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1月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1月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1月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
1.计算机病毒通过(  )传播。
A.相邻两台计算机 B.带计算机病毒的U盘或网络
C.长时间使用计算机 D.计算机硬件故障
【答案】B
【知识点】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
【解析】【解答】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带有病毒的U盘或通过网络传播。当用户插入感染病毒的U盘或连接到感染病毒的网络时,病毒可以利用这些传输媒介传播到其他计算机。这种传播方式可以快速传播病毒到多台计算机,对系统和数据造成危害。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硬件故障通常是由于硬件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病毒导致的。
2.木马程序一般是指潜藏在用户电脑中带有恶意性质的(  ),利用它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联网电脑上的重要数据信息。
A.远程控制软件 B.计算机设备
C.木头做的马 D.游戏软件
【答案】A
【知识点】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
【解析】【解答】木马程序一般是指潜藏在用户电脑中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利用它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联网电脑上的重要数据信息。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木马程序的定义。马程序的主要特点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允许攻击者远程控制受感染的计算机,从而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3.以下关于钓鱼网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钓鱼网站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
B.钓鱼网站是一种网络游戏
C.钓鱼网站用于窃取访问者的机密信息
D.钓鱼网站可以通过Email传播网址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解析】【解答】钓鱼网站并不是一种网络游戏。实际上,钓鱼网站是指那些伪装成合法网站,旨在欺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的恶意网站。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钓鱼网站。钓鱼网站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欺骗用户,诱使他们输入个人敏感信息,例如用户名、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4.如下图所示的攻击过程属于何种攻击类型?(  )
第4题
A.窃听 B.截取 C.篡改 D.伪造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解析】【解答】发送方发送的信息被攻击方篡改,然后发送到接收方。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对Intermet的攻击有四种类型:(1)截断信息:破坏A与B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部分资源(包括切断通信线路、毁坏硬件等),达到截断(中断)A与B信息联系。这是对服务可用性的攻击。(2)伪造:伪造信息源A的信息,制造假身份,发送伪造信息给B,即以伪造、假冒身份发送信息。(3)篡改:截取A到B的信息,经篡改后,再发至B。(4)介入:这是一种被动攻击,利用软件提取Intermet上的数据。
5.(  )不属于保护数据安全的技术措施。
A.数据加密 B.数据备份 C.数据隔离 D.数据压缩
【答案】D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数据压缩主要用于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没有直接的安全保护作用。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安全技术。保护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数据隔离都是常见的技术手段,用于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6.奇偶校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措施。它的编码方法是在信息码组外增加一位监督码元,增加后使整个码组中“1”码元的数目为奇数或偶数。下列编码中均是偶校验码,则下列哪个是有错误的(  )。
A.11110 B.01100 C.11101 D.00010
【答案】D
【知识点】字符编码
【解析】【解答】00010 - 这个编码中有1个“1”,是奇数,不符合偶校验。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机制,但它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在实际应用中,更复杂的错误检测和纠正码,如循环冗余检测 (CRC)、汉明码等,被广泛使用。
7.下列关于防火墙功能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内容控制 B.访问控制 C.查杀病毒 D.数据加密
【答案】B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防火墙主要功能之一是实施访问控制,即通过规则限制或允许特定的网络通信。这是防火墙的核心功能之一。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防火墙的功能。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两个核心功能:访问控制和流量控制。访问控制是通过规则限制或允许网络中的通信,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流量可以通过。流量控制包括检测和阻止恶意流量,但不同于专门的杀毒软件。虽然防火墙可能包含一些基本的检测功能,但其主要职责是保护网络的边界和实施访问策略。
8.SSL技术可以在(  )之上插入可以安全传输信息的层。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答案】C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网络体系结构
【解析】【解答】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它通常被插入在传输层之上,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性。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OSI模型。 OSI 模型中,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而SSL在这一层上实现了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功能。SSL的继任者是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实际上是SSL的升级版本,用于更加安全地保护数据传输。
9.图形验证码的目的是(  )
A.防止黑客利用恶意脚本自动进行登录尝试。
B.增加暴力破解的难度和工作量。
C.抵御恶意人员暴力猜解用户密码。
D.防范数据被篡改。
【答案】A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图形验证码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防止黑客利用恶意脚本自动进行登录尝试、增加暴力破解的难度和工作量、抵御恶意人员暴力猜解用户密码。图形验证码主要用于用户身份验证,而非直接防范数据被篡改。故答案为:ABC。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安全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机识别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有些验证码已经不再仅限于图形,还包括图像识别、滑动验证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10.1991年,(  )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于1999年提出了“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观点。
A.沃伦·巴菲特 B.乔布斯
C.保罗·艾伦 D.凯文·艾什顿
【答案】D
【知识点】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解答】凯文·艾什顿 - 凯文·艾什顿是物联网概念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91年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在1999年强调了“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观点。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交互。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物联网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业自动化等。
11.指纹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指纹锁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指纹图像采集 ②指纹图像处理 ③控制门锁开启
④指纹图像特征值的匹配 ⑤指纹图像特征提取
A.①②⑤④③ B.①⑤②④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图像识别
【解析】【解答】指纹锁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指纹图像采集(①)、指纹图像处理(②)、指图像特征提取(⑤)、指纹图像特征值的匹配(④)、控制门锁开启(③)。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的一种常见技术,基于个体的指纹图像进行身份验证。除了门锁,指纹识别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身份认证等领域。
