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子课件-中职美术《图形设计(第二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电子课件-中职美术《图形设计(第二版)》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PART 04
图形设计表现方法
第一节 重复图形
第二节 正负图形
第三节 形与影
第四节 图形同构
第五节 元素替代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一节
重复图形
第一节 重复图形
重复是指借用某一结构框架,使图形在同一画面上造型要素重复出现,以达到强调、丰富、秩序化或变化图形的目的。如图4-1和图4-2所示,就是相对重复作用于手和人物图形的作品。
第一节 重复图形
如图4-3和图4-4所示的金犊奖作品《手心的贮存》,以手的重复相捧和包围,突出了手心的温暖感觉,视觉上也因重复而得到夸张的效果,从而吸引读者注意力。.
第一节 重复图形
如图4-5和图4-6所示,设计者仅仅是在绝对重复的基础上变换了一下方向、大小、位置,便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第一节 重复图形
图4-7中葫芦与叶子的重复组成天衣无缝,两者相生相合。从图4-8至图4-10所示的图形设计也可以看出,重复图形在美学中的表现力,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很强烈的艺术韵味。
任务4.1 重复图形设计实战
任务说明:
了解重复图形的基本概念,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主动探寻重复图形创作灵感来源,训练用重复图形设计新图形的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抽象事物的观察力,以及对重复图形进行系统创作的思维能力。
任务内容:
重复图形的创作
【任务实施】
第一节 重复图形
任务要求:
1.利用图形的重复构成进行创作。
2.根据图形表达的目的提炼出简练的图形。
3.作业量及尺寸: A4纸,完成4~6个图形。
任务样例:(如图4-11至图4-14所示)
第一节 重复图形
第二节
正负图形
第二节 正负图形
图形的正负指的是正形与负形的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作为正形的图和作为负形的底可以相互反转。著名的《鲁宾之杯》就是正负图形的经典。如图4-15所示,当人们的视线聚焦于黑色的正形时,脑海中呈现的是一个黑色的杯子;若视线集中在白色的负形上,又会浮现出两个人的脸形。
第二节 正负图形
如图4-16至图4-23所示,就是正负图形设计的范例。
第二节 正负图形
任务4.2 正负图形设计实战
任务说明:
了解正负图形的基本概念,训练对比联想和使用黑白两色处理图形的能力,正确理解和掌握正负图形的原理、意义,以及正负图形的构成方法。主动探寻正负图形创作灵感来源,训练用正负图形设计新图形的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正负空间的观察力,以及对正负图形进行系统创作的思维能力。
任务内容:
正形与负形的图形设计
【任务实施】
第二节 正负图形
任务要求:
1.合理应用正负图形的原理、意义,以及图形的构成方法。
2.利用事物的正反意义进行创作构思。
3.作业量及尺寸: A4纸,完成5~10个图形。
任务样例:(如图4-24至图4-28所示)
第二节 正负图形
第二节 正负图形
第二节 正负图形
第二节 正负图形
第三节 形与影
第三节 形与影
事物的性质一般都具有相关性,可以利用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来唤起其对与该事物性质、形态或其他方面含义相近或相关联事物的想象。
图形设计中的影子是利用影子现象作为创意元素,与客观的影子产生冲突,强调视觉变化和意念的深化。
此外,也可利用影与形表现视觉空间的矛盾性,从不同角度将物形组合,产生反常规的抽象意境。它可以通过线条、明暗、方向等因素表现影与形的矛盾,如图4-29至图4-34所示。
第三节 形与影
第三节 形与影
任务4.3 形与影图形设计实战
任务说明:
了解形与影的基本概念,培养辩证思维和逆向表达的能力,正确理解和掌握影子图形的原理、意义,以及视觉化影子的构成方法。主动探寻形与影图形创作灵感来源,训练用形与影设计新图形的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形与影的观察力,以及对形与影进行系统创作的思维能力。
任务内容:
影子的想象与联想创作
【任务实施】
第三节 形与影
任务要求:
1.利用图形的内涵或形与影的矛盾创造视觉冲突。
2.根据图形表达的目的提炼出简短的文案主题。
3.作业量及尺寸:A4纸,完成6~10个图形。
任务样例:(如图4-35至图4-42所示)
第三节 形与影
第三节 形与影
第三节 形与影
第三节 形与影
第三节 形与影
第三节 形与影
第四节
图形同构
第四节 图形同构
图形同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突变,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者丰富的心理感受。如图4-43和图4-44所示,两幅作品采用的元素都是人们熟悉的人的肢体、水果、食物、器具等,然而呈现方式的怪异却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达到引起注意的目的。
