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一)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同学们,考试开始了!让我们平心静气,和悦身心,一同走进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情境中去,去感悟人性之美中的敬畏生命、爱国、与人为善、豁达乐观等品质。
一、感受·人性之美与社会进步(21分)
(一)敬畏生命与社会共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日益强大、经济日益繁荣,同时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性之美也日臻完善,并给予现代人无数的感动与喜悦。微信众筹越来越普遍,“各扫屋前雪”的mò(  )视被“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情所代替。更多的人愿意慷慨解囊挽留一个被病痛折磨的生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见义勇为的好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之美中的敬畏生命、爱国、与人为善、豁达乐观等品质都越来越凸显。而作为当今社会的青年群众,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更应该努力地规矩自身言行,以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将人性之美发扬光大。
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mò(  ) (2)脊(  )
2.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二)豁达乐观与社会共进
人性之美不止体现在对外在事物的和善,也体现在自己内心的强大坚韧与豁达乐观。敢于追求梦想是人最基本的信仰与勇气,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能放弃对梦想、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在当今社会,只要愿意奋斗,最终都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好的社会制度给予人们极大的鼓舞和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豁达乐观的人性之美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凸显,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医院学校,我们总能听到人们爽朗的笑声。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坚韧:                  
(2)豁达:                  
4.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以上文段内容相吻合的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2分)
①养海阔天空之心 ②立高远旷达之志 ③听浩宇苍茫之音
④塑情趣高雅之魂 ⑤吟千古文章之事 ⑥留高洁清白之名
上联:          下联:          
(三)爱国之心与社会共进
爱国是人格的灵魂。柏拉图说:“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祖国是每个人幸福的根基,离开了祖国,就像苗木离开了土地,终究会枯萎的。爱国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
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更应该努力地规矩自身言行,以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将人性之美发扬光大。
B.好的社会制度给予人们极大的鼓舞和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
C.爱国是人格的灵魂。
D.敢于追求梦想是人最基本的信仰与勇气。
(四)赤子之心与社会共进
6.请完成下列填空。(10分)
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        ,        ”让我们看到一位不得志的词人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②“        ,        ”让我们感动于思念家乡的将士仍渴盼建功立业的高尚情怀;读文天祥《过零丁洋》,③“        ?        ”这种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让我们震撼;读《木兰诗》,④“        ,        ”这一举动可见木兰把对父亲的义务升格为对国家的义务,把对父亲的爱升华为对祖国的爱;读诸葛亮的《出师表》,⑤“        ,        ”可见诸葛亮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为国效力。
二、品悟·人性之美的诗意展示(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说酒泉
冯 强
①甘肃酒泉是我国唯一以“酒”命名的城市,古籍中提及“酒泉”来历,如《水经注》借用应劭《地理风俗记》说:“酒泉,其水甘若酒味故也。”此说后来被很多学者引证。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酒泉一名最早应源于汉代东方朔所著《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广一丈长,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镜,上有玉尊玉笾。”
