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业成本法 课件(共19张PPT)- 《成本会计》同步教学(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章 作业成本法 课件(共19张PPT)- 《成本会计》同步教学(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9章 作业成本会计
第一节 作业成本的意义及核算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及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业成本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作业成本的相关概念;
3.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4. 理解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5. 掌握作业成本的一般核算。
第一节 作业成本的意义及核算的理论基础
一、作业成本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一、作业成本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1、科勒教授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首先提出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2、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人产出会计》,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
3、从1987年至1989年春,芝加哥大学的罗宾·库珀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从而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4、作业成本法正是适应了社会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它能够弥补传统成本计算法存在的缺陷,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1、作业成本法(ABC),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
2、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产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 ;
3、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
4、成本动因,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其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或作业;
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消耗了资源,产品又消耗了作业,即产品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又导致成本的发生。强调的是成本的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利用因果关系),以弥补传统成本计算集中分配(基本上忽略了因果关系)的不足,如下图所示:
在企业内部,上面的箭头表示成本计算与形成过程,下面的箭头表示资源消耗过程
企业内部


市场
市场
外部顾客
外部顾客
作业
成本对象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在企业内部,上面的箭头表示成本计算与形成过程,下面的箭头表示资源消耗过程
第二节 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一、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二、确定资源动因,以作业中心建立作业 成本库归集费用
三、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象
四、作业成本核算总流程图
一、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首先是确认作业,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作业分析,找出生产经营中的各项作业,并列入若干关键的作业属性。作业的区分,理论上当然是越细越好,但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公司常根据重要性原则确认其主要作业,然后以主要作业为主体,将同质作业合并建立作业中心。
二、确定资源动因,以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归集费用
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资源动因揭示了资源耗费分配给不同作业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库或明细账的依据。故可根据资源动因,将所有间接成本归集到所确认的成本中心,从而建立作业成本库。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作业成本库时,应保证库内所归集的成本的同质性,即库内所归集成本的变动可有共同的成本动因来解释。
三、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象
同样由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知,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的基础,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故根据作业动因,可将上一步骤作业成本库归集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象,从而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劳务的价值。
四、作业成本核算总流程图
总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单
产品成本计算单
间接成本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作业中心A
作业中心B
作业成本计算单
作业成本计算单
作业成本分配率
作业成本分配率
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核算流程图
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及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二、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1、基于作业的客户成本计算
2、基于作业的供货商成本计算
2、作业成本法的缺点
a:在成本动因的确定上,需人为进行判断,主观性较大,且有时因果关系复杂难以确定;
b:在具体推行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似是而非性;
c: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历史的,根据今天作业成本法而做出的可能是好的决策,但在下个时间一些作用因素改变后看起来也许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d:实施作业成本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会超过其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e:不能推导出预期成本的水平,也不能提供生产前和生产后业务活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方面的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的评价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a:由于强调成本的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故产品成本计算有较高的精确性,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可靠性;
b:基于因果关系的成本动因的确定,提供了一组作业数量基础的非财务性业绩计量,可用以反馈出常规过程的有效性;
c:还可用于企业供应链成本的分析,便于管理者作出客户结构决策
本章小结:
作业成本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汁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个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作业成本法原理,首先是将成本追溯到作业,然后再将作业追溯到产品;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2)确定资源动因,以作业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归集费用;(3)确定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至成本计算对象;
作业成本法不仅能应用于产品成本计算,提高其准确性,还可用于确定企业客户和供应商的成本,从而便于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
思考题:
1、试述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意义。
2、试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3、试述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
4、试述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方法的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