12.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的关系是(  )。
A.计算机学科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工智能研究。
B.计算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领域。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
D.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没有联系。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定义
【解析】【解答】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具有智能和学习能力。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的关系。计算机学科不仅包括人工智能,还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语言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但不是计算机学科的全部。
13.人工智能伦理的主体是(  )。
A.人类 B.机器 C.网络 D.用户
【答案】B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人工智能伦理的主体是机器。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的主体是机器,这是为了让越来越具有自主能力的机器遵守人类道德伦理规范。人工智能自身没有道德、伦理的品质,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人员在设计模型和算法时赋予数据意义,决定人工智能的行为规范,从而影响机器的伦理品质。
14.下列属于人工智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平公正的挑战的是(  )
A.虚拟社交 B.大数据“杀熟”怪象
C.自动驾驶的安全忧患 D.智能语音助手
【答案】B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大数据“杀熟”指的是一些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区分用户,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或服务,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因此属于社会公正的挑战。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的挑战。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根据个体用户的行为和属性进行精准定价或服务,但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隐私问题。一些公司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杀熟”,即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或服务,可能导致不公平和歧视。
15.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分支学科叫(  )
A.机器学习 B.专家系统 C.神经网络 D.模式识别
【答案】A
【知识点】人工智能领域
【解析】【解答】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标是让计算机系统能够从经验中学习,不断改善性能。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可以自动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理解、模式的识别和预测等任务。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包括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等多种方法。监督学习通过标记好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而无监督学习则试图从无标记数据中学到数据的内在结构。
16.下面不合法的Python变量名是(  )。
A.Python2 B.NS01 C.sum D.Hello-world
【答案】D
【知识点】常量、变量与赋值语句
【解析】【解答】Hello-world属于不合法的变量名,因为其中包含连字符(减号),Python变量名中不能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除了下划线。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Python变量。Python变量命名规则:变量名只能包含字母(大写或小写)、数字和下划线。变量名不能以数字开头。变量名不能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除了下划线。变量名区分大小写。
17.字符串是一个字符序列,例如有一字符串:s=’abcdefg’如果要取出字符c则正确的索引是(  )。
A.s[3] B.s[-3] C.s[2] D.s[:-2]
【答案】C
【知识点】数据类型
【解析】【解答】s[2]对应的是字符'c',是正确的索引。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字符串索引。在Python中,字符串是一个字符序列,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其中的字符。索引从0开始,正索引表示从字符串的开头开始,负索引表示从字符串的末尾开始。例如,s[2]表示第三个字符。
18.有Python语句:s=[1,2,'a'],s的数据类型是(  )。
A.整型 B.浮点型 C.字符串型 D.列表
【答案】D
【知识点】数据类型
【解析】【解答】列表是一种有序的可变序列,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在这个例子中,s 包含了整数、字符和整数,因此 s 是一个列表。故答案为:D。
【分析】在Python中,列表是一种灵活的数据类型,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列表使用方括号 [] 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列表是可变的,可以进行增删改操作。
19.把字符串“123”转换为数值123.0时应该使用的函数是(  )。
A.str(  ) B.float(  ) C.len(  ) D.int(  )
【答案】B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 float() 函数用于将数字或字符串转为浮点数。在本题中,使用 float("123") 将字符串“123”转换为浮点数123.0。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类型转换函数。int(x):将x转换为整数。float(x):将x转换为浮点数。str(x):将x转换为字符串。
20.int (-3.14)的值是(  )。
A.-3 B.-3.14 C.-4 D.3.14
【答案】C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int(  )函数用于将数值或可转换为数值的对象转换为整数。对于负浮点数,int()函数会向下取整,即去掉小数部分并向负无穷方向取整。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取整函数。在计算机中,浮点数的取整通常包括向下取整、向上取整和四舍五入等方式。在Python中,int()函数的取整方式是向下取整。
21.在Python中,表达式“8+5/2*3”的值是(  )。
A.11 B.15.5 C.14 D.8.625
【答案】B
【知识点】运算符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8 + 5 / 2 * 3
= 8 + (5 / 2) * 3
= 8 + 2.5 * 3
= 8 + 7.5
= 15.5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Python表达式。 在数学和编程中,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在计算表达式时,需要根据运算优先级来确定计算顺序。
22.在Python中,执行了下列程序段后,变量z的值是(  )。
x=9
y=x**0.5
z=abs(x//2-7*y)
A.17.0 B.16.5 C.-16.5 D.-17
【答案】A
【知识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运算符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x=9 - 将变量x赋值为9。y=x**0.5 - 计算x的平方根,并将结果赋值给变量y。x**0.5 表示x的0.5次方,即平方根。在本例中,y的值为3.0。z=abs(x//2-7*y) - 计算表达式,并将结果取绝对值后赋值给变量z。x//2 表示x除以2的整数部分,即4。7*y 表示7乘以y的值,即21.0。x//2 - 7*y 的结果为4 - 21.0,即-17.0。abs(-17.0) 取绝对值,结果为17.0。因此,变量z的值为17.0。故答案为:A。
【分析】在Python中,// 表示整数除法,即除法的结果取整数部分,舍弃小数部分。
23.设x=4,y=8,z=7,表达式xz)or zA.1 B.-1 C.True D.False
【答案】D
【知识点】运算符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给定变量 x=4,y=8,z=7,考虑表达式 xz) or zz。由于 y>z 为True,所以 not y>z 为False。然后,计算 xz)。由于 xz) 为False,所以整个表达式为False。最后,计算 False or z【分析】本题考查Python表达式。在Python中,逻辑运算符包括 and(与)、or(或)、not(非)。它们用于组合和改变逻辑值。
24.在Python的IDLE界面中,输入如下语句,则输出结果是(  )。
>>>x=29.9876
>>>print(format(x, '.2f'))
A.29.98 B.29.99 C.30.00 D.29
【答案】B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可以使用 format() 函数来格式化浮点数的输出。在给定的语句中,首先给变量 x 赋值为 29.9876,然后使用 format(x, '.2f') 将浮点数四舍五入为保留两位小数的字符串。最后,通过 print() 函数输出结果。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输出函数。format(x, '.2f') - 使用 format() 函数将浮点数格式化为字符串,其中 '.2f' 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25.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结果是(  )。
a=80
b=90
if a>b:
print(“优秀”)
else:
print(“良好”)
A.良好 B.90 C.优秀 D.80
