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子课件-中职美术《速写(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电子课件-中职美术《速写(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速写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二章 速写基础知识
1
2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速写中的透视
3
速写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一、线造型的形式特征
线是点的延伸、面的转折,对线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画面的艺术表现。
线是绘画与艺术设计重要的造型手段,研究、认识线的形式美表现,是画好速写的重要一环。
通常,不同的线对画面的空间分割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见图2-1)。水平线给人开阔的视觉,垂直线给人坚定、挺拔向上的感觉,曲线给人活泼、生动、动感的感觉。粗线表现肯定、沉重、壮烈,细线则表现流畅、优雅、纤弱。一般来说,斜线由于重心的关系给人以不稳定之感,但金字塔的对立斜线却给人极稳定之感。另外,斜线的透视性还会带来深远的感觉。速写画以线造型为主要手段,绘画者可以使用不同的线来塑造千变万化的形象(见图2-2~图2-4)。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二、形象的正与负
中国道家的标志性图案反映了世界阴阳相互衬托的自然规律(见图2-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现象:逆光看物体时物体是暗的,顺光看物体时物体是亮的,而背景变成重色,将物体的轮廓衬托得很清楚。生活中这种黑衬托白、白衬托黑的现象,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本质的正负转换规律(见图2-6)。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这一规律为画速写开发了想象的空间。平时我们习惯于用白纸作画,这是最常见的画速写的方法,但根据正负转换规律,也可以使用一些深色的纸作画,如在黑纸、灰纸或彩色纸上画速写,会有一种不寻常的画面效果,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见图2-7~图2-9)。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三、造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速写可以快速记录生活中的各种物象,包括风景、静物、人物、动物等。但无论画什么,在画之前都要认真地去观察、分析物象的造型和特征。如画静物时要分析其造型特点、比例关系、细节的结构规律、质感、透视等,画风景时要分析其远近、物体的大小对比规律、具体物象的表现、透视等,画人物时要分析人的性别、年龄、种族、结构比例关系、衣纹的不同变化等,画动物时要了解动物的结构比例、动态的变化等。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观察时应注意,物象在共性特征之中也存在着个性特征。例如,猫、虎、狮子虽然同属猫科,有许多共性特征,但又有其各自的个性特征;静物中的苹果与橘子造型特点类似,但细节上有很大差别;人物外形特征的比例(躯干、四肢、头、足、手、五官)大致相同,但一些微妙的差别造就了千千万万不同的人。因为画速写是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里去捕捉物象,所以,画之前的观察尤其重要,只有细心地观察物象典型的比例特征,才能在绘画中加以强调或夸张,最终画出真实、生动的速写作品(见图2-10)。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四、造型的整体与局部
画速写应坚持一个原则:要自始至终保持整体观察的方法,切不能因小失大。在画之前应考虑好这幅画要表现什么,是画动态还是画结构,要养成先想后画,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方法。
如图2-11所示是毕加索早期的速写作品。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五、造型的形式规律
画速写表现的是物象的外部轮廓及内部结构特征,由表及里地了解造型的结构,对于画好速写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从本质上分析所描绘对象的形式规律,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概括和取舍。
一般来说,速写的描绘对象都是三维立体的,而速写画实际是平面的,速写画的三维立体形式实际是绘画者利用光表现物体的轮廓、色彩、质感及透视现象,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三维立体的。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例如,幼儿通常无法由表及里地了解造型的结构,因此,他们的绘画是二维平面的(见图2-12);中国画的建筑物画法并非严格遵循透视规律,但基于对造型形式规律的了解,也表现出了物象三维立体的特征(见图2-13);而制图学的平面投影和轴测图,最能明显区分物体的二维和三维形式(见图2-14)。
第一节 速写的观察与思考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一、透视基本规律
达·芬奇说:“透视学是绘画艺术的最佳指南。”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当我们从窗户向外观察时,会发现较近的物体大,较远的物体小甚至消失成一个点。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绘画中称为“焦点透视”(见图2-15)。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二、透视术语
