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中图版

资源简介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一、自然资源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 定义 如何利用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非可再生资源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珍惜和节约使用。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购物袋。
水资源
概念: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组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
来源:大气降水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时空分布 特点 解决措施
地区分布不均 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或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库(如三峡、小浪底)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所以春旱特别严重。社会经济原因: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4.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及各方案优缺点。(P77-78内容及图3.16)
方案 优点 缺点
西线 输水线路最短。 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大。
中线 ①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②水源地水质好。 ①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量大。 ②可调水量小
东线 ①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工期短。②可调水量大。 ①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运营费高。②水质较差。
4.缓解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1)农业节水:①改变灌溉方式:改漫灌、自流灌溉为喷灌 、滴灌。②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节水的作物。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
工业节水:①工业用水处理后循环使用。②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污染
家庭节水: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②推广节水器具。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减少污染
第二节 土地资源和农业
一、土地资源
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
2.土地资源构成特点(P10图B)
3.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很不均衡(结合课本P11图C)
①耕地和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②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4.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护措施
乱占耕地 制定法律、法规保护耕地
过度放牧 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严禁乱砍滥伐,营造防护林
土壤盐渍化 深耕、增施有机肥、种植耐盐碱的作物
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6.土地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7.每年的6月25日是我国的全国土地日。
二、农业
1.农业的重要性: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主要农业部门: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3.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②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5.走科技强农之路。(课本P14)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1)西部地区主要农业部门是畜牧业,这里有我国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四大牧区。
(2)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3)东西部农业大致以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为分界线。
2.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
(1)南北部农业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农作物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
一类是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甜菜)、饮料作物(茶)、药用作物(灵芝)。
(3)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熟制(一年几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农 作 物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大豆等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
三大棉区 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
1.含义:对自然物质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部门分为两类轻工业和重工业。
3.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矿产资源与工业
1.矿产资源与工业的关系: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2.煤炭资源:我国的煤炭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煤海)、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的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3.石油资源: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塔里木油田等。沿海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4.天然气:国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铁矿资源:
我国的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大。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1.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课本P20图D)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 工业特点 限制因素
辽中南工业基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陆交通便利。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水资源 短缺
京津唐工业基地 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海陆交通便利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临近港澳与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海陆交通便利。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四、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三十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4.“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5.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中关村。
第四节交通运输业
1.交通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人们常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运量 运费 运速 特点
铁路运输 较大 较低 较快 适宜长距离运输
公路运输 较小 较高 较慢 机动灵活,“门对门”;适宜短途运输
水路运输 最大 最低 最慢 适宜长距离运输,时效性不强
航空运输 最小 最高 最快 速度快,舒适,安全
管道运输 较大 较低 较快 适宜运输液体和气体
3、怎样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4、主要铁路干线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⑤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⑥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⑦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 0℃ > 0℃
年降水量 400mm - 800mm > 800mm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 高原、丘陵、平原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河流 黄河、黑龙江、松花江 长江、珠江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三熟
交通运输方式和工具 陆路运输——汽车 水运——船
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异
2.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3.描写四大地理区域的诗句。
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然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小麦 青稞
经济作物 棉花、甜菜、花生 茶叶、甘蔗、油菜 棉花、瓜果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植被类型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荒漠 高山草甸
农业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是水源)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民居
西北地区:蒙古包。
青藏地区:碉房、帐房、木构建筑。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一节 首都北京
一、自然地理特点
1.位置与范围
(1)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北面是燕山,西面市西山(或太行山脉)。
(2)东南与天津市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河流 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二、历史文化传统
1.古都:六朝古都。
2.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天坛、明十三陵。
3.“京味儿”文化:京剧、京城饮食、四合院、老字号、庙会。
三、北京的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北京是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所在地。
2.文化中心:2008和2022,北京先后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3.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国际交往中心:各国驻华大使馆也都设在北京。