【答案】A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给定变量值:a=80,b=90。使用 if 语句判断条件 a>b 是否成立,即判断 80 > 90 是否为真。由于条件不成立,执行 else 语句块,输出结果为 “良好”。所以,输出结果是 良好。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条件语句。在Python中,使用 if 语句来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为真,执行 if 语句块;如果条件为假,执行 else 语句块。
26.下列程序运行后,变量Value的值是(  )
x=10
if x﹥=10:
Value=5*x
else:
Value=3*x+10
A.40 B.50 C.60 D.70
【答案】B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给定变量值:x=10。使用 if 语句判断条件 x>=10 是否成立,即判断 10 >= 10 是否为真。由于条件成立,执行 if 语句块,计算 Value=5*x。5*x 计算结果为 5 * 10 = 50。因此,变量 Value 的值为 50。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分支语句。在Python中,使用 if 语句来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为真,执行 if 语句块;如果条件为假,执行 else 语句块。
27.执行下列程序,输入120,其运行结果是(  )。
wine_ value=int(input(“请输入酒精含量:”))
if wine_ value<20:
print(“不构成酒驾”)
else:
if 80>wine_ value>=20:
print(“构成酒驾”)
else:
print(“构成醉驾”)
A.“不构成酒驾” B.“构成酒驾”
C.“构成醉驾” D.不输出任何信息
【答案】C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输入:wine_value=int(input("请输入酒精含量:")) - 用户输入酒精含量,假设输入为120。条件判断:第一层 if wine_value < 20: - 判断酒精含量是否小于20。由于输入为120,不满足此条件。进入 else 语句块,执行第二层条件判断。第二层 if 80 > wine_value >= 20: - 判断酒精含量是否在20到80之间(不包括80)。由于输入为120,不满足此条件。进入 else 语句块,输出“构成醉驾”。输出结果为“构成醉驾”。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分支结构。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嵌套的条件语句来处理多个条件的情况。在本例中,第一层条件判断不成立后,进入第二层条件判断。
28.有如下的Python程序段:
for i in range (1,10,3):
s=s+i
该程序段运行后,语句s=s+i执行的次数是(  )。
A.1 B.3 C.4 D.5
【答案】B
【知识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给定程序段:for i in range(1, 10, 3): s = s + i。range(1, 10, 3) 生成的序列是 [1, 4, 7],其中起始值是1,结束值是10(不包括10),步长是3。for i in [1, 4, 7] - 遍历生成的序列。第一次循环,i 的值是1。第二次循环,i 的值是4。第三次循环,i 的值是7。在每次循环中,执行语句 s = s + i,即将当前的 s 与 i 相加,并赋值给 s。总共进行了3次循环,因此执行语句 s = s + i 的次数是3。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循环结构。range() 函数: 用于生成一个范围内的整数序列。语法为 range(start, stop, step),表示从 start 开始,到 stop 结束(不包括 stop),以 step 为步长。
29.有一段Python代码,运行之后结果是(  )。
a=3; s=0
while a>=0:
s=s+a
a=a-1
print(s)
A.3 B.6 C.10 D.死循环
【答案】B
【知识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进入 while 循环,条件 a >= 0 成立。在每次循环中,执行语句 s = s + a 和 a = a - 1。初始时,s = 0,a = 3。第一次循环后,s = 3,a = 2。第二次循环后,s = 5,a = 1。第三次循环后,s = 6,a = 0。第四次循环后,s = 6,a = -1。由于此时 a >= 0 条件不再成立,退出循环。打印结果 print(s),输出为 6。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循环结构。在Python中,while 循环用于在满足指定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一组语句。循环体中的语句会不断执行,直到条件不再成立。
30.执行下列程序,运行结果是(  )。
def db(x): #定义一个函数,x是参数
t=x*2
return t #将结果返回,函数结束
print(db(6)) #调用该函数,并传递1个实参
A.2 B.6 C.12 D.36
【答案】C
【知识点】自定义语句与函数
【解析】【解答】定义了一个函数 db(x),该函数的作用是将参数 x 乘以2,并返回结果。调用该函数 print(db(6)),传递实参 6 给函数。函数执行时,x 的值为 6,计算 t = x * 2 得到结果 t = 12。函数返回结果 12,并被 print() 输出。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 def 关键字可以定义函数。函数可以接收参数,并在函数体中执行一系列操作,最后可以返回一个值。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电子证据是指借助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而形成的证据。与传统证据性质不一样,所以是法庭不能够接受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解析】【解答】电子证据是在借助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产生的证据,例如电子邮件、短信、视频文件等。法庭是能够接受电子证据的,但在接受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和法律程序,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故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电子证据。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已经规定了对电子证据的采信条件和程序,确保其在法庭上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32.“热插拔”是指在不关闭电源的情况下,将硬盘、U盘等设备插入或拔出系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硬件及功能
【解析】【解答】热插拔(Hot Plug): 是指在设备运行状态下,插入或拔出设备而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典型的例子包括USB设备、硬盘、U盘等。故说法正确。
【分析】在支持热插拔的系统和硬件环境下,用户可以方便地插入或拔出设备,而无需关闭电源或重启系统。
33.包过滤又称“报文过滤”,它是防火墙最传统、最基本的过滤技术。(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 是一种基于网络数据包的过滤技术,防火墙通过检查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类型、端口等信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来允许或阻止数据包的传输。故说法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攻击。其基本原理包括包过滤、代理服务、网络地址转换(NAT)等技术。
34.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没有生命周期,一旦建立的认证信息长期稳定,不会更改,账户也长期可用,不会停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解答】在物联网中,每个设备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识别和通信。然而,设备身份标识的生命周期是由具体实施和管理策略决定的。故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物联网。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的注册、认证、更新、注销等阶段。这些阶段的管理有助于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35.人工智能技术是解决“能还是不能”的问题,而人工智能伦理则是探讨“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人工智能技术旨在解决各种任务和问题,包括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决策制定等。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机器在执行任务上的性能,回答“能否实现”、“怎样实现”的问题。人工智能伦理关注的是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涉及的道德、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应该还是不应该”、“如何应该”等问题。故说法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决策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就业、隐私、安全等方面,因此需要审慎考虑和管理。
36.AI存在的价值是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正确的人工智能发展应该是以辅助人类为目标,提供工具、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故说法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 强调在AI发展过程中应考虑伦理原则,包括公平、透明、责任等,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社会价值观。
37.(2020九上·长兴期末)Python是一种跨平台、开源、免费的动态编程语言。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语言及其发展历程
