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让生活更美好》习作指导及例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让生活更美好》习作指导及例文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_____让生活更美好
【课前解析】
本单元习作是“_____让生活更美好”,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体会生活的乐趣,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次习作主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看法。
本次习作编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第一个板块是习作内容。这是一次半命题习作,题目“让生活更美好”中,横线上的内容要自己选择填写。具体填写的内容,教材中举了八个词语为例,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路。这八个词语有虚有实,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首先,提示学生可以写具体的事物或者活动,如旅行、集邮、运动、种花,也可以写看不见的内容,如梦想、创意、诚信,这些内容也需要用具体的事情来体现。其次,这八个词语还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以提示,既可以是比较宏观的社会生活层面的,如创意、诚信,也可以是比较细微的个人生活层面的,如梦想、种花等。总之,这八个词语的安排,旨在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可以选择教材中呈现的某个词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其他的词语。
三个泡泡以具体的例子,提示学生怎样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其中一个泡泡选择的是教材中的词语:种花,另外两个泡泡选择的是其他的词语:科技和音乐。三个泡泡都融人了各自的感受、感情,表达了各自的看法: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音乐会让人放松、开心;种花可以带来成就感。三个泡泡对“生活更美好”作出了生动的诠释:那就是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第二个板块是习作要求。这次习作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的要求——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要把过程写清楚、写详细。二是感受方面的要求——它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说说原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就告诉学生,生活中我们除了认真观察之外,还要去细心地感受和体会,并且在习作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具体的事例中去。
第三个板块对习作展示和交流提出了建议。建议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除了分享自己的习作内容以外,也可以说一说自己从同学的分享中获得的思考和启迪。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
【教学重点】
写清楚某件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教学难点】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解读习作要素
1.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体验呢?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
(2)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交流生活中的美好体验。
预设1:在炎热的夏季,去游泳馆游泳实在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预设2:安静地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因为我可以在书中收获无数的知识。
预设3:品尝美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我非常喜欢吃火锅。
预设4:我觉得周末去游乐园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教师板书: 让生活更美好。
2.阅读习作要素,了解习作重点
(1)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先来翻开单元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本单元的习作素养是什么。
预设: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生活体验,要写清楚某种事物、道理或品质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融入切身感受与体会,把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生活中有无数可以使心情愉悦的东西,看见会心的微笑、产生奇妙的创意、获得骄傲的成绩、一次难忘的旅行、或是自己在生活习惯中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材中就给我们列举出了一些提示,我们来看这些花——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以本单元学生就自己现实中的生活感悟来说话、议论,更能激发兴趣,刺激大脑的活跃程度,为下一步的习作作准备。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呈现话题,明确习作内容
教师引导读教材要求: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
写完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三、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出示课件7)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
预设1:结合生活体验,选择自己深有感触的一个话题。
预设2:围绕所选话题,写出它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
预设3:把它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一定先选择自己深有感触的一个话题。围绕所选话题,写出它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然后把它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最后,不要忘记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师板书:深有感触的话题 产生的经历 原因写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内容、习作重点及具体要求。)
四、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
1.根据习作提示,指导学生选材
(1)回顾教材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习作提示中出示的六朵花。并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思考这几朵花上面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
预设1:社会层面
预设2:具体的事物或者活动
预设3:个人层面
教师过渡:有的同学看到了若有所思,有的同学可能心中还有更多想法,请大家先静静的思考两分钟,想一想自己是否能体会到教材中提到的这些事物的美好,也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可以增加进去,现在大家先不要急着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们现在先看一看教材中的“泡泡提示”。
(2)
请三名学生分别读读“泡泡”中的提示。
教师引导:看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是否和你想的相同?或是给了你怎样新的启示?
预设1:我也喜欢音乐,我非常赞同“泡泡”里这位同学的想法,听歌可以让人心情跟随音乐一同高兴或者平静。
教师跟进:同样都是美好,“音乐”“种花”“旅行”指向哪些不同的方面?