②在宋代之前,酒泉或许相当于现在的“北上广”,包括李白、王维、岑参等在内的许多大诗人都曾藉此一歌。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中,以“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突显了酒泉的地位,而与之密切关联的词牌《酒泉子》原来是唐教坊曲,其得之于“城下有泉,味甘如酒”,汉武帝置酒泉郡。词名取此,本意只是咏酒泉地名的小曲,到了唐人王敷所撰的《茶酒论》中,则有了“国家音乐,本为酒泉”之说。其中最有名的一曲是唐代司空图的“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宋代著名诗人晏殊的《酒泉子》:“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也因与酒直接关联而流芳。
③如今,在酒泉当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霍去病“倾酒入泉”的故事:霍去病击败匈奴取得大捷后,汉武帝赐御酒进行犒赏。霍去病爱惜将士,认为功在三军,便倾酒入泉,与全军将士共饮。于是,便有了酒泉之名。此说,与“秦穆公伐晋及河”和越王勾践“壶酒兴邦”,把酒倒在河的上游,与将士迎流共饮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粮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古人所说的酒,基本都是指以黍米为“肉”酿成的米酒、黄酒,而以泉为“血”酿酒,并非仅此酒泉,据北宋窦苹《酒谱》所记:“尧登山,山涌水一泉,味如九酝,色如玉浆,号曰醴泉。”“醴”类似现今的酒酿,是含有甜味的淡酒。而“九酝”则是经过重酿的美酒,有“酒则九酝甘醴”一说。泉同甘醴相比,不落下风,可见以泉酿酒的重要和独特。这一以泉酿酒之法,还可见北宋朱肱在《酒经》中“冷泉酒法”的提示,虽然文中并未提及“冷泉”为何泉,或只是普通山泉而已,但至少也指出了泉水在酿酒中的独特作用。可见,酒泉之泉,并不是徒有虚名,而是酿出好酒、美酒不可或缺的。
⑤历经数千年,在今天位于酒泉市肃州区的泉湖公园内,仍可看到这口流淌至今的泉眼。这是个长宽深各约5米的方形水池,据本地人说,此泉冬季不冻,夏日清凉可口。除此之外,在酒泉,现在还有不少其他关于酒的遗迹,其中最重要的是酒泉瓜州县内,与莫高窟同为“姊妹窟”的榆林窟中,有幅疑似西夏时期的酿酒壁画。据考证,酒泉市博物馆馆藏的人形彩陶酒器,距今已有3900年左右。毫无疑问,这也是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凡植黍米处皆酿“杯中物”的有力佐证,而在这兰桂齐芳的历史长河中,酒泉之酒曾拥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⑥眼下“泉水如酒”的酒泉酒厂基本上都只生产白酒了,它们倚重酒泉的不仅是名望,还与酒泉南面的祁连山终年被积雪覆盖,冰川雪水为酿酒所用有关。正像历史长河的脉络是贯通的、冰雪融入地下是贯通的一样,可以想见千年黄酒至如今白酒的历史也是贯通的。酒泉现已建起一座占地300亩的酒泉酒文化博览园,在这里回望这座以酒命名的城市,顿感“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选自《今晚报》2022.11.11)
7.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甘肃酒泉是我国唯一以“酒”命名的城市,中国的古籍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载。
B.霍去病“倾酒入泉”的故事与“秦穆公伐晋及河”和越王勾践“壶酒兴邦”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C.人们常说的以泉为“血”酿酒这一独特的酿酒之法,指的就是用酒泉之水酿酒。
D.虽然现在的酒泉酒厂基本上都只生产白酒了,但千年黄酒至如今白酒的历史也是贯通的。
8.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引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得说明的知识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B.第①段介绍了酒泉的来历,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介绍有关酒泉的酒文化,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条理清晰。
D.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以阅读的享受。
9.读了本文,你认为作者“说酒泉”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学猫叫
孙道荣
①小区里忽然多出几只猫。
②是流浪猫。我看它们的样子,应该流浪了很久,也许住过涵洞,或废弃的小房子,还可能钻过某幢大楼,一定都不爽,不是挨饿,就是被人追赶。最后,它们潜进了我们小区,发现有树可爬,有矮绿丛可躲,最关键的是,住在这个小区的人,大多热爱小动物,不赶它,不呵斥它,也不吓唬它,还有人定时定点,在小区的一个角落,给它们投食。它们决定就在此安家了,不再四处流浪。
③刚开始的时候,它们是胆怯的,见到人,或听到脚步声,就“刺溜”一下,钻进小区里的灌木丛。很快,这几只流浪猫就发现,这个小区,人畜无害,它们的胆子开始慢慢大起来,敢在小区的路上散步了,下雨的时候,甚至还敢到楼栋口躲躲雨。有人进来了,它们躬起腰身,做出随时将自己像箭一样射出去的准备。冒雨又进来了一对父女,爸爸进了楼栋口,用力地跺脚,猫赶紧拉满弓,将自己弹射了出去,在雨中惊恐地向楼栋口张望。小女孩见状,急得直跺脚,嗔怪爸爸,你干吗跺脚啊?爸爸解释说,我是跺鞋上的雨水。可是,你吓着了小猫咪。小女孩说出“小猫咪”这个名字时,温柔得就像呼唤最好的小伙伴。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也在跺脚,赶紧停了下来。她蹲了下来,噘起嘴,对着楼栋外的流浪猫,“喵,喵喵——”。
④猫听到了“喵喵”的叫声。它看着小女孩,它肯定看出来了,这声猫叫,是从小女孩的嘴巴里发出的。一只猫,还能听不出真正的猫叫吗?它在犹疑了片刻之后,还是回应了一声“喵——”这声猫叫,被雨打湿,有一点点惊惶,还有一点点委屈。得到了小猫的回应,小女孩很激动,继续跟它对话:“喵,喵——”感觉小猫可能听不懂自己的猫语,又加了一句:“别怕,小猫咪,你快进来呀!”