【解析】【解答】 Python是一种跨平台、开源、免费的动态编程语言。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Python语言。Python是一个高层次的结合了解释性、编译性、互动性和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Python语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语法简洁、粘性扩展、类库丰富。
38.(2023八上·长兴期末)Python使用缩进来体现代码之间的逻辑关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注释与缩进
【解析】【解答】缩进使得Python代码看起来更加整洁、易读,同时也保证了代码块之间逻辑关系的清晰。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Python的缩进。PPython使用缩进来表示代码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使用花括号或关键字结束。缩进的空格数必须一致,通常是4个空格或1个Tab键。
39.在使用def自定义一个函数时,必须用return返回一个确定的值。(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定义语句与函数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函数定义时使用def关键字,而return语句是可选的。函数可以有返回值,也可以没有。故说法错误。
【分析】在函数中,return语句用于将值从函数中返回给调用者。如果函数没有return语句,将默认返回None。
40.Python中内置函数max(  )用来求最小值。(  )
【答案】错误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 max(  )函数是用来求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而不是最小值。例如,max(1, 2, 3)会返回3,表示这三个数中的最大值。故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Python内置函数。max(  )函数: 用于求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例如,max(1, 2, 3)返回3。min(  )函数: 用于求一组数据中的最小值。例如,min(1, 2, 3)返回1。
三、综合填空题(41-48共8题,每空2分,共30分)
41.验证码是网络服务器端常用的一种安全防护技术,是一种用于区分   和机器访问的全自动程序。
【答案】人类用户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验证码是一种通过给用户提供一组难以被计算机识别的信息,用于区分人类用户和自动化程序(机器人)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用于防范恶意机器人或爬虫等对网络资源的滥用,确保只有真实的用户才能够访问和使用特定的服务或资源。故答案为:人类用户。
【分析】本题考查安全防护技术。 验证码是防御机器人攻击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增加用户与机器之间的识别难度,提高了网络服务的安全性。
42.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控制策略的系统,可以是硬件的,也可以是   的。
【答案】软件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防火墙是一种用于网络安全的设备或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控制,实施规定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可以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两种形式。故答案为:软件。
【分析】本题考查防火墙。硬件防火墙: 是一种基于硬件设备实现的防火墙,通常作为网络的入口点,负责检查、过滤和管理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硬件防火墙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软件防火墙: 是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防火墙,可以部署在服务器、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上。软件防火墙通过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层面进行配置和管理,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
43.数据、   和   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而完善的智能计算机系统是强大算力的保证。
【答案】算法;算力
【知识点】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定义
【解析】【解答】数据、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而完善的智能计算机系统确实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故答案为:算法、算力。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要素。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是训练和学习的基础,算法是实现智能任务的关键,而算力则是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算法计算的基础。
44.数据包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数据”三部分组成。   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   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   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答案】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数据
【知识点】网络协议
【解析】【解答】数据包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和“数据”三部分组成。目的IP地址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源IP地址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故答案为: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数据。
【分析】本题考查TCP/IP协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指明了数据包的接收方,即要发给谁;而“源IP地址”指明了数据包的发送方,即发自哪里。这两个地址是网络通信中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关键。 数据包中的“数据”部分包含了实际传输的信息,相当于信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而变化,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的数据。
45.如果list1=[1,2,3,4,5],list1[1]结果是   。
【答案】2
【知识点】数据类型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列表的索引是从0开始的。因此,list1[1]表示取列表list1中索引为1的元素,即第二个元素。故答案为:2。
【分析】本题考查列表操作。在Python中,列表和其他序列类型的索引都是从0开始的,即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0,第二个元素的索引是1,以此类推。
46.阅读程序写结果:
a=5 b=6 h=10 s=(a+b)*h/2 print(s) 运行结果:      x=5 if x%2==0: print(“偶数”) else: print(“奇数”) 运行结果:      a=14; b=10 c=a%b if 0<=c<=4: c=a*10+b elif 4【答案】55.0;奇数;150
【知识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运算符与表达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1)s = (5+6) * 10 / 2
s = 11 * 10 / 2
s = 110 / 2
s = 55.0
故答案为:55.0。
(2)变量x被赋值为5。判断语句if x%2==0检查x除以2的余数是否为0,如果为0,则x是偶数;否则,x是奇数。由于5除以2的余数不为0,因此执行else语句块,输出"奇数"。故答案为:奇数。
(3)根据给定的代码,首先进行变量的赋值:a=14、b=10。接着计算表达式c=a%b,该表达式表示a除以b的余数。所以c的值为4。进入条件判断:由于0<=c<=4成立,所以执行if语句块,将c的值更新为a10+b,即1410+10=150。最后,print(c)将计算结果150输出到控制台。故答案为:150。
【分析】在Python中,除法运算默认返回浮点数结果。如果要进行整数除法,可以使用//运算符。条件语句根据给定的条件选择性地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47.程序填空题:学校运动会比赛取前六名成绩,其中第一名得7分,第二名得5分,第三名得4分,第四名得3分,第五名得2分,第六名得1分。请根据题意将下列程序补充完整。
mc=int(input(“参加运动会项目名次”)) #输入名次
if   :
print(“得分为:7分”)
elif mc==2:
print(“得分为:5分”)
elif mc==3:
print(“得分为:4分”)
elif mc==4:
print(“得分为:3分”)
elif mc==5:
print(“得分为:2分”)
elif mc==6:
print(“得分为:1分”)
   :
print(“输入的名次不在1-6范围内!”)
【答案】mc==1;else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1)这是一个条件表达式,用于检查变量 mc 是否等于 1。如果 mc 等于 1,那么将执行紧随其后的缩进块中的代码,即输出"得分为: 7分"。这是一个特定条件的分支,表示运动员的名次为 1。故答案为:mc==1。
(2)else 关键字用于捕捉所有其他未被前面条件捕捉到的情况。如果前面的所有条件都不成立,即 mc 不等于 1, 2, 3, 4, 5, 6 中的任何一个,那么将执行 else 后面的代码块。故答案为:else。
【分析】本题考查分支结构。条件语句是一种编程结构,根据条件的成立与否执行不同的代码块。在Python中,if、elif(可选)、else(可选)是用于构建条件语句的关键字。
48.程序填空题:零钱兑换,将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兑换成5元、10元和20元的零钱,每种纸币至少一张,问同学们共有几种换法,兑换方案有几种?请根据题意将下列程序补充完整。
count=0 #用于计数器
for y5 in range(1,21): #5元的范围[1-20]
