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理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要求;理解党的执政方式的含义和具体要求:知道三种执政方式间的联系。
关键能力:通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程,理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增强对党自身建设的认同,认同党的领导,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结合实际,认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义。
2.科学精神: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区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党的从严治党伟大斗争,积极参与党的民主执政过程
4.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及有机统一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2024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24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如何坚固党对于人民的“向心力”,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一个课题。引出本框内容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学习过程】
总议题:怎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议题1:刀剑向内,全面从严治党
探究与分享1:
展示视频:《2024开年不到40天,7虎被拿下!》
展示材料:2024开年不到40天,7虎被拿下!再次彰显了我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对腐败的零容忍!
情景探究:党为什么对腐败“零容忍”?除却党员干部腐败之外,党执政还面临哪些危险?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因
1、必要性:
①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 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 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四大考验、风险)
③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
①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四个关系)
②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把党建设的更坚强有力。
探究与分享2:
展示材料:《傅政华案》
情景探究:看视频记关键信息,议一议本案的恶劣影响有哪些?并谈谈党要如何自我革命,从严治党?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1、议题提示:影响: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滥用职权违背党的初心使命,破坏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让党失去群众信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党和国家政治安全……
启示:视频中的强调的最高政治原则、两个维护、四个意识、两个确立、政治监督、政治建设、对傅政华的纪律和法律的严肃惩处体现的反腐败斗争、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再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2、知识梳理
二、怎样全面从严治党
1)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① 两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② 四个以: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③“5+2”布局:5: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2: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2)落实要点:向纵深发展。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议题2:执杖向外,执政能力建设
探究与分享:
展示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展示材料:
坚持党的领导——为爱国主义教育“把脉定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社会各界对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不断高涨,大家希望以此夯实14亿多中国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根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爱国热情。
法工委牵头组成包括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在内的工作专班,抓紧研究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中央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省(区、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起草专班工作基础上,法工委经与中央宣传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情景探究:讨论《爱国主义教育法》形成的流程?总结在流程中体现哪三种党执政方式,并说明怎么体现的?三种执政方式对党的能力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实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1)议学提示:1、《爱国主义教育法》形成的流程?党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形成国家的法律、决定等,由一府两院一委执行。
总结在流程中体现哪三种党执政方式,并说明怎么体现的?
《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经由人大依法授权,再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通过;(依法执政)
《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专家、社会各方意见;(民主政治)
《爱国主义教育法》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在起草专班工作基础上,法工委经与中央宣传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科学执政)
三种执政方式对党的能力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实施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
;保证党和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和伟大梦想。
2)、知识梳理: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体内涵和地位
1.科学执政:
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客观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2.民主执政:
含义:
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以民主的制度、形式、手段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3.依法执政
含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推进国家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
以法治的理念、体制、程序保证有效治国理政。
4.关系: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其目的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
保证党和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和伟大梦想
总结: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保持历史清醒,刀剑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执杖向外,提高执政能力.内外合一,凝聚奋进力量,阔步走向强国之路……
课堂总结:3.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