预设:音乐对人一时的心情产生美好的影响;种花给人带来美好的成就感;旅行让人增长了见识,带来美好的感受。
预设2:我关注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觉得这位同学用对比的方式来呈现生活的变化,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教师小结:是的,美好可以指向不同的方面,可大可小,每一种美好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愉悦。现在就请同学们每人选择三个选题,可以是教材中提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仿照着“泡泡”的说法,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习作提示中的美好的事物,旨在让学生明确美好的事物可以有很多选择,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交流与分享的兴趣。)
(3)巧用导图,总结思路
教师引导:根据这个思维导图,我们知道了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内容一共包括哪两个部分?
预设1:变美好的事物。
预设2:变美好的原因。
教师引导:“变美好的事物”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是什么呢?
预设1:个人兴趣爱好:读书、游泳、看电影……
预设2:学校学习和生活:运动、朗诵、交友……
预设3:家庭生活:聚会、旅行、郊游……
预设4:性格和品质:诚信、自信、热心助人……
预设5:科技的发展:高铁、智能机器人……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变美好的原因”则可以写愉悦精神、自身成长、社会和谐等方面。
2.指导学生照样子,说一说自己想变成的事物
①学习小伙伴心目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
学习小伙伴1:爸爸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陪我。最近爸爸申请了休息,陪我一起学习和玩耍,我很开心。
学习小伙伴2:高铁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以前我们回一趟老家特别不容易,自从通了高铁,“返乡行”变得方便、安全、快速,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
学习小伙伴3:垃圾分类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人们不再乱丢垃圾,社区垃圾桶臭气熏天的现象不存在了,环境变得更好了。
②我想变成的事物
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说清楚自己心目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自己心目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选则这些事物的理由是什么,并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教师过渡:同学们心目中让生活变美好的事物可真不少,理由也都十分充分。我们应该怎样把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写生动、具体呢?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学一学写作方法吧。
五、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1.怎样把让生活更美好的经历写生动、具体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确定好了话题,就要紧扣话题选择相应的经历。经历决定事例,把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写生动、具体,就是把相应的事例写生动、具体,为突出该事物是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作铺垫。
(1)不同的事例,可以从相同的角度来写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以课文《宇宙生命之谜》为例,在关于不同的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多个探究中,作者紧扣“生命生存的四个必要条件”这一相同的角度来写,经过逐一比对、推测,进而得出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除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不存在生命的结论。
(2)相同的事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以课文《竹节人》为例,作者在写装饰竹节人、给竹节人取外号的乐趣时,都是以玩竹节人这一事例来写的。作者从装饰物和变成物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这一角度,来说明玩竹节人的无穷乐趣,让读者也忍不住心动。
2.怎样把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清楚、深刻
(1)注意事例的条理性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叙述事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是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可以是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或者是地点变化的顺序……
教师提问:上述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预设: 片段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兴致很高,反映出玩竹节人的有趣。
(2)把事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所谓事例的重点部分,就是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个场景,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或烘托、对比等手法,把事情写具体、生动。
教师提问:上述内容,小作者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把事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生动的呢?
预设: 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出作者写作文时信手拈来,把这个场景写得具体、生动。
(2)在事例中体现情感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____让生活更美好”,写自己的经历时要突出自己的情感变化,写出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体现 “让生活更美好”中的“更”和“美好”。