for   : #10元的范围[1-10]
for y20 in range(1,6): #20元的范围[1-5]
if y5*5+y10*10+y20*20==100:
    #计数器加1
print(“5元:”,y5,“,10元:”,y10,“,20元:”,y20)
print(“共有”,count,“种方案”)
【答案】y10 in range(1, 11);count += 1
【知识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枚举算法及其程序设计
【解析】【解答】第一空:for y10 in range(1, 11) 表示循环将变量 y10 依次取1到10的值。故答案为:y10 in range(1, 11)。
第二空:每当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兑换方案时,执行 count += 1,将计数器的值增加1。故答案为:count += 1。
【分析】这是一个 for 循环的循环头,用于遍历变量 y10 在指定范围内的值。range(1, 11) 表示一个左闭右开区间,包含从1开始到10(不包括10)的整数。
count 是一个计数器变量,+= 是一个增量赋值操作符,表示将变量的值增加指定的数量。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1月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
1.计算机病毒通过(  )传播。
A.相邻两台计算机 B.带计算机病毒的U盘或网络
C.长时间使用计算机 D.计算机硬件故障
2.木马程序一般是指潜藏在用户电脑中带有恶意性质的(  ),利用它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联网电脑上的重要数据信息。
A.远程控制软件 B.计算机设备
C.木头做的马 D.游戏软件
3.以下关于钓鱼网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钓鱼网站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
B.钓鱼网站是一种网络游戏
C.钓鱼网站用于窃取访问者的机密信息
D.钓鱼网站可以通过Email传播网址
4.如下图所示的攻击过程属于何种攻击类型?(  )
第4题
A.窃听 B.截取 C.篡改 D.伪造
5.(  )不属于保护数据安全的技术措施。
A.数据加密 B.数据备份 C.数据隔离 D.数据压缩
6.奇偶校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措施。它的编码方法是在信息码组外增加一位监督码元,增加后使整个码组中“1”码元的数目为奇数或偶数。下列编码中均是偶校验码,则下列哪个是有错误的(  )。
A.11110 B.01100 C.11101 D.00010
7.下列关于防火墙功能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内容控制 B.访问控制 C.查杀病毒 D.数据加密
8.SSL技术可以在(  )之上插入可以安全传输信息的层。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9.图形验证码的目的是(  )
A.防止黑客利用恶意脚本自动进行登录尝试。
B.增加暴力破解的难度和工作量。
C.抵御恶意人员暴力猜解用户密码。
D.防范数据被篡改。
10.1991年,(  )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并于1999年提出了“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观点。
A.沃伦·巴菲特 B.乔布斯
C.保罗·艾伦 D.凯文·艾什顿
11.指纹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指纹锁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指纹图像采集 ②指纹图像处理 ③控制门锁开启
④指纹图像特征值的匹配 ⑤指纹图像特征提取
A.①②⑤④③ B.①⑤②④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②③
12.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的关系是(  )。
A.计算机学科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工智能研究。
B.计算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领域。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
D.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没有联系。
13.人工智能伦理的主体是(  )。
A.人类 B.机器 C.网络 D.用户
14.下列属于人工智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平公正的挑战的是(  )
A.虚拟社交 B.大数据“杀熟”怪象
C.自动驾驶的安全忧患 D.智能语音助手
15.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分支学科叫(  )
A.机器学习 B.专家系统 C.神经网络 D.模式识别
16.下面不合法的Python变量名是(  )。
A.Python2 B.NS01 C.sum D.Hello-world
17.字符串是一个字符序列,例如有一字符串:s=’abcdefg’如果要取出字符c则正确的索引是(  )。
A.s[3] B.s[-3] C.s[2] D.s[:-2]
18.有Python语句:s=[1,2,'a'],s的数据类型是(  )。
A.整型 B.浮点型 C.字符串型 D.列表
19.把字符串“123”转换为数值123.0时应该使用的函数是(  )。
A.str(  ) B.float(  ) C.len(  ) D.int(  )
20.int (-3.14)的值是(  )。
A.-3 B.-3.14 C.-4 D.3.14
21.在Python中,表达式“8+5/2*3”的值是(  )。
A.11 B.15.5 C.14 D.8.625
22.在Python中,执行了下列程序段后,变量z的值是(  )。
x=9
y=x**0.5
z=abs(x//2-7*y)
A.17.0 B.16.5 C.-16.5 D.-17
23.设x=4,y=8,z=7,表达式xz)or zA.1 B.-1 C.True D.False
24.在Python的IDLE界面中,输入如下语句,则输出结果是(  )。
>>>x=29.9876
>>>print(format(x, '.2f'))
A.29.98 B.29.99 C.30.00 D.29
25.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结果是(  )。
a=80
b=90
if a>b:
print(“优秀”)
else:
print(“良好”)
A.良好 B.90 C.优秀 D.80
26.下列程序运行后,变量Value的值是(  )
x=10
if x﹥=10:
Value=5*x
else:
Value=3*x+10
A.40 B.50 C.60 D.70
27.执行下列程序,输入120,其运行结果是(  )。
wine_ value=int(input(“请输入酒精含量:”))
if wine_ value<20:
print(“不构成酒驾”)
else:
if 80>wine_ value>=20:
print(“构成酒驾”)
else:
print(“构成醉驾”)
A.“不构成酒驾” B.“构成酒驾”
C.“构成醉驾” D.不输出任何信息
28.有如下的Python程序段:
for i in range (1,10,3):
s=s+i
该程序段运行后,语句s=s+i执行的次数是(  )。
A.1 B.3 C.4 D.5
29.有一段Python代码,运行之后结果是(  )。
a=3; s=0
while a>=0:
s=s+a
a=a-1
print(s)
A.3 B.6 C.10 D.死循环
30.执行下列程序,运行结果是(  )。
def db(x): #定义一个函数,x是参数
t=x*2
return t #将结果返回,函数结束
print(db(6)) #调用该函数,并传递1个实参
A.2 B.6 C.12 D.36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电子证据是指借助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而形成的证据。与传统证据性质不一样,所以是法庭不能够接受的。(  )
32.“热插拔”是指在不关闭电源的情况下,将硬盘、U盘等设备插入或拔出系统。(  )
33.包过滤又称“报文过滤”,它是防火墙最传统、最基本的过滤技术。(  )
34.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没有生命周期,一旦建立的认证信息长期稳定,不会更改,账户也长期可用,不会停用。(  )
35.人工智能技术是解决“能还是不能”的问题,而人工智能伦理则是探讨“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  )
36.AI存在的价值是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  )
37.(2020九上·长兴期末)Python是一种跨平台、开源、免费的动态编程语言。
38.(2023八上·长兴期末)Python使用缩进来体现代码之间的逻辑关系。(  )
39.在使用def自定义一个函数时,必须用return返回一个确定的值。(  )
40.Python中内置函数max(  )用来求最小值。(  )
三、综合填空题(41-48共8题,每空2分,共30分)
41.验证码是网络服务器端常用的一种安全防护技术,是一种用于区分   和机器访问的全自动程序。
42.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控制策略的系统,可以是硬件的,也可以是   的。
43.数据、   和   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而完善的智能计算机系统是强大算力的保证。
44.数据包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数据”三部分组成。   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   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   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45.如果list1=[1,2,3,4,5],list1[1]结果是   。
46.阅读程序写结果:
a=5 b=6 h=10 s=(a+b)*h/2 print(s) 运行结果:      x=5 if x%2==0: print(“偶数”) else: print(“奇数”) 运行结果:      a=14; b=10 c=a%b if 0<=c<=4: c=a*10+b elif 447.程序填空题:学校运动会比赛取前六名成绩,其中第一名得7分,第二名得5分,第三名得4分,第四名得3分,第五名得2分,第六名得1分。请根据题意将下列程序补充完整。
mc=int(input(“参加运动会项目名次”)) #输入名次
if   :
print(“得分为:7分”)
elif mc==2:
print(“得分为:5分”)
elif mc==3:
print(“得分为:4分”)
elif mc==4:
print(“得分为:3分”)
elif mc==5:
print(“得分为:2分”)
elif mc==6:
print(“得分为:1分”)
   :
print(“输入的名次不在1-6范围内!”)
