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 力素养目标1.掌握力的基本概念,能辨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两个作用效果,能辨识生活实例中的力的作用效果。◎重点: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辨识力的作用效果。【预习导学】生活中的物理如图,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下压跳板,然后被弹起,落入水中。跳水运动员下压跳板后,为什么会被弹起 重点梳理知识点一 认识力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 。 2.力的理解:(1)力的存在离不开 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作 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作物体。 (2)存在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 (3)施力物体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人。 ·学习小助手·辨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我们可以把力看作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出的动作,其中发出动作的是施力物体,接受动作的是受力物体。对点自测1.唐代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中写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其中“蚍蜉撼大树”一句中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参考答案】知识点一1.作用2.(1)两 施力 受力(2)不一定(3)不一定对点自测1.蚍蜉 大树知识点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含义: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既是 物体,同时又是 物体。它们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 2.实例:(1)手拍桌子,桌子也给手一个力,所以手感到疼。(2)跳高时,人向下蹬地,地也给人一个向上的力,使人向上跳起。对点自测2.如图所示,小媛同学穿着旱冰鞋推墙,她将 (选填“向左”或“向右”)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参考答案】知识点二1.受力 施力 相互对点自测2.向左 相互知识点三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比如物体动静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比如使物体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学习小助手·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尽管运动快慢没变,但是运动方向在不停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变化的。2.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方法:若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对点自测3.体育课上,小强和同学进行足球比赛,一记头球攻门十分精彩,在此过程中小强用头将飞来的球顶入球门,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他觉得头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参考答案】知识点三1.(1)运动状态(2)形状对点自测3.运动状态 相互【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一:①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会 。 ②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用力拉弹簧,弹簧会 。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力的作用效果二:说明: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作 发生了改变。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 变为 。 ②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 。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改变,偏向磁铁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两个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 ) 【参考答案】任务驱动(1)①发生形变②缩短 伸长形状(2)运动状态①静止 运动②变大③方向运动状态 快慢 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