⑤那只猫,终于没敢再回到楼栋口去躲雨,它钻进了矮木丛中。我在对面楼的阳台上,看到小女孩转身回家的背影,无比失落。之前,我一定听到过很多次猫叫,都没有在意。这一次,小女孩蹲下身来,对着一只躲雨的猫,学它的叫声,这个画面钻进了我的心里。
⑥小区里的孩子,似乎都特别喜欢学猫叫。有一天黄昏,我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两三个孩童,蹲在一块灌木丛边上,轻轻地,温柔地,“喵喵”地叫着。我散步了一圈,回到那儿,几个孩童,还在那儿“喵喵”地叫。我也蹲下来,向灌木丛里探望,我看到了几只小猫,藏在一片杂草背后,向这边张望。它们既不敢出来,也不愿意离开。几个孩子,最后将手中的饼干,轻轻地放在了草地上,然后,退出几步,等猫自己出来取食。
⑦孩子们看到邻居遛的小狗,也会蹲下来,学小狗叫,遇到脾气不好的小狗,“汪汪”地回叫,吓孩子们一跳。狗的叫声里,往往是带有挑衅的,更像是一种宣示。猫的叫声,则温柔得多,是一种呼唤,婉转的叫声里,带着一点惹人怜爱的乞求。
⑧儿子小的时候,我领他回乡下老家,他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帮奶奶喂鸡和鸭。手里抓一把稻谷,嘴里唤着“咯,咯咯——”或“呱,呱呱——”鸡和鸭听懂了似的,跟在他身后,来到喂食的场地。有时候他偏不在它们常觅食的地方投喂,而是要领它们去另一个隐秘的地方,吃一顿大餐,便一路“咯,咯咯——”或“呱,呱呱——”地召唤,浩浩荡荡,“鸡司令”或“鸭司令”的感觉,让这个生在城里的孩子,乐开了花。
⑨到了冬天,小区里的流浪猫,都躲到了地下车库。有的猫会钻进车肚子下面,甚至排气管里,撷取残留的暖气,以熬过这漫长的冬天。早晨,我去车库开车,常遇见准备送孩子去上学的邻居一家,就算快要迟到了,邻家的小女孩也一定在上车之前,蹲下来,学几声猫叫“喵,喵喵——”,真是一个调皮而又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时间这么仓促了,还不忘跟猫咪打声招呼。她爸爸却告诉我,她是担心有猫咪藏在车轮子下面,或者排气管里,汽车起步了,会发生危险。
⑩我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我再听到那一声声童声版的“喵喵——”,如此温暖,如此好听。
(选自《新民晚报》2022.11.25)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1.读了本文,你对文中的“我”有了怎样的认识?(3分)
12.文章以“学猫叫”为题,哪一次“学猫叫”最让“我”感动?为什么?(3分)
13.文中有三次“学猫叫”的情景,作者每一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触,请结合全文及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感受(每空1分) 文句摘抄(每空2分) 摘抄赏析(每空1分)
第一次 ① ② ③
第二次 ④ 有一天黄昏,我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两三个孩童,蹲在一块灌木丛边上,轻轻地,温柔地,“喵喵”地叫着。我散步了一圈,回到那儿,几个孩童,还在那儿“喵喵”地叫。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孩子们的爱和耐心。
第三次 敬佩、赞颂之情 早晨,我去车库开车,常遇见准备送孩子去上学的邻居一家,就算快要迟到了,邻家的小女孩也一定在上车之前,蹲下来,学几声猫叫“喵,喵喵——”,真是一个调皮而又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时间这么仓促了,还不忘跟猫咪打声招呼。她爸爸却告诉我,她是担心有猫咪藏在车轮子下面,或者排气管里,汽车起步了,会发生危险。 “常”“一定”“不忘”等词语写出了孩子心中的爱心是真诚的,持久的,发自内心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军官将士们坚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B.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出色彩丰富多变的画面,来表现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C.诗歌的第三、四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D.诗人借乐府旧题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战斗的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15.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太宗纳谏
贞观十七年,太子右庶子①高季辅上疏陈得失。特赐钟乳一剂,谓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长孙无忌等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从而不逆,甘言以取容②。朕今发问,不得有隐,宜以次言朕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皆曰:“陛下圣化道致太平,以臣观之,不见其失。”黄门侍郎刘洎③对曰:“陛下拨乱创业,实功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诘④,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太宗曰:“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注】①太子右庶子:官名。②取容:曲从讨好,取悦于人。③刘洎(jì):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④穷诘:深入追问,追根寻源。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入朝见威王       朝晖夕阴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以臣观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D.宜以次言朕过失     宜乎众矣               