48.程序填空题:零钱兑换,将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兑换成5元、10元和20元的零钱,每种纸币至少一张,问同学们共有几种换法,兑换方案有几种?请根据题意将下列程序补充完整。
count=0 #用于计数器
for y5 in range(1,21): #5元的范围[1-20]
for   : #10元的范围[1-10]
for y20 in range(1,6): #20元的范围[1-5]
if y5*5+y10*10+y20*20==100:
    #计数器加1
print(“5元:”,y5,“,10元:”,y10,“,20元:”,y20)
print(“共有”,count,“种方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
【解析】【解答】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带有病毒的U盘或通过网络传播。当用户插入感染病毒的U盘或连接到感染病毒的网络时,病毒可以利用这些传输媒介传播到其他计算机。这种传播方式可以快速传播病毒到多台计算机,对系统和数据造成危害。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硬件故障通常是由于硬件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病毒导致的。
2.【答案】A
【知识点】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
【解析】【解答】木马程序一般是指潜藏在用户电脑中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利用它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联网电脑上的重要数据信息。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木马程序的定义。马程序的主要特点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允许攻击者远程控制受感染的计算机,从而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3.【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解析】【解答】钓鱼网站并不是一种网络游戏。实际上,钓鱼网站是指那些伪装成合法网站,旨在欺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的恶意网站。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钓鱼网站。钓鱼网站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欺骗用户,诱使他们输入个人敏感信息,例如用户名、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解析】【解答】发送方发送的信息被攻击方篡改,然后发送到接收方。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对Intermet的攻击有四种类型:(1)截断信息:破坏A与B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部分资源(包括切断通信线路、毁坏硬件等),达到截断(中断)A与B信息联系。这是对服务可用性的攻击。(2)伪造:伪造信息源A的信息,制造假身份,发送伪造信息给B,即以伪造、假冒身份发送信息。(3)篡改:截取A到B的信息,经篡改后,再发至B。(4)介入:这是一种被动攻击,利用软件提取Intermet上的数据。
5.【答案】D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数据压缩主要用于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没有直接的安全保护作用。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安全技术。保护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数据隔离都是常见的技术手段,用于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6.【答案】D
【知识点】字符编码
【解析】【解答】00010 - 这个编码中有1个“1”,是奇数,不符合偶校验。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机制,但它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在实际应用中,更复杂的错误检测和纠正码,如循环冗余检测 (CRC)、汉明码等,被广泛使用。
7.【答案】B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防火墙主要功能之一是实施访问控制,即通过规则限制或允许特定的网络通信。这是防火墙的核心功能之一。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防火墙的功能。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两个核心功能:访问控制和流量控制。访问控制是通过规则限制或允许网络中的通信,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流量可以通过。流量控制包括检测和阻止恶意流量,但不同于专门的杀毒软件。虽然防火墙可能包含一些基本的检测功能,但其主要职责是保护网络的边界和实施访问策略。
8.【答案】C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网络体系结构
【解析】【解答】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种用于保护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它通常被插入在传输层之上,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性。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OSI模型。 OSI 模型中,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而SSL在这一层上实现了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功能。SSL的继任者是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实际上是SSL的升级版本,用于更加安全地保护数据传输。
9.【答案】A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图形验证码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防止黑客利用恶意脚本自动进行登录尝试、增加暴力破解的难度和工作量、抵御恶意人员暴力猜解用户密码。图形验证码主要用于用户身份验证,而非直接防范数据被篡改。故答案为:ABC。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安全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机识别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有些验证码已经不再仅限于图形,还包括图像识别、滑动验证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10.【答案】D
【知识点】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解答】凯文·艾什顿 - 凯文·艾什顿是物联网概念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91年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在1999年强调了“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观点。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交互。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物联网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业自动化等。
11.【答案】A
【知识点】图像识别
【解析】【解答】指纹锁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指纹图像采集(①)、指纹图像处理(②)、指图像特征提取(⑤)、指纹图像特征值的匹配(④)、控制门锁开启(③)。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的一种常见技术,基于个体的指纹图像进行身份验证。除了门锁,指纹识别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身份认证等领域。
12.【答案】C
【知识点】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定义
【解析】【解答】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具有智能和学习能力。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的关系。计算机学科不仅包括人工智能,还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语言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但不是计算机学科的全部。
13.【答案】B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人工智能伦理的主体是机器。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的主体是机器,这是为了让越来越具有自主能力的机器遵守人类道德伦理规范。人工智能自身没有道德、伦理的品质,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人员在设计模型和算法时赋予数据意义,决定人工智能的行为规范,从而影响机器的伦理品质。
14.【答案】B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大数据“杀熟”指的是一些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区分用户,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或服务,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因此属于社会公正的挑战。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的挑战。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根据个体用户的行为和属性进行精准定价或服务,但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隐私问题。一些公司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杀熟”,即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价格或服务,可能导致不公平和歧视。
15.【答案】A
【知识点】人工智能领域
【解析】【解答】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标是让计算机系统能够从经验中学习,不断改善性能。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可以自动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对数据的理解、模式的识别和预测等任务。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包括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等多种方法。监督学习通过标记好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而无监督学习则试图从无标记数据中学到数据的内在结构。