学习透视首先要掌握和理解透视学中的相关术语及其相互关系(见图2-16)。
画面:在物体与绘画者位置之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即绘画的取景面。
视阈:绘画者的视觉范围。
视平线:绘画者视平面和画面相交的水平线。
视点:绘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中线:一条假定的位于视阈中央的线,从眼睛延伸过来并与视平线成直角。
心点:视中线与画面相交的点,又称主点、视心。
视角:以视中线为轴心所呈现的一个圆锥形视阈,其展开角为60°。
灭点:又称消失点,不平行于画面的视线,必将向远处集中直至消失,这个集中点就是灭点。根据集中点的位置,灭点可分为天点、地点等。
基面:放置所绘物体的平面,或室内外场景的地面。
基线:画面与基面相交的水平线。
视高:由视点到基面的距离。
视距:由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三、透视变化规律
1.平行透视
立方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产生的透视现象称为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称为灭点透视(见图2-17)。
平行透视时,立方体只有一个消失点(这时灭点与心点重合),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都会消失于一点(见图2-18)。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2.成角透视
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形成角度的透视称为成角透视,如图2-19所示。
成角透视时,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会产生透视的缩形变化,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两组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汇集,消失于两个灭点(见图2-20)。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3.倾斜透视
立方体的面与地平面和画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透视现象称为倾斜透视,如图2-21所示。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倾斜透视有三个灭点:天点、地点和左右两个消失点。倾斜面近高远低,消失在地平线以下的称为地点,消失在地平线以上的称为天点。天点和地点均在灭点的垂直线上。倾斜透视多在室外高大建筑物等风景速写中运用(见图2-22)。
4.圆形透视
圆形透视是圆平面与视平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透视。透视变形后的圆面所呈现出的形状往往是远近渐变的椭圆形,其圆心是在最长直径与最短直径的交点上,最长直径将椭圆形分成两部分,近的部分大于远的部分。
初学者在绘制圆形物体时,有三种常见的透视错误(见图2-23)。
作圆形物体的透视图常采用的方法是“米字格坐标绘圆法”(见图2-24)。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作画时,先将画面中圆形物体的轮廓部位画成向消失点投射的方形框,并将对角线、中心十字线和坐标格内与边框平行的两条引出线投射进去。这样即可在画面上的作圆部位获得具有透视变化的米字格坐标和八个坐标点,从而绘制出任何透视角度中的圆形物体(见图2-25、图2-26)。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第二节 速写中的透视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一、用线造型的表现形式
一提到速写,人们就会联想到“线条”。毋庸置疑,线是造型艺术中最能概括形体的形式。例如画花卉速写时,用勾线造型的方法去画花卉局部细微的结构变化,能够将花卉表现得非常清楚、准确(见图2-27)。
钢笔也是表现线条很好的工具,钢笔画线条肯定、明确,但不能修改,应一笔到位。
无论是用铅笔还是用钢笔,画线条时,一定要注意手下的轻重变化,行笔不要太快,避免线条“太流”“太光”,组织线条要疏密有致,同时要研究线的各种关系,以及强调线条的表现形式(见图2-28)。
用线造型的速写作品如图2-29所示。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二、线面结合的表现形式
线面结合是速写常用的表现形式,历代艺术大师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可供学习参考(见图2-30、图2-31、图2-32)。
线面结合的表现形式使用的速写工具一般是较软的铅笔(2B以上),或用炭铅笔、炭条作画。作画时利用笔的尖部画线条,用侧锋画调子,靠手下的轻重和行笔的变化来表现物体。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三、突出主题的表现形式
突出主题的表现形式带有很强的创作意味,绘画者可将画面的主题着重刻画,其他部分用单线的方法来表现,使画面主次分明,主题重点突出(见图2-33)。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四、强调外轮廓的表现形式
轮廓是形体的边缘,是面的集合、转折。光影素描强调面的转折变化,减弱物体、轮廓、边缘线,而速写画的理念则恰恰相反。速写中强调外轮廓这种表现形式完全否定了光影素描的理论,用实线加强造型物体的外轮廓线,用虚线表现用眼看不到的透视和物体的内部结构,它强调形体外形轮廓的艺术处理、线形的宽度变化以及前后结构用线的对比,如图2-34所示。
第三节 速写的表现形式
五、透视结构的表现形式
透视结构速写描绘的对象以静物为主,作画的方法与画素描的最初步骤相仿,画面上一些虚实相间的结构线,体现出一种理性的机械之美,如图2-35所示。
第二章 速写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