17.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记述了邹忌以亲身经历设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故事。
B.文中邹忌“三问谁美”和“向王进谏”写得详细,齐威王的反应和纳谏效果写得简略。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邹忌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19.作品中人物的对话能凸显人物的个性,推动情节的发展。试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取一组对话并加以分析。(3分)
20.试分析甲文中的齐威王与乙文中的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有哪些共同的优点?(3分)
三、材料探究(10分)
21.请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材料一】青年强,则国家强。百年前的中国青年在山河飘摇的危难之际,发出“我们不干,谁干”的呐喊,开启光明的大门,让旧中国面貌焕然一新。百年后的今天,广大青年坚守初心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继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青年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时代变化,不变的是不负时代的青春担当。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或许单个青年的力量有限,但当每个人的青春奋斗汇集到一起,将凝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必将在奋斗中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材料二】马青是兰州人,在外地读大学时,兰州的空气质量一直不太好。因为学的是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同学们在谈起兰州污染现象时调侃她说:“马青,你任重道远呢。”说者无意,马青却暗下决心,将来要为兰州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在这股心劲的激励下,走上环境监察岗位的马青不畏艰苦,奋力攻坚。她时常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探查大大小小的排污沟,检测企业污染物排放。有的企业在山里,单程就要跑150公里。有时刚下班回到家,遇上紧急任务就要连夜出动。
环境执法是项“苦差事”。兰州历史较久的企业设备老旧,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常有畏难和委屈情绪。环保系统开始驻厂监察工作后,马青和同事们迎难而上,进驻厂子里协助企业更新设备,凭着“死磕到底”的精神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材料三】脚下有力、奋斗不止,好青年当为滚烫的人生跑出精彩。“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从炙热阳光下的体育竞赛场,到栽种农作物的希望田野上,再到探索前沿科技的实验室,同样的青春精彩,不一样的青春磨砺,每一种都积蓄着成长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伴随着新挑战新考验,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风雪交加的时刻,都需要青年始终如一保持奋斗姿态。新时代好青年要勇于立足实践,通过在自身岗位上的拼搏奋战,突破自我争创佳绩,在为人民服务中奉献智慧与力量,在奋斗中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青年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怎样才能实现“青年强,国家强”。(3分)
(2)真正有为的青年,无论生活在什么年代,都是有信仰、有担当、有光芒的人。以下名著中,哪些人物有这样的品质,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3分)
参考作品:《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
(3)马青干的是“苦差事”,却能“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作为一位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怀抱青春理想,扛起时代责任。请你结合马青的事例谈谈如何“扛起时代责任”?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4分)
四、叙写·那些有关人性美好的故事(50分)
22.朱光潜曾言:“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生命就如同三生石,只有经得住风霜的侵袭、耐得住雨雪的雕刻,才能成为晶莹剔透的宝玉,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风华正茂的我们,应把人性沉淀在纯洁之心中去打磨,才能浴火重生,获得至美、至真的人性……
请以“最美的绽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誊抄到指定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一)
1.漠 jǐ
2.示例:翻天覆地 日臻完善 见义勇为
3.(1)坚固有韧性。(2)性格开朗;气量大。
4.②①
5.A(“规矩”改为“规范”。)
6.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7.C(第④段说“并非仅此酒泉”,可知与原文意思不符。)
