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课件(共44张PPT)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课件(共44张PPT)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一课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
中华博览 欣赏·评述
你用什么方式记录你游山玩水的心情?
古人用什么方式记录?
《寒林重汀图》
庐山风光
沈周《匡庐图》
黄山天都峰风光
《黄山天都峰图》
《雪山萧寺图》
笔墨技法(用笔、用墨、用色)
青绿山水
设色山水
勾线设色
写意山水:
浅绛山水
青绿山水
浅绛山水
写意山水
勾皴点染
空勾无皴
雨点皴
斧劈皴
披麻皴
  这种用比较干的毛笔,在岩石上做出的纹理,就叫做“皴”。
皴法
皴法:雨点皴
山水画的技法
皴法:披麻皴
山水画的技法
皴法:折带皴
山水画的技法
皴法:牛毛皴
山水画的技法
皴法:斧劈皴
山水画的技法
中国画的构图:三远法
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高的形势,可以把下部虚起来,如画山头,可以用云虚化山脚,即有崇峻之感。如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反之,如画极远的平川,可把上面虚起来,也会造成平川万里之势。
平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
平远画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
由前往后画出深奥之感叫深远。
画中进深大,造成一
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
有经验的山水画家,
都觉得三远之中深远最难
于体现。
深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平远
高远
深远
赏名作
山水画的成熟
水墨山水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发展
绘画艺术主流
山水画的高峰
中国山水画
萌 芽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游春图》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形成独立画科
山水画的成熟:隋代
中国山水画
对比《洛神赋图》、 《游春图 》,看看人、树、山比例哪一个合理?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成熟山水画景物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这幅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游春图》是一幅青绿山水画,仔细观察《游春图》局部,看看这是一种什么画法,有何特点?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 高206.3厘米 宽103.3厘米。
1. 画面内容: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画面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森严的悬崖峭壁,这些高耸、坚实的峭壁迎面兀立,令人望而却步。
2.表现技法:笔法雄劲而浑厚,用笔粗重,如钢筋铁骨,果断有力。
3.绘画特色:落笔老硬,与山传神,把北方山水的雄伟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悲鸿评论此画为“中国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
中国山水画
成熟
  雨点皴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
雨点皴
中国山水画
《山径春行图》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纵27.4厘米 横43.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流赋琴图》 宋 夏 圭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一角”
南宋 马远
“夏半边”
南宋 夏圭
《梅石溪凫图》宋 马远 绢本设色 纵27厘米 横28厘米
《烟岫林居图》 宋 夏 圭
绢本水墨 纵25厘米横2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在富春江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他把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似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中国山水画
文人画
披麻皴
  江南河流很多,地势比较平缓,没有坚硬的石块,为了表现平缓的土坡,运用了“披麻皴”。披麻皴笔划如散麻下披,后人因其形似故名。
披麻皴
中国山水画
  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云游,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溪桥渔浦,可以看出南方的风貌,画面大片空白的出现,可能是水、山之间的雾、天空等。
中国山水画
长卷,是时间延续的过程,右手的卷,左手的放的关系,使每一段都有了独立性,局部的独立性。33厘米高,636.9多厘米长,画面在长卷中做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
  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形式。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
此画为一极长手卷,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断续七年。图绘富春山一带秀美景色。画中峰峦起伏,云山烟树,怪石苍松,平溪村舍,野渡茅亭,渔舟出没。此画笔墨洗炼,意境简远,“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用草篆笔法挥写, 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麻浑成一体,笔趣新颖,堪称创格,画家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此图在黄公望山水画中,可谓是“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黄公望
长卷纸本水墨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观察《富春山居图 》 、《溪山行旅图》局部,说说皴法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披麻皴
雨点皴
雨点皴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范宽用它来表现北方雄壮浑厚的大山非常适合。
而黄公望表现的是江南风光。江南河流很多,地势比较平缓,没有坚硬的石块,为了表现平缓的土坡,运用了“披麻皴”。披麻皴笔划如散麻下披,后人因其形似故名。
元代的代表性画家有赵孟頫,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
中国山水画
赵孟頫是中国山水画在宋
元变革时期的关键人物,元代
山水画的成就和托古改制与赵
孟倾是分不开的。赵孟颊的艺
术主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重视传统,崇尚古意;二、师法
自然;三、重视书法笔意,这三
个方面的主张几乎成了元代绘
画创作的纲领,并对明、清两
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鹊华秋色图(局部)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这张画用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什么季节
古希天子
乾隆鉴赏
中国山水画
  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頫非常形象地画了这两座山。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纸本设色 28.4×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鹊山
华不注山
中国山水画
李可染 (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李可染
《万山红遍》
现代 李可染
《万山红遍》
现代 李可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