下面以课文《竹节人》为例,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竹节人》这课通过写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表现了孩子们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也在不断地变化,老师也从上课的生气到玩竹节人时的高兴发生了情感的变化这样我们知道,美好不仅是外在的感觉,更是内在的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本单元课文如何“融入情感”的写法,到学生学习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是一个迁移的过程。)
3.借助片段学技法
教师过渡:学习完这么多推荐方法后,我们一起去看看学习小伙伴写的片段吧,边读边分析小伙伴们运用了哪些技法。
片段一
自信能收获糖果。小的时候我十分怕见生人,每次都不愿意出门,即使是去亲朋好友家,哪怕他们拿着糖果来逗我,我也总是害羞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地拽着她的衣角,脸贴着妈妈的衣服,一动也不敢动。
那时,妈妈总会无奈地重复着一句话:“唉!这孩子怕生。”然后试着拉拉我,我就再躲躲。终于有一天,为了一颗从未吃过的糖果,我鼓足勇气,自信地迎上了大人们的目光。我剥开糖纸把糖果放入嘴中,一种说不出的甜在心里滋生……
预设1:动作描写,将“我”见生人时害怕的表现写得十分形象、具体。
预设2:两个时间段的对比,突出了“我”由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
预设3: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自信让“我”的感受更美好。
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继续看一下片段二,边读边思考小伙伴运用了哪些技法,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片段二
妈妈仍然叫我“疯丫头”。其实,我只是以前疯,现在一点儿也不疯。在我的记忆里,三年级以前,书是可以用来当玩具的:课上用作画画的纸,课下当沙包来扔或者当足球踢来踢去。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求助于妈妈。
于是,在妈妈的“逼迫”下,我只能痛苦地坐下来读书。可是,捧着书读哪有拿着书玩舒服呢?“你要么读书,要么跟我去挖地!”我不得不耐着性子开始读书,因为妈妈向来说到做到。
在妈妈的督促下,我渐渐发现,印满密密麻麻的文字的书竟有一番广阔的天地,它给我带来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和书中的革命先辈起浴血奋战,感受着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和诗人一起游走于的大好河山,领略山川湖泊的气势磅礴……从此,我便打开了阅读的大门,踏上了通往书海的小舟,开始为成为更好的自己乘风破浪。
预设1:“妈妈仍然叫我‘疯丫头’。”先以“疯丫头”切入,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我”的“疯”。
预设2:句子“于是,在妈妈的‘逼迫’下,我只能痛苦地坐下来读书。可是,捧着书读哪有拿着书玩舒服呢?”“逼迫”下的“痛苦”与“疯”时的“舒服”,既是情感上的对比,又是心理上的落差,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教师追问:小作者把生活更美好的过程写的很具体,但对人物描写又怎么样呢?
预设:“我和书中的革命先辈起浴血奋战,感受着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和诗人一起游走于的大好河山,领略山川湖泊的气势磅礴……”作者在写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的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较少,使得人物形象、改变不够突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通过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
六、佳作欣赏,学习技巧
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技法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例文《爱,让生活更美好》。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思考完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爱,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生活会更美好……爱,让生活更美好!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爱,有父亲的爱、母亲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母爱。
母爱,往往温柔细腻,是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
记得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晚上发高烧了。母亲知道以后,把她的大衣给我披上,背着我去诊所看大夫。
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雪,母亲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却给我披上了厚厚的大衣。母亲背着我边跑边哆嗦,因为她很冷。看着母亲,我哭了。
到达诊所以后,大夫给我量了量体温,并给我打了针。回到家,母亲为我做饭,又端水喂我吃药,我再次热泪盈眶,紧紧抱住了母亲。
想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又想到平日里我对母亲的大吼大叫,我的心紧紧地揪了一下。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而我却如此回报她。
我心里想着:我以后一定要孝敬母亲,努力学习。
母爱,无微不至;母爱,不求回报;母爱,温柔细腻……母亲为我付出了许许多多,我铭记在心——母爱难忘!
爱,让生活更美好!
各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
预设1:第1自然段开头部分运用一组排比句,新颖别致。末尾一句照应题目,引出下文。
预设2:第2自然段承上启下,点明作文要写的是跟“母爱”相关的一件事。
预设3:第4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预设4:第5自然段抓住环境描写和母亲的动作描写,以及“我”的感受,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预设5:第7自然段写“我”的内心感受,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预设6:结尾与开头及题目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再次深化了文章主题——爱,让生活更美好。
……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习小伙伴的佳作,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对本篇习作方法和技巧的分析,旨在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例文紧紧围绕“爱,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一件极为平凡的小事——“我”生病了,母亲带“我”看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从中感受到了无微不至、不求回报、温柔细腻的母爱,歌颂了人间真情的美好。
七、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为本次习作拟题?