第四节 图形同构
第四节 图形同构
同构图形的原则,即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图形,以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同构方式加以组合,正所谓“旧元素、新组合”。如图4-45和图4-46所示,通过同构方式得到的新图形使人既熟悉又陌生,会引发观者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使招贴的视觉传达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
任务4.4 图形同构设计实战
任务说明:
了解图形同构的基本概念,突破固有思维的约束,创造全新的组合规律或构成方式,正确理解和掌握图形同构的原理和意义。主动探寻图形同构创作灵感来源,训练用图形同构设计新图形的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事物同构的观察力,以及对图形同构进行系统创作的思维能力。
任务内容:
用人的五官图形做同构的联想
【任务实施】
第四节 图形同构
任务要求:
1.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创作元素。
2.利用图形的有关意义或外形进行创作构想。
3.作业量及尺寸:A4纸,完成6~10个图形。
任务样例:(如图4-47至图4-52所示)
第四节 图形同构
第四节 图形同构
第五节
元素替代
第五节 元素替代
元素替代是指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组合方式。它既是形的转换,也是意的转换,是在保持图形基本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图形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而赋予其全新含义的一种异常的组合形式。如图4-53至图4-63所示。
第五节 元素替代
第五节 元素替代
第五节 元素替代
任务4.5 元素替代设计实战
任务说明:
了解元素替代的基本概念,培养对同一物体的想象和联想,对其中的图形元素进行替代,达到新的视觉效果,使其具备更多的商业价值。主动探寻元素替代图形创作灵感来源,训练用元素替代设计新图形的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抽象事物的观察力,以及对元素替代进行系统创作的思维能力。
任务内容:
以胶囊或易拉罐为基本特征进行图形的元素替代
【任务实施】
第五节 元素替代
任务要求:
1.观察、提炼出基本形态特征,用新颖的图形元素进行替换。
2.引导学生把图形设计运用到商业载体上。
3.作业量及尺寸:A4纸,至少完成4个相关图形。
任务样例:(如图4-64至图4-71所示)
第五节 元素替代
第五节 元素替代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文字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从视觉传达角度来看,文字是在原始图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一种抽象的符号、静态的语言,其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文字与图形的设计方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图形与文字共存、文字与图形的互融、文字图形化的表现方式。其中,文字与图形的互融、文字图形化的表现方式是重点,而文字的意象化是文字图形化的关键,是现代设计思想的体现,使文字从具体的“形”脱离出来,成为抽象的“意”的表达,创造文字图形个性化与趣味化,如图4-72和图4-73所示。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在文字设计中融入图形的元素,将形态各异、造型严谨、美观大方的文字进行形象化处理。通过对字形、字义的联想创造出多意象的文字图形,从而达到对文字图形的升华,如图4-74所示。
在汉字的图形化设计中,常常结合汉字的“音形义”三者构成,巧妙地利用谐音文字体现新意。例如十二生肖文字的图形化设计,为中华传统生肖文化注入了趣味性,激发了新的活力,如图4-75所示。
任务4.6 文字与图形配合设计实战
任务说明:
了解文字与图形配合的基本概念,主动探寻文字图形化创作灵感来源,训练文字图形化的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对抽象事物的观察力,以及对文字图形化进行系统创作的思维能力。
任务内容:
以数字(0~9)、字母或汉字为基本元素进行文字图形化创意练习
【任务实施】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任务要求:
1.用简洁的图形与数字、字母或汉字进行文字图形化创意实验。
2.赋予文字新的意义,并结合图形表达。
3.作业量及尺寸:A4纸,完成10个图形。
任务样例:(如图4-76至图4-86所示)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第六节 文字与图形配合
思考与练习
1. 列举5 种图形设计的表现方式。
2. 什么是正负图形?什么是图形同构?
3. 收集10 张知名设计师的图形设计作品,并对其表现方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