四、北京的建设成就与未来发展
1.城市建设
(1)交通建设: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2)经济建设: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0%。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第二节 台湾省
一、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1.基本概况:
(1)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省的98%,他们大部分人的祖籍是福建和广东。高山族是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
(2)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2.祖国的神圣领土
(1)历史渊源:(P72阅读)。
(2)地缘关系:地质结构上仍与福建省是相连接的。
(3)血缘关系: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共同信仰的女神。
二、祖国的宝岛
1、位置与组成
(1)地理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组成: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占2/3)。台湾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玉山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2)气候: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3.自然灾害:夏秋多台风和暴雨。易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4.自然资源
(1)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2)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红桧是特有的树种。
三、自然环境的保护(P72)
四、外向型经济
1.对外贸易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
2.外向型经济(P73图K):“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 ;台湾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3.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4.城市
台北 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 最大的港口,第二大城市,重化工业基地
基隆 台湾第二大港口
新竹 台湾的硅谷,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节 四川省
一、地理位置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二、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地形: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1)川西高原山地位于四川省西部,包括川西高原(畜牧业)和西南山地(林业)。
(2)四川盆地:紫色盆地。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
2.气候
川西高原山地是典型的高原、高山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3.自然灾害
川西高原山地:滑坡、泥石流、雪灾、地震。
四川盆地:干旱、洪涝、寒潮。
生态环境的保护
(1)生态环境:四川省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大,西部高原山地生态脆弱。
(2)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开展了环境治理工程。
四、西部强省
1.地位: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省
2.经济: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川西高原山地经济落后,四川盆地经济发达。逐渐缩小地区差距是四川省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航天器发射场。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一、地理位置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
自然景观
地形地势: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端是丹霞地貌,东南端是低山丘陵。
水资源: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泰宁县城区主要位于河谷盆地。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貌:泰宁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三大奇观:“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
文化景观(84-85)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开发过程:1980年金湖的修建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措施: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保护措施:明确划定了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界线。(87复习题4)
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变了城市面貌。
第五节 黄土高原
一、位置和范围
四至点: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
跨越省区: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风吹来的黄土:“风成说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地形地貌
地形特征:沟壑纵横。
黄土地貌:塬(发展种植业)、墚、峁、川(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方)。
水土流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快;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修路、采矿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干旱、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的措施:①植树种草 ②修建梯田 ③建淤地坝。
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坡:陡坡植树种草;缓坡建水平梯田。
治沟:沟谷建淤地坝,拦蓄泥沙,淤地种植。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技强农(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措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交流与合作
丰富的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
(1)种类:煤炭、有色金属等。
(2)乌金三角: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乌金三角”。
(3)煤炭资源特点:煤质好、埋藏浅、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4)特大型煤田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等地。
2.煤炭输出方式(P93)
3.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矿区及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显著的区位优势
1.位置和范围
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东临黄海和东海。
主要地形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区位优势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城市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便利的水运条件;形成冲积平原,提供了城市建设用地;为发展渔业提供了条件;塑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地形: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3.河湖: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利于发展内河航运和淡水湖养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
三、鱼米之乡
1.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利于发展淡水渔业。
2.物产丰富: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的主产区。
3.存在问题及措施(P97)
4.水乡文化特色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
水乡风貌: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沿江工业地带——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实现江海联运
①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
②依靠沿海航运,联系南北方地区(联系了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③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海运)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人口和城市密集
1.武汉:长江中游地区的最大城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是我国华中地区的第一大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
2.上海: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其中上海是核心。
(2)位置与作用: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形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3)城市特征: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4)交通便利:江海联运;航空运输发达。
第七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下游,南临南海,毗邻港澳。香港特别行政区毗邻深圳,澳门特别行政毗邻珠海。
2.自然环境: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河网纵横。
3.农业
(1)发展优势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农业结构:传统农业到高产农业。
4.交通:京广线、京九线。
二、香港和澳门
香港——“购物天堂” 澳门——“东方赌城”、“海上花园”
回归时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位置 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 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市。
组成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人口密度 地狭人稠。解决办法:“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经济特征 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 博彩业、旅游业发达。
三、与内地经济联系
1.优势互补
(1)祖国内地优势:生活消费品、廉价劳动力、淡水、厂房和能源。
(2)港澳优势:资金、信息、技术、管理。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P104)
3.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前店后厂”
4.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