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应用文的修改 课件(共33张PPT)-《应用文写作技能与规范(第2版)》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应用文的修改 课件(共33张PPT)-《应用文写作技能与规范(第2版)》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章 应用文的修改
开场白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这是古人的写作经验之谈。绝大多数的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就应用文的修改来说,我们可以从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三个层面进行修改。
第六章 应用文的修改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主要内容
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尽管应用文的撰写者在观察、调查、构思时已对客观事物做过调查、研究,起草时又进一步做了研究,但是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复杂的,要做到对其认识深刻,反映恰当,则需要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不断打磨、反复修改。下面从主旨的检查和框架的修改两个方面谈谈应用文宏观结构的修改。
引言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主旨,指的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文章的主旨,是指在文章中通过有组织的文字表现出来的目的,能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思想、观点和倾向。就应用文来说,主旨就是行文目的和意图。作为公务活动中的应用文,公文都是出于实际的应用目的而制发的,因此,撰写者应在公文中直截了当地反映主旨。
一、主旨的检查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一)检查内容的合法性
公文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属于奉命写作,不能随意发挥。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公文起草的基本要求。就公文的修改来说,政策的核查尤为重要,绝不可掉以轻心。核查的重点是检查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检查涉及法律法规之处有无疏漏或谬误等。
一、主旨的检查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二)检查观点的正确性
所谓观点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切合实际需要,讲求实效。具体来说,我们检查公文的基本观点是否做到了把握现实,预测趋势,还不违反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在肯定先进、否定错误时,是否做到客观公正、态度鲜明;在提出措施办法时,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文章的基本观点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不片面、不过激、不把话说满或说死。
一、主旨的检查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三)检查主旨的显豁性
公文是党和国家机关在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方面表达意志、传递策令的书面手段,是以文辅政的重要载体,因此公文的主旨一定要简洁明了,具有显豁性,一看便知,一读便懂,便于执行。公文的主旨要在文中显著位置直白地表达出来,力争把话挑明,可以通过各级标题或使用字体加粗等方式显露出来。
一、主旨的检查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如果说文章的主旨如同人的灵魂,那么文章的结构就如同人的筋骨。文章的整体框架可视为宏观结构。文章的宏观结构应该在构思阶段予以确立,但在实际写作中,有时因篇幅限制、段落安排、材料取舍等原因,可能会致使文章的框架不尽合理,结构不紧凑,逻辑不严密等,因此,文章框架的修改是很有必要的。
二、框架的修改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一)布局是否合理
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应用文的质量。应用文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严谨,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也是反映撰写者思路是否清晰的问题。撰写者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开始不可能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在写作过程中,思路会逐渐清晰,认识会逐渐深入,在文章结构的安排上就可能需要进行微调。
二、框架的修改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一)布局是否合理
就宏观结构的修改而言,我们需要检查文章各部分的布局是否合理,前后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或常理,各部分之间构成什么结构关系,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顺序结构,还是因果结构。例如(见教材)。
二、框架的修改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二)层次是否合理
在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中,层次是比段落大一级的构成单位。层次的安排侧重于思想内容、写作思路,属于宏观结构;而段落侧重于对一个自然段的文字表述,属于中观结构。一般来说,层次由一个或多个段落组成。在表现形式上,层次可以用序号或序数词来标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
二、框架的修改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检查文章层次是否清晰时,重点要看文章的各层次是否围绕主旨构成一个整体,各层次之间是否合乎逻辑,各级标题(纲目)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流畅,首尾是否呼应等。
二、框架的修改
第一节 宏观结构的修改
(一)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修改
文章的谋篇布局涉及段落的起承转合,段落之间的先后顺序体现出撰写者的逻辑思维。如果逻辑混乱,文章就会杂乱无章,行文如一盘散沙。一篇应用文要分几部分,每个部分要分几个自然段,每段大约使用几个句子,都需要合理安排,做到详略得当,篇幅均衡,四平八稳,文章才能立得住。在整篇文章中,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段落”在篇章和句子之间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段落的修改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一)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修改
修改应用文时,要检查前后段落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分段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的篇幅是否均衡,逻辑是否清晰,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举例,详见教材)
一、段落的修改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二)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修改
每个自然段之间过渡要自然,行文要流畅。每个自然段一般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的,段落内部的句子也要安排得当,逻辑关系清晰。针对每个段落的修改,重点要检查每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否恰当,句子之间的逻辑是否严密。在应用文中,段落内部各个句子之间的常见结构关系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且以总分式结构居多。 (举例,详见教材)
