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杠杆 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杠杆 第1课时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9.1 杠杆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说出描述杠杆的五要素,会画杠杆的力臂。
2.会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观察和探究实验,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养成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学法指导
1.预习的重点是杠杆的五要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画力臂。
2.实验的设计方案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不理解的知识在课本上做出标记,课上与同学交流讨论。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第92页内容,回答问题。
知识点一 杠杆
1.我们把 的硬棒叫作杠杆。杠杆广泛应用在工具和机器中,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的实例
2.看图填写:
①杠杆(撬棒)绕着转动的点O叫作杠杆的 ;
②使杠杆转动的力F1 叫作 ;
③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作 ;
④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CO叫作 ,用字母L1表示;
⑤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OB叫作 ,用字母L2表示。
3.找出下列各图中的杠杆,并画出杠杆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阅读课本第93、94页内容,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1.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答案:筷子、镊子、钓鱼竿、独轮车、核桃钳、人的前臂等。
2.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3.答:
知识点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
4.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定量关系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测量哪些物理量 选择哪些器材 如何设计实验
需测量的物理量:
实验器材:
设计思路:将杠杆悬挂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使其在 平衡;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悬挂钩码(钩码施加在杠杆上的力,左端看作动力,右端可看作阻力),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再调节
的大小,使杠杆在 重新平衡,测出数据填入表格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知识点二
4.答:猜想:(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5.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杠杆、铁架台、细线、规格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水平位置 阻力或阻力臂 水平位置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将没有挂钩码的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用F1、F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1、L2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3)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实验 次数 左边 右边
动力F1/N 距离L1/cm 阻力F2/N 距离L2/cm
1
2
3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平衡条件是
小组讨论:
(1)实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2)在实验过程中,若杠杆不平衡,能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为什么
问题思考: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杠杆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2)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任务驱动
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答:(1)便于测量力臂。
(2)不能。在实验过程中,若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将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1)答:不合理;只做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2)杠杆自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