预设1:从课本中选择词语拟题,例如:《微笑让生活更美好》《旅行让生活更美好》。
预设2:结合生活体验拟题,例如:《阅读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
教师引导:写作前拟好提纲,不仅能够厘清写作思路,还能让作文的结构清晰。
出示写作提纲范例,思考:以上提纲都是以什么方式开始的?结尾处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重点引导中间部分怎样把经历写丰富,写奇特,如何做到层次清晰,详略得当。
师生讨论并归纳:
(1)结合生活体验,选择自己深有感触的一个话题。
(2)围绕所选话题,写出它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经历。
(3)把它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
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八、积累素材,动笔写作
教师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如何选择自己深有感触的一个话题。围绕所选话题,怎样写出它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影响。然后学习了怎样把它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写具体。如何让我们的习作语言优美,让我们的文章结构别出心裁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习作素材,请大家读一读。
学生自主阅读习作素材。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把自己心中的好地方形成习作吧。
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例文赏析)
【教学过程】
一、佳作欣赏,全班共评
教师引导:上次课我们一起完成了一篇“_____让生活更美好”的半命题习作,发现了不少好作品,现在请同学进行分享。
1.例文一: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师生共读,读后交流:
这篇文章哪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小作者描写了最普通的美食——拉面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描写真实可感。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行文,叙事完整,中心突出,语言优美,细节描写真实动人,情感抒发自然真实。
2.例文二: 种花让生活更美好
指明学生读,读后交流 :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好在哪里?
预设:
(1)开篇切题。设问开篇,点明主题。
(2)欲扬先抑。这里先写种子的难看,为下面写开花作了铺垫。
(3)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我”种旱荷花的过程。
(4)心情描写。写出“我”迫不及待想让旱荷花发芽的心情。
(5)深化主题。结尾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深化了文章主题。
(6)用词准确。“钻”字形象地表现了小芽顽强的生命力。
(7)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子的特点。
(8)详细描写。对花朵的描写细致入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花朵的美丽。
(9)总结全文。引用老舍的名句,深化文章主题。
教师小结: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叙述了种花的过程,从最初的怀疑到最后的有成就感,我们可以体会到小作者在种花过程中的收获。本文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旱荷花的特点,语言优美。此外,文章在结构上以设问开篇,点明主题;以引用结尾,深化主题,可谓浑然一体。
3.例文三: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
(1)修辞手法 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书的价值突显出来。
(2)交代缘由 小时候妈妈给“我”读书中的故事,这是后来“我”成为书迷的原因之一。
(3)刻画细节 通过对这本书的封面的描写,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4)对比 书中的世界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表达了“我”对书的喜爱之情。
(5)表达感情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教师小结:这篇习作主要写了三个内容:一是小时候妈妈给“我”读书中的故事;二是妈妈送给“我”一本《海底两万里》;三是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三个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层层深入,正是这样的过程让“我”渐渐成为一个小书迷。为了让文章内容更生动,小作者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我”在书的世界中的独特感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欣赏优秀例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写作的方法,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二、小组合作,评议修改
习作原文:旅行让生活更美好
1.小组內自由读习作原文然后依据清单,给出意见。
(1) 我的修改建议是:______。
(2) 这篇文章最吸引我的段落是:________。
组內共同修改习作。
2.出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三、欣赏名家作品
养花
教师诵读,学生欣赏。
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写养花过程中的真实生活体验,表明了养花的乐趣,这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其乐无穷,抒发了作者爱养花、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照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四、相互评价习作
教师引导:文章百改不厌,我们的习作肯定是能够通过修改来变得更好的,我们现在请同桌互换作文,看一看你能够给对方提出怎样的修改意见?
学生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时间5分钟。
五、修改誊抄,完成习作
教师引导:根据刚才的交流所得,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学生誊抄习作。
(设计意图: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是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作的习惯。)
六、拓展交流,主题升华
教师引导:通过这一次习作,同学们有了怎样的心得体会呢?
学生分享心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对“让生活更美好”的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全班同学投票,评出“最佳创意”“最佳选材”“最佳表达”等。
教师总结:在这次习作中,每个同学都获得了成长与进步,每个人都是最佳!
(设计意图:开展主题班会,交流、分享,锻炼、提升,以此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本次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
【例文】
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往往让人垂涎欲滴。飘香四溢的美食实在让人挪不开脚,也移不开眼。今天,我要介绍一种在我看来可以称之为顶级鲜美的食物——拉面。
记得有天早上,我和爷爷奶奶去吃拉面,路过一个街口,一股香味扑鼻而来。顺着香味,我们走进了拉面店里,哟,顾客不少呢!