一、段落的修改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为了撰写应用文而采集的,用以提炼、确立、表现写作主旨的事实和理论。文章应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对材料的修改应包括对材料的适用性、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复查,如有不符合实际或者与主旨无关的材料,应该修正或调整,甚至需要重新选材。事迹材料、经验类简报、述职报告、演讲稿、发言稿、总结等文书的写作,材料的处理都十分重要。
二、材料的处理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一)检查虚实关系是否得当
应用文写作中的虚实关系主要体现在文章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上。用观点统领材料,用材料支撑观点,以及对观点做必要的阐述、说明、论证,是做到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的基本写法。
二、材料的处理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二)检查材料顺序是否得当
材料是用来表现主旨的,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相统一,还需要和谐地组织材料,使用恰当的顺序呈现材料,才能使材料与观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文种对材料的呈现顺序有不同的要求。检查、修改材料时,还需要检查材料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
(举例,详见教材)
二、材料的处理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三)检查点面结合是否得当
材料的取舍应着眼于材料的代表性、典型性,尽量做到点面结合。安排材料时,不能堆砌材料,否则会淹没文章的观点,导致主旨不集中、不突出,所以应删掉那些不具代表性、与主旨关系不够贴切的材料。
(举例,详见教材)
二、材料的处理
第二节 中观结构的修改
语句层面的结构,一般涉及主、谓、宾、定、状、补等句法成分的搭配,分句之间的衔接。就应用文写作来说,不追求华丽的词藻,而要做到简洁、朴实,句子的使用要符合应用写作的文体要求和语体特征。
一、语句的推敲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一)检查句子使用是否准确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语法是使词汇材料有机组合的规则。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写出文从字顺的语句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在句子的使用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在遣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符合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举例,详见教材)
一、语句的推敲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一)检查句子使用是否准确
检查句子使用是否准确包括很多方面,如句子是否有语病、有歧义,句义是否显豁,遣词造句是否得体,句子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过渡是否自然,语气是否顺畅,等等。
检查句子使用是否准确,是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的。
一、语句的推敲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二)检查修辞手段是否得当
消极修辞是指为适应题旨情境需要,利用常规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明白、准确、通顺的一种修辞手法。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主要运用于科学语体、公文语体、诠释性文字和平时的商谈,也称规范修辞。积极修辞是指为适应题旨情境需要,积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和相关因素,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语句的推敲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应用文写作一般不采用文学性语言,不追求积极修辞,讲究消极修辞。消极修辞的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明确
(2)词义明确
(3)语句通顺
(4)语言平稳
(5)布局严谨
一、语句的推敲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一)检查文字表达是否规范
1.检查引用公文是否规范
在公文写作中,为了说明制发公文的根据或缘由,使其内容更加具有权威性或针对性,往往需要引用有关机关或部门已经发布的公文。在引用或引述公文时,常常出现不规范现象。引用公文时,一般应遵循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的原则。(详见教材)
二、表达的规范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2.检查简称是否规范
公文写作中经常会碰到机关(单位)名称的表述问题,涉及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标题、正文、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等格式要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多次提到“规范化简称”,如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在“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中都提到“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二、表达的规范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3.检查数字使用是否规范
在应用文中,数字的合理使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准确的数字抵得上很多说明性的文字,有利于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使用数字时,应当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的要求,详见第四章写作攻略部分的“公文中的数字用法及其规范”。
二、表达的规范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二)检查标点符号是否规范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表意明确的重要辅助手段,标点符号的误用可能导致歧解或使文意不畅。有些人习惯一逗到底,有些人不会合理使用顿号,这些都不利于表意的准确性。逗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其基本用法是表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一般都用逗号。顿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二、表达的规范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二)检查标点符号是否规范
另外,我们用电脑进行写作时,还需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注意全角符号和半角符号的区别。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详见《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二、表达的规范
第三节 微观结构的修改
(第六章的写作攻略,详见教材)
一、应用写作的修改方式
二、应用写作的遣词造句
三、应用写作的语体特征
四、正式语体的表达技巧
【写作攻略】
第六章 应用文的修改
思考与练习题(见教材)
【课程写作训练要求】
第六章 应用文的修改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