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税务会计模块2.601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退(免)增值税基本政策模块2.6 增值税出口退(免)税目录 | CONTENTS0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要素03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04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01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退(免) 增值税基本政策一、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退(免)增值税基本政策基本政策计算抵扣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010203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要素02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要素(1)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出口企业指具有生产能力(包括加工修理修配能力)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或者融资租赁企业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其设立的项目子公司购买并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境内生产企业生产的海洋工程结构物,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2)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视同出口的货物。(3)出口企业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是指对进境复出口货物或从事国际运输的运输工具进行的加工修理修配。(4)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范围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要素(二)增值税出口退税率1.退税率的一般规定自 2019 年 4 月 1 日之后,原适用 16%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 16%的出口货物、劳务,出口退税率调整为 13%;原适用 10%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0%的出口货物、跨境应税行为,出口退税率调整为 9%。2019 年 6 月 30 日前,按调整前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执行调整前的退税率;按调整后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执行调整后的退税率。退税率的执行时间,以退税物品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开具日期为准。2.出口应税服务的退税率应税服务退税率为应税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即 2019 年 6 月 30 日之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退税率为 13%;交通运输业服务、邮政业服务等退税率为 9%;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退税率为 6%。即“征退 16%同降为征退 13%,征退 10%同降为征退 9%,其他退税率不变”。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03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提供适用零税率的服务或无形资产(选用一般计税方法的),适用“免抵退税”办法。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和无形资产的增值税免抵退税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相关计算公式如下。(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所记录金额。4.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包括当期境内购进的无进项税额且不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原材料的价格和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价格,其中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和无形资产的增值税免抵退税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计算步骤总结:会计账户格式如下:增值税免抵退税和免退税的计算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直接出口或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外贸企业外购服务或无形资产出口、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适用零税率的服务或无形资产(选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实行“先征后退”办法。依下列公式计算。(1)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以外的货物。增值税应退税额=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 出口货物退税率(2)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增值税应退税额=委托加工修理修配的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税率(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增值税免退税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04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为核算企业出口退(免)税业务,企业应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收出口退税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科目。其中:“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按规定退回的增值税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准予减免的增值税税额。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一)生产企业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会计处理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按规定计算当期应退税额时,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出口抵减内销时,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一)生产企业【工作实例 2-56】宏达公司是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增值税征税率为 13%,退税率为 10%。该公司 202×年 9 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2 000 000 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260 000 元通过增值税发票查询平台查询、选择用于抵扣。上月末留抵税款 30 000 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1 000 000元,收款 1 130 000 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为 350 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2 275 000元,款项未收。计算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计算过程如下。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一)生产企业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 275 000×(13%-10%)=68 250(元)。② 当期应纳税额=1 000 000×13%-(260 000-68 250)-30 000 =130 000-191 750-30 000=-91 750(元)。③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 275 000×10%=227 500(元)。④ 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91 750(元)。⑤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27 500-91 750 =135 750(元)。期末留抵税额=0 会计分录如下。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一)生产企业④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 68 25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8 250⑤ 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91 75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91 750⑥ 确定当期免抵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35 75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35 750① 购进材料。借:原材料 2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60 000贷:银行存款 2 260 000② 实现内销产品时。借:银行存款 1 13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 000③ 实现出口产品销售。借:应收账款—美元户(USD 350 000)2 27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 275 000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退税额低于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增值税税额的差额,会计处理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确认应收出口退税款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收到出口退税款时,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二)外贸企业四、出口退(免)税的会计核算(二)外贸企业借:应收账款—美元户(USD100 000) 65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650 000② 确认应收出口退税款。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67 6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7 600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 67 600贷: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67 600【工作实例 2-57】202×年 6 月 5 日,德兴外贸企业报关出口美国一批衬衣 100 000 美元,该商品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金额 520 000 元,适用退税率为 13%,美元汇率为 6.5,8 月 4 日收到退税款。计算当期应退增值税税额,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应退税额=520 000×13%=67 600(元)① 确认收入。模块2.6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