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飞进诗里的小生灵1(《绝句》《惠崇春江晚景》)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草堂浣花溪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慧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显现了面中江南早春景色。2.学习目标确定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古诗描绘的景象。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诗意并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难点: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自然之美。4.学习评价设计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得分生字词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朗读古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能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古诗描绘的景象。 ☆☆☆☆☆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导入:春天来了,美丽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自古就有许多诗人用文字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感悟春天的美好。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走进诗歌的花园,学习第一课《绝句》和《慧崇春江晚景》,看看杜甫和苏轼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一、交流有关春天的古诗。 预设:《春晓》 孟浩然 《咏柳》贺知章 《村居》高鼎 《江南春》杜牧 活动意图说明:由描写春天的古诗导入,奠定本课感情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环节二:学习《绝句》一、初读两首诗歌,感受节奏 (一)同桌互读、正音。 (二)指名读诗,检查自学。 (三)仔细观察“融、燕、鸳、鸯、惠、芦、崇、芽”这几个字的结构,重点指导书写。 二、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一)解释诗题:什么是《绝句》?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诗人简介;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与李白合称“李杜”。) (三)借助插图、注释,想象画面。 1.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 师:杜甫的诗“诗中有画”,请大家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找一找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想一想这到底是怎样一幅“鸟语花香”的画面。 总结:迟日、江山春风、花草、融泥、燕子、暖沙、鸳鸯。 2.小组讨论,结合插图、注释,理解画面内容。 (1)师:结合插图、注释,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吗 生: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 师指导朗读:多么美丽的春景!朗读时应语调轻柔,读出春风的柔和、春景的美丽。 (2)师:请你们说一说,春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香气呢 生: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 师朗读指导:你能富有感情地读出春风的香气吗 (配乐) (3)师:如果你是一只小燕子,在这么美丽的春日里,你会做些什么 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开心、激动…… (4)师:小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还有其他动物在做什么 总结: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香甜!多舒服呀! 3.想象春景,描述画面。 师:齐读诗歌,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总结: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忙碌地衔泥筑巢,描绘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一对的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描绘的是一种静态的美。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可真有趣! 4.再读古诗,指导背诵。 (四)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解题目——知作者——懂诗意——品诗情一、同桌互读,写生字。 二、交流作者信息。 小组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小组讨论。 指名读诗句说诗意。 指名读、全班读,感悟画面。 指名答。 指名读、全班读,感悟画面。 齐答。 齐读,指名描述画面。 十一、背诵古诗。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读诗想象、欣赏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丽,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环节三:迁移运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师:现在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绝句》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七言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一、解释诗题:慧崇是谁 你对这首诗有哪些了解 生: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二、诗人简介:(简介惠崇和苏轼) 三、借助插图、注释,想象画面。 1.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 自由读诗,画出诗里描写了哪些春景。 生:春景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师相机介绍河豚洄游知识。) 2.小组讨论,结合插图、注释,理解画面内容。 ①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的。 (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我从字面理解了“三两枝”的意思是指两三枝桃花。“鸭先知”的意思是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②师:说一说你对后两句诗的理解。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 3.想象春景,描述画面。 师:齐读诗歌,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总结:江边,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萎萵,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 整首诗虚实结合,从江岸——江面——江边,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的美丽图画。 4.再读古诗,指导背诵。一、交流诗题。 二;交流作者信息。 三、小组交流诗中的春景。 小组讨论。 指名读诗句,说画的内容。 指名答。 指名答。 八、背诵。活动意图说明:抓住重点字词,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想象画面,锻炼了学生理解古诗和自学古诗的能力。6.板书设计《古诗三首》 绝句 景物:迟日、春风、花草 动物:燕子、鸳鸯春光无限 惠崇春江晚景 画中景物:竹、桃、鸭、芦芽…… 景中联想:鸭知水暖、河豚欲上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并默写;(必做)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中描写的画面。(选做)8.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再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同时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先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意思。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