8.C(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比如第②段李白等人是唐代的,第③段霍去病则是汉代的。)
9.示例:①借酒泉来发掘其璀璨的文化,让读者了解地名背后的历史,增强文化的自豪感;②抒发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感慨岁月流逝,撷取灿若星河的历史中最令人心动的一抹;③感受文明创造的过程,了解古人智慧,延续历史的文脉。
10.文章写躲入小区的“流浪猫”受到大家的爱护,大人和小孩儿们用心照顾小动物,进而表达温情满人间的主旨。
11.示例:①文中的“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人。“我”观察到小区的流浪猫多了,观察到孩子们学猫叫,欣慰于人们对流浪猫的照顾;②“我”是一个善于思考且童心未泯的人。“我”从孩子们的学猫叫、学狗叫、学鸡鸭叫中感受到快乐,理解他们、欣赏他们、支持他们、赞扬他们的善举;③“我”是一个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人。“我”和孩子们一样,担心流浪猫,“我”明白了孩子学猫叫的原因后感动不已。
12.示例:冬天的早晨,邻家的小女孩在上车之前学猫叫最让“我”感动,因为她这样做是担心躲藏在车轮子下面,或者排气管里的小猫因为汽车起步受到伤害。一个孩子,早起急着上学,但她仍牵挂着这些弱小的生命。关爱弱小,给周围的人或物送去一点温暖和关心,这会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和谐与温馨,这种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美德让“我”无比感动,让“我”感到未来无比美好,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希望。
13.①温暖和感动 ②小女孩说出“小猫咪”这个名字时,温柔得就像呼唤最好的小伙伴。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也在跺脚,赶紧停了下来。她蹲了下来,噘起嘴,对着楼栋外的流浪猫,“喵,喵喵——”。③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姑娘对流浪猫的心疼和急于帮助它们的情形。④喜欢和欣赏
14.C(第三句“角声满天秋色里”是听觉角度,第四句“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视觉角度。)
15.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式的紧迫。
16.A(A.朝廷/早晨;B.真正,确实C.看;D.应当。)
17.C(说妾与邹忌无多少真情可言,文中并没有涉及。)
18.(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2)这话说得对,应当为你改正错误。
19.示例:甲文中邹忌与齐威王的对话,以家事类比国事,委婉地提出了“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既突出了邹忌的忠诚智慧,也自然让齐威王接受自己的建议并立改立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0.示例:①能广开言路,善于纳谏,使得国内政治清明。②有错就改,深得臣民信任和敬重,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乙文参考译文】
贞观十七年,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奏章陈述(朝政)得失。(唐太宗)特意赏赐(他)一剂钟乳石,对(他)说:“你向我进献药石一样的谏言,所以(我也)拿药石来回报(你)”。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臣子对待帝王,多是顺从而不违背,用甜言蜜语来曲从讨好。我现在问什么,(你们)不准欺瞒,应当按照次序说出我的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都说:“陛下以圣德教化(百姓)致使天下太平,据我看来,没有看见其中的过失。”黄门侍郎刘洎回答说:“陛下平定祸乱开创基业,功劳实在高过万世,确实像长孙无忌等人所说的。但不久前有人呈上文书,(遇到)言辞内容不符合(陛下)心意的,有时(陛下就)当面深入追问,追根溯源,(上书言事的人)没有不感到羞惭而退下的。(这)恐怕不是在奖励进言者吧。”唐太宗说:“这话说得对,应当为你改正错误。”
21.(1)示例:①有担当,肯奉献,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为国家、民族脚踏实地奋斗;②努力学好本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③自觉接受磨砺,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保持奋斗姿态,勇于立足实践,为党和人民奉献智慧与力量。
(2)示例一:《藤野先生》中的“我”,怀着学医救国的梦想东渡日本,为了唤醒国民又决然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同一切黑暗势力做斗争,践行了一个时代青年的担当。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新时代的英雄,有无产阶级的觉悟,坚强、勇敢、正直、友爱、聪明,有点火爆,爱学习,热爱祖国,有自我奉献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示例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他爱护部下,对一切事情都十分负责。
(3)示例:青年眼中要有国和家,时刻想着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马青在读书时期就关注家乡的空气质量,此后一直致力于环保。把责任当动力,坚持不懈,她成功了。
22.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