、力度均匀。
2.定好构图后,在大轮廓基础上逐步画出各个形体的轮廓,使其比例、透视关系、形象特征、空间位置、呼应关系基本正确。接着画大的明暗色调。在画大调子时,要把所有的明暗交界线及暗面一起画出,重点抓住大关系,可舍弃局部的明暗细节变化。画明暗时,还要把物体、投影、背景联系起来,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切忌将物体、投影与背景分开而局部涂明暗色调。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画各形体轮廓
画大的明暗色调
构图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3.随后要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石膏几何形体色泽单一、质地相同,在表现时容易对比,明暗层次容易表现。而静物则不同,每个物体的颜色不同,质地也不同,在画明暗关系时应有所区别。颜色较重的画大明暗关系时,应重些;颜色较浅的,则应轻些。
4.深入刻画,进一步强调形体的结构特征,强化黑、白、灰的大关系。注意物体立体感、质量感和空间感的表现,注意背景与主体的虚实、前后关系。画背景要简练些、虚些,用线不能太粗糙,草乱的线条很容易破坏整体关系,且会把背景与主体混在一起,没有空间深度。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整体表现
深入刻画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5.调整画面时应尽量回到作画前的新鲜感觉,检查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质量感是否表现得充分、恰当,含糊的部分是否要明确肯定,琐碎的部分是否要统一,甚至减弱或删除。此外,还要检查明暗交界线是否要加强,特别是各个物体之间的质量感是否被有所区别地表现出来。
调整画面(陈志明)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三、静物明暗素描范例
组合静物写生照片1 黄业光
静物明暗素描2 吴昊钰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静物明暗素描3 余卓君
静物明暗素描4 黄业光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静物明暗素描5 陈燕婷
静物明暗素描6 李明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静物明暗素描7 黄业光
静物明暗素描8 陈志明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四、质感刻画训练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明暗表现常常采用逼真的超写实主义风格,强化对物体质地的表现,这种艺术形式称为质感刻画。它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超写实主义的绘画因素,按照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夸张而精细地表现物体的外表形貌或其外表形貌的一方面或一部分,给人异乎寻常的逼真感,最终效果类似于“放大镜”下看到的逼真形象。超写实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进一步刻画,是将写实推向极致,使物体写生走向微观化。质感刻画训练是提高深入刻画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药片 黄显雯
静物 刘盈莹
质感刻画范例: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鼠标
莲蓬 余知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颜料 许欣琳
静物 徐然
第三节 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
核桃 詹杰利
钥匙 林伊青
玉米 刘晓景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三大面?什么是五大调子?
2.如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量感?
3.石膏几何形体明暗素描写生训练(可参考教材图3-2-28至图3-2-31)。
要求:
(1)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关系要准确。
(2)用五大调子塑造形体,注重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塑造。
(3)作业纸规格:8开或4开。
4.静物明暗素描写生训练(可参考教材图3-3-26至图3-3-34)。
要求:
(1)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关系要准确。
(2)注重画面整体黑、白、灰的关系,以及体积感、空间 感和质量感的塑造和表现。
(3)作业纸规格:8开或4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