16.【答案】D
【知识点】常量、变量与赋值语句
【解析】【解答】Hello-world属于不合法的变量名,因为其中包含连字符(减号),Python变量名中不能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除了下划线。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Python变量。Python变量命名规则:变量名只能包含字母(大写或小写)、数字和下划线。变量名不能以数字开头。变量名不能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除了下划线。变量名区分大小写。
17.【答案】C
【知识点】数据类型
【解析】【解答】s[2]对应的是字符'c',是正确的索引。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字符串索引。在Python中,字符串是一个字符序列,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其中的字符。索引从0开始,正索引表示从字符串的开头开始,负索引表示从字符串的末尾开始。例如,s[2]表示第三个字符。
18.【答案】D
【知识点】数据类型
【解析】【解答】列表是一种有序的可变序列,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在这个例子中,s 包含了整数、字符和整数,因此 s 是一个列表。故答案为:D。
【分析】在Python中,列表是一种灵活的数据类型,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列表使用方括号 [] 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列表是可变的,可以进行增删改操作。
19.【答案】B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 float() 函数用于将数字或字符串转为浮点数。在本题中,使用 float("123") 将字符串“123”转换为浮点数123.0。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数据类型转换函数。int(x):将x转换为整数。float(x):将x转换为浮点数。str(x):将x转换为字符串。
20.【答案】C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int(  )函数用于将数值或可转换为数值的对象转换为整数。对于负浮点数,int()函数会向下取整,即去掉小数部分并向负无穷方向取整。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取整函数。在计算机中,浮点数的取整通常包括向下取整、向上取整和四舍五入等方式。在Python中,int()函数的取整方式是向下取整。
21.【答案】B
【知识点】运算符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8 + 5 / 2 * 3
= 8 + (5 / 2) * 3
= 8 + 2.5 * 3
= 8 + 7.5
= 15.5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Python表达式。 在数学和编程中,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在计算表达式时,需要根据运算优先级来确定计算顺序。
22.【答案】A
【知识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运算符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x=9 - 将变量x赋值为9。y=x**0.5 - 计算x的平方根,并将结果赋值给变量y。x**0.5 表示x的0.5次方,即平方根。在本例中,y的值为3.0。z=abs(x//2-7*y) - 计算表达式,并将结果取绝对值后赋值给变量z。x//2 表示x除以2的整数部分,即4。7*y 表示7乘以y的值,即21.0。x//2 - 7*y 的结果为4 - 21.0,即-17.0。abs(-17.0) 取绝对值,结果为17.0。因此,变量z的值为17.0。故答案为:A。
【分析】在Python中,// 表示整数除法,即除法的结果取整数部分,舍弃小数部分。
23.【答案】D
【知识点】运算符与表达式
【解析】【解答】给定变量 x=4,y=8,z=7,考虑表达式 xz) or zz。由于 y>z 为True,所以 not y>z 为False。然后,计算 xz)。由于 xz) 为False,所以整个表达式为False。最后,计算 False or z【分析】本题考查Python表达式。在Python中,逻辑运算符包括 and(与)、or(或)、not(非)。它们用于组合和改变逻辑值。
24.【答案】B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可以使用 format() 函数来格式化浮点数的输出。在给定的语句中,首先给变量 x 赋值为 29.9876,然后使用 format(x, '.2f') 将浮点数四舍五入为保留两位小数的字符串。最后,通过 print() 函数输出结果。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输出函数。format(x, '.2f') - 使用 format() 函数将浮点数格式化为字符串,其中 '.2f' 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25.【答案】A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给定变量值:a=80,b=90。使用 if 语句判断条件 a>b 是否成立,即判断 80 > 90 是否为真。由于条件不成立,执行 else 语句块,输出结果为 “良好”。所以,输出结果是 良好。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条件语句。在Python中,使用 if 语句来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为真,执行 if 语句块;如果条件为假,执行 else 语句块。
26.【答案】B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给定变量值:x=10。使用 if 语句判断条件 x>=10 是否成立,即判断 10 >= 10 是否为真。由于条件成立,执行 if 语句块,计算 Value=5*x。5*x 计算结果为 5 * 10 = 50。因此,变量 Value 的值为 50。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分支语句。在Python中,使用 if 语句来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为真,执行 if 语句块;如果条件为假,执行 else 语句块。
27.【答案】C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输入:wine_value=int(input("请输入酒精含量:")) - 用户输入酒精含量,假设输入为120。条件判断:第一层 if wine_value < 20: - 判断酒精含量是否小于20。由于输入为120,不满足此条件。进入 else 语句块,执行第二层条件判断。第二层 if 80 > wine_value >= 20: - 判断酒精含量是否在20到80之间(不包括80)。由于输入为120,不满足此条件。进入 else 语句块,输出“构成醉驾”。输出结果为“构成醉驾”。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分支结构。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嵌套的条件语句来处理多个条件的情况。在本例中,第一层条件判断不成立后,进入第二层条件判断。
28.【答案】B
【知识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给定程序段:for i in range(1, 10, 3): s = s + i。range(1, 10, 3) 生成的序列是 [1, 4, 7],其中起始值是1,结束值是10(不包括10),步长是3。for i in [1, 4, 7] - 遍历生成的序列。第一次循环,i 的值是1。第二次循环,i 的值是4。第三次循环,i 的值是7。在每次循环中,执行语句 s = s + i,即将当前的 s 与 i 相加,并赋值给 s。总共进行了3次循环,因此执行语句 s = s + i 的次数是3。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循环结构。range() 函数: 用于生成一个范围内的整数序列。语法为 range(start, stop, step),表示从 start 开始,到 stop 结束(不包括 stop),以 step 为步长。
29.【答案】B
【知识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进入 while 循环,条件 a >= 0 成立。在每次循环中,执行语句 s = s + a 和 a = a - 1。初始时,s = 0,a = 3。第一次循环后,s = 3,a = 2。第二次循环后,s = 5,a = 1。第三次循环后,s = 6,a = 0。第四次循环后,s = 6,a = -1。由于此时 a >= 0 条件不再成立,退出循环。打印结果 print(s),输出为 6。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循环结构。在Python中,while 循环用于在满足指定条件的情况下重复执行一组语句。循环体中的语句会不断执行,直到条件不再成立。
30.【答案】C
【知识点】自定义语句与函数
【解析】【解答】定义了一个函数 db(x),该函数的作用是将参数 x 乘以2,并返回结果。调用该函数 print(db(6)),传递实参 6 给函数。函数执行时,x 的值为 6,计算 t = x * 2 得到结果 t = 12。函数返回结果 12,并被 print() 输出。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 def 关键字可以定义函数。函数可以接收参数,并在函数体中执行一系列操作,最后可以返回一个值。
31.【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解析】【解答】电子证据是在借助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产生的证据,例如电子邮件、短信、视频文件等。法庭是能够接受电子证据的,但在接受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和法律程序,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故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电子证据。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已经规定了对电子证据的采信条件和程序,确保其在法庭上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32.【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硬件及功能
【解析】【解答】热插拔(Hot Plug): 是指在设备运行状态下,插入或拔出设备而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典型的例子包括USB设备、硬盘、U盘等。故说法正确。
【分析】在支持热插拔的系统和硬件环境下,用户可以方便地插入或拔出设备,而无需关闭电源或重启系统。
33.【答案】正确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 是一种基于网络数据包的过滤技术,防火墙通过检查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类型、端口等信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来允许或阻止数据包的传输。故说法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攻击。其基本原理包括包过滤、代理服务、网络地址转换(NAT)等技术。
34.【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