店里有位年轻的师傅正在拉拉面,只见他左肩微下,右肩上扬,麻利地搓着面团。揉了一会儿面团后,他随手抓过一把面粉撒在面团上,又洒了点儿水。紧接着,他两手抓着面团,甩开双手开始拉拉面。拉面师傅拉着两头,双臂弯曲,迅速地张开又合起来,仿佛手中拉的不是面团,而是弹簧拉力器。不一会儿工夫,面团变得又瘦又长,拉面师傅仿佛在众人眼皮底下变起了魔术,面团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渐渐变得数不胜数,成了粗细均匀的细线。这时,拉面师傅将面条往锅里一放,它们便在水中嬉戏开了。一系列的动作连贯又迅速,可见其功底之深厚。
时间一到,师傅拿出碗,熟练地加上汤料、配料,两根长筷一捞,将面条放入碗中,撒上香菜、葱花,一气呵成,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拉面就完成了。
闻到这么香的拉面,我赶紧点了三份,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一番。不一会儿,三碗拉面就端到了我们的面前。我觉得自己面前的这碗拉面是江中小岛,上面的香菜、羊肉似绿树怪石,汤汁则是一泓江水。哇,这哪里是面,分明是飘香的山水画嘛!一碗面,兼具色、香、味,简直就是人间精品。抵不住这美味,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生活中,美食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品味,去想象,你就会发现:美食让生活更美好。
种花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种花!”因为种花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那是四年级的时候,邻居王阿姨送给妈妈几颗旱荷花的种子,妈妈让我自己种下去。望着比黄豆还小的种子,上面还布满皱纹,我不禁嘀咕:“这么难看的种子,能开出漂亮的花朵吗?”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到花盆里,在上面盖好土,浇足了水。我双手捧着花盆,就像捧着宝贝似的,轻轻地放在阳台上有阳光的地方,让它沐浴温暖的阳光,早日发芽。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我几乎每天都跑到花盆那里看看,可是它似乎故意与我作对,毫无动静。我跑到妈妈那里询问原因,妈妈告诉我,旱荷花的种子表皮坚硬,发芽会慢一些。十多天过去了,我惊喜地发现花盆中露出了一点儿绿色,两根嫩芽钻了出来。我赶紧拿来水壶,给它们喷点儿水,小苗“咕嘟,咕嘟”地喝着,好像在对我表示感谢。
渐渐地,嫩芽越长越大,变成一个个碧绿的小圆盘。叶子上面的叶脉清晰可见,整个叶面洁净光滑,犹如一把把小伞,可爱极了。叶子越长越多,花盆中变得郁郁葱葱。只要一写完作业,我就会静静地趴在阳台上,默默地观察它们。我倒要看一看这么难看的种子是怎样开出漂亮的花的。
又过了一个星期,旱荷花的茎上终于长出了一个红色的小花苞。它犹如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偷偷地躲在叶子后面。它慢慢地舒展开美丽的花瓣,我数一数,有五片呢,其中两片末端有黑色的细纹。红色的花瓣中间是一簇黄色的细丝,花瓣外面包着几片细长的橘色的花片,真好看!远远望去,花瓣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生机。花开得越来越多,红绿相间,美不胜收。
老舍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的确,在养花的过程中,等它们发芽,看它们慢慢长大、开花,我真有一种成就感。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书是神秘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珍宝;书是知识的海洋,使无知的人变得博学多才;书是忠实的朋友,默默地给予我帮助和支持。我爱读书,甚至爱到痴迷的程度。
我隐隐约约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总会把我抱到她的腿上,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一篇一篇地读给我听。我静静地坐着,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每当妈妈讲到精彩之处,我就会使劲地拍手,那一刻,妈妈总是欣慰地看看我……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文字书——《海底两万里》。一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条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围着鱼形的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入它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接下来的几周,这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 ,晚上陪我睡觉,它简直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开始,我的嗜书情结便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书的世界。书中的世界真美妙,那是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还要丰富、奇妙。《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它们像旋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令我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书陪我度过了欢乐的时光,书成了我终生的朋友,书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