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成本控制与考核 课件(共30张PPT)- 《成本会计》同步教学(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章 成本控制与考核 课件(共30张PPT)- 《成本会计》同步教学(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14章 成本控制与考核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第二节 分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第三节 成本考核概述
第四节 责任中心与责任成本考核
学习目标:
1.了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广义成本控制的内容
3.结合前面章节相关内容掌握成本控制的主要理论方法
4.了解成本考核的概念和作用
5.掌握责任中心的概念和责任成本考核的内容方法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
二、成本控制的意义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四、成本控制的分类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
所谓控制,就是按既定的条件和目标,对于一项过程或系列事件施加影响,使其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行为。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任何一个控制体系,都应由施控系统和受控系统两部分组成。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包含前馈控制和后馈控制。我们这里讲的是广义的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意义
(一)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
(二)成本控制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核算,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三)成本控制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成本控制实现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
2.可控性原则:可控性原则是实行成本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前提 。
3.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就是成本控制主体对于发生的控制标准以内的可控成本不必逐项过问,而应集中精力控制可控成本中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例外”性差异。
四、成本控制的分类
(一)按照成本控制的时间分类
按照成本控制的时间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
(二)按照成本控制主体实施成本控制的方式分类
按照成本控制主体实施成本控制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自我控制和对外控制。
(三)按照成本控制对象分类
成本控制对象是指成本控制主体实施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新产品设计试制成本、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以及各项期间费用。
根据不同的成本控制对象可以将成本控制划分不同类别。
(四)按照成本控制要求分类
按照成本控制要求分类,一般可以将成本控制分为绝对成本控制和相对成本控制。
第二节 分阶段成本控制方法
一、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二、事中成本控制
三、事后成本控制
一、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一)目标成本的测定
目标成本:是指产品设计成本的控制标准,它必须在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革新设计开始之前准确的加以测定。在目标成本的测定过程中,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测定。目前实践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扣”法
先确定产品销售的目标利润,然后用产品的预计价格减去税金和目标利润,得到的余额作为产品的目标成本。
2.最小平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系列产品,是利用系列产品中各具体规格产品的成本与本系列产品共有的某种特性的线形函数关系求某种特定规格产品的目标成本。
(二)设计成本的计算
设计成本是指新产品在正常投产后的成本,在新产品的设计方案完成后就要对其设计成本进行计算,然后将其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以决定设计方案是否可行。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按产品的成本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测算设计成本。
(三)设计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比较
在对产品的目标成本和设计成本进行测算后,应将两者进行比较,以决定设计方案是否可行。
(四)确定工艺方案阶段的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方案确定以后,要按照设计要求制定工艺方案,亦即研究用什么方法进行加工制造,以便同时满足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的要求。
工艺成本是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的变化通常受到技术设备先进程度的制约。
二、事中成本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指成本发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有两层含意:
一是对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
二是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方面、各环节的成本耗费的控制。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控制
1.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
2.原材料使用成本的控制。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
1.“量”的方面;2.“价”的方面。
(三)制造费用成本的控制
一方面应像控制直接人工的耗用量一样,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实现,另一方面则应制定合理的制造费用预算,
(四)期间成本的控制
三、事后成本控制
事后成本控制主要是由会计部门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支出与所采用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汇总、分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并将有关差异的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有助于改进不足,巩固成绩的成本控制过程。
第三节 成本考核概述
一、成本考核的意义和原则
二、成本考核的分类和内容
一、成本考核的意义和原则
(一)成本考核的意义
1.评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2.评价有关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激励责任中心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二)成本考核的原则
1.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2. 以国家的政策法律为依据
3. 以企业的目标成本为标准
4. 以完整可靠的资料为依据
5.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二、成本考核的分类和内容
(一)成本考核的分类
1.财务指标考核和非财务指标考核
2.数量指标考核和质量指标考核
3.单项指标考核和综合指标考核
(二)成本考核的内容
在我国,从成本考核的主体和范围来看,成本考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成本考核;二是企业内部的成本考核。
第四节 责任中心与责任成本考核
一、责任中心
二、责任成本
三、责任成本的核算
四、责任成本的考核
一、责任中心
在分权管理的条件下,企业为了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通常都要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其内部合理地划分责任单位,承担经管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在成本会计中,这种权责范围就是各个责任单位能够对其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控制的区域,叫做“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的类型
责任中心一般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种类型:
1.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指责任人只对成本负责的单位,通常成本中心没有收入来源,因而无需对收入、收益或投资负责。
2.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指责任人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的责任中心。
3.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有权进行投资的单位,其责任人既要对成本、收人、利润负责,又要对全部投资或资产的使用效果负责。
二、责任成本
责任成本是指由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各项可控成本之和。
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责任中心能预知将要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2)责任中心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控制各种成本费用;
(3)责任中心通过一定的计量手段能确切计量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责任成本”是以特定的责任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费用的,其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
“产品成本”则是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费用的,其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
三、责任成本的核算
责任成本的计算与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两个不同的核算体系,根据责任成本核算的特点,应建立责任成本核算体系,以保证责任成本计算的顺利进行。责任成本核算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1)责任中心的明确划分
(2)选择责任成本核算模式
(3)根据责任成本计算的要求搞好各项基础工作
(4)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
四、责任成本的考核
责任成本考核工作主要有:
(一)编制和修订责任成本预算
(二)确定责任成本的考核指标
(三)业绩考核评价
本章小结:
成本控制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包含前馈控制和后馈控制。
成本考核是对成本目标执行情况及成果的考察,它既是成本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中划分责任中心,并对责任成本进行核算和考核是成本考核的重要内容。
思考题:
1.成本控制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2.广义的成本控制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3.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包含哪些主要的步骤?各有什么控制方法?
4.什么是事中成本控制?主要的事中成本控制理论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成本考核?它具有哪几方面的意义?
6.什么是责任中心和责任成本?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有哪些区别?
7.如何进行责任成本的考核?
8.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否可以结合计算?原因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