【解析】【解答】在物联网中,每个设备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识别和通信。然而,设备身份标识的生命周期是由具体实施和管理策略决定的。故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物联网。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的注册、认证、更新、注销等阶段。这些阶段的管理有助于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35.【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人工智能技术旨在解决各种任务和问题,包括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决策制定等。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机器在执行任务上的性能,回答“能否实现”、“怎样实现”的问题。人工智能伦理关注的是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涉及的道德、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应该还是不应该”、“如何应该”等问题。故说法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决策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就业、隐私、安全等方面,因此需要审慎考虑和管理。
36.【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工智能伦理与挑战
【解析】【解答】正确的人工智能发展应该是以辅助人类为目标,提供工具、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故说法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 强调在AI发展过程中应考虑伦理原则,包括公平、透明、责任等,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社会价值观。
37.【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语言及其发展历程
【解析】【解答】 Python是一种跨平台、开源、免费的动态编程语言。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Python语言。Python是一个高层次的结合了解释性、编译性、互动性和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Python语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语法简洁、粘性扩展、类库丰富。
38.【答案】正确
【知识点】注释与缩进
【解析】【解答】缩进使得Python代码看起来更加整洁、易读,同时也保证了代码块之间逻辑关系的清晰。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了Python的缩进。PPython使用缩进来表示代码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使用花括号或关键字结束。缩进的空格数必须一致,通常是4个空格或1个Tab键。
39.【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定义语句与函数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函数定义时使用def关键字,而return语句是可选的。函数可以有返回值,也可以没有。故说法错误。
【分析】在函数中,return语句用于将值从函数中返回给调用者。如果函数没有return语句,将默认返回None。
40.【答案】错误
【知识点】Python常用内置函数
【解析】【解答】 max(  )函数是用来求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而不是最小值。例如,max(1, 2, 3)会返回3,表示这三个数中的最大值。故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Python内置函数。max(  )函数: 用于求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例如,max(1, 2, 3)返回3。min(  )函数: 用于求一组数据中的最小值。例如,min(1, 2, 3)返回1。
41.【答案】人类用户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验证码是一种通过给用户提供一组难以被计算机识别的信息,用于区分人类用户和自动化程序(机器人)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用于防范恶意机器人或爬虫等对网络资源的滥用,确保只有真实的用户才能够访问和使用特定的服务或资源。故答案为:人类用户。
【分析】本题考查安全防护技术。 验证码是防御机器人攻击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增加用户与机器之间的识别难度,提高了网络服务的安全性。
42.【答案】软件
【知识点】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常用工具
【解析】【解答】防火墙是一种用于网络安全的设备或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控制,实施规定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可以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两种形式。故答案为:软件。
【分析】本题考查防火墙。硬件防火墙: 是一种基于硬件设备实现的防火墙,通常作为网络的入口点,负责检查、过滤和管理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硬件防火墙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软件防火墙: 是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防火墙,可以部署在服务器、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上。软件防火墙通过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层面进行配置和管理,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
43.【答案】算法;算力
【知识点】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定义
【解析】【解答】数据、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而完善的智能计算机系统确实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故答案为:算法、算力。
【分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要素。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是训练和学习的基础,算法是实现智能任务的关键,而算力则是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算法计算的基础。
44.【答案】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数据
【知识点】网络协议
【解析】【解答】数据包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和“数据”三部分组成。目的IP地址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源IP地址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故答案为: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数据。
【分析】本题考查TCP/IP协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指明了数据包的接收方,即要发给谁;而“源IP地址”指明了数据包的发送方,即发自哪里。这两个地址是网络通信中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关键。 数据包中的“数据”部分包含了实际传输的信息,相当于信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而变化,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等形式的数据。
45.【答案】2
【知识点】数据类型
【解析】【解答】在Python中,列表的索引是从0开始的。因此,list1[1]表示取列表list1中索引为1的元素,即第二个元素。故答案为:2。
【分析】本题考查列表操作。在Python中,列表和其他序列类型的索引都是从0开始的,即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0,第二个元素的索引是1,以此类推。
46.【答案】55.0;奇数;150
【知识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运算符与表达式;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1)s = (5+6) * 10 / 2
s = 11 * 10 / 2
s = 110 / 2
s = 55.0
故答案为:55.0。
(2)变量x被赋值为5。判断语句if x%2==0检查x除以2的余数是否为0,如果为0,则x是偶数;否则,x是奇数。由于5除以2的余数不为0,因此执行else语句块,输出"奇数"。故答案为:奇数。
(3)根据给定的代码,首先进行变量的赋值:a=14、b=10。接着计算表达式c=a%b,该表达式表示a除以b的余数。所以c的值为4。进入条件判断:由于0<=c<=4成立,所以执行if语句块,将c的值更新为a10+b,即1410+10=150。最后,print(c)将计算结果150输出到控制台。故答案为:150。
【分析】在Python中,除法运算默认返回浮点数结果。如果要进行整数除法,可以使用//运算符。条件语句根据给定的条件选择性地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47.【答案】mc==1;else
【知识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
【解析】【解答】(1)这是一个条件表达式,用于检查变量 mc 是否等于 1。如果 mc 等于 1,那么将执行紧随其后的缩进块中的代码,即输出"得分为: 7分"。这是一个特定条件的分支,表示运动员的名次为 1。故答案为:mc==1。
(2)else 关键字用于捕捉所有其他未被前面条件捕捉到的情况。如果前面的所有条件都不成立,即 mc 不等于 1, 2, 3, 4, 5, 6 中的任何一个,那么将执行 else 后面的代码块。故答案为:else。
【分析】本题考查分支结构。条件语句是一种编程结构,根据条件的成立与否执行不同的代码块。在Python中,if、elif(可选)、else(可选)是用于构建条件语句的关键字。
48.【答案】y10 in range(1, 11);count += 1
【知识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与分析;枚举算法及其程序设计
【解析】【解答】第一空:for y10 in range(1, 11) 表示循环将变量 y10 依次取1到10的值。故答案为:y10 in range(1, 11)。
第二空:每当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兑换方案时,执行 count += 1,将计数器的值增加1。故答案为:count += 1。
【分析】这是一个 for 循环的循环头,用于遍历变量 y10 在指定范围内的值。range(1, 11) 表示一个左闭右开区间,包含从1开始到10(不包括10)的整数。
count 是一个计数器变量,+= 是一个增量赋值操作符,表示将变量的值增加指定的数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