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2课时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学习目标
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习重点: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1.支气管最细小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 。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量 。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知识点二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血液肺泡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 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3.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经过 层细胞。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 作用。
【答案】知识点一
1.肺泡
2.(1)多
(2)毛细血管
(3)一
知识点二
1.二氧化碳 氧气
2.氧气 二氧化碳
3.两
4.扩散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情景呈现1】(1)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①取4个集气瓶,分别标为甲、乙、丙、丁。②将甲、乙两集气瓶置于空气中,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③将丙、丁两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置于水槽中,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④向甲、丙两集气瓶内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瓶中石灰水的变化。⑤向乙、丁两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观察细木条的燃烧情况。
  (2)数据分析:吸入、呼出气体含量数据表。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合作探究】
1.甲、丙两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化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乙、丁两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燃烧现象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比较吸入的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含量数据表,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何变化。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推测这一变化发生在哪里。
·学习小助手·
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
  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倒置于水槽中。拿掉玻璃片,将弯导管伸入集气瓶中,用嘴向集气瓶内吹气,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吹气时要用一只手扶住集气瓶,以免翻倒。注意吹气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中的水。最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待用。
  【情景呈现2】观察肺和肺泡的结构。
  【合作探究】
说出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特点有哪些。
  【情景呈现3】分析图片,观看动画,说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合作探究】
1.肺泡与血液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气体交换的原理是什么
  2.想一想,氧气最后被运到了哪里
【答案】任务驱动
【情景呈现1】
1.甲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丙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乙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继续燃烧,丙集气瓶中的细木条很快熄灭,说明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多,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
2.(1)与人体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2)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情景呈现2】
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外紧贴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易于气体通过)。
【情景呈现3】
1.(1)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2)当空气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中氧气的浓度高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2.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进入细胞的线粒体,线粒体消耗这些氧气来产生能量,供给细胞,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