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习题课 (下)习题课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上部分中, 我们归纳了第三章的概念、理论与方法等内容,并对关键而又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了讲评. 在“例题分类解析”部分,讲解了:1.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及性质;2.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3.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4. 边缘分布律与条件分布律.习题课(下)内容简介:在下部分中, 在“例题分类解析”部分,讲解:5. 随机变量落入平面区域内的概率计算;6. 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判定;7.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三、学习与研究方法5. 随机变量落入平面区域内的概率例7 已知随机变量X和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求P{X分析本题涉及由概率密度求概率的计算公式解由概率密度求概率的计算公式, 可得本题考查随机变量关系式的概率的计算. 随机变量关系式X在积分区域x0,y>0的交集上计算关于概率密度的二重积分讲评扩展计算质上就是考虑在适当的区域上关于概率密度的二重积分.这里适当的区域是指X与Y的关系式确定的区域和Df的交集,其中Df表示f(x,y)取非零值的区域.这类概率,本用此题的方法计算概率P{2X+1P{X+Y<1}.7. 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例子例8 设(X, Y)的分布律为问当α, β取何值时, X与Y相互独立 βα(2,3)(2,2)(2,1)(1,3)(1,2)(1,1)(X, Y)Pij练习:分析:首先, 由分布律求得边缘分布律解1β+α+p.j+α+ββα21pi.321YX对所有的i, j都要成立. 因此又涉及计算边缘分布律.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需要考虑充要条件故可得方程组解得pij= pi. p.j (i=1,2; j=1,2,3).由于边缘分布满足相互独立的等价条件为, 又X, Y本题考查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边缘分布律的性质.讲评经检验,当j=1,2,3均有pij= pi. p.j成立.因此当X与Y相互独立.时,X时,对于所有的i=1,2;扩展的概念. 强调指出: 这里检验是必须的, 因为α,β仅根据两个方程解得.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其独立性就意味着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是一个非常重要要对所有的i, j都要成立.例9 一电子仪器由两个部件构成, X和Y分别表示两个部件的寿命(单位:千小时), 已知X和Y的联合分布函数为由于题设给出的是联合分布函数, 所以 独立性只需检验因此,需要计算X和Y的分布函数.是否成立.问X和Y是否独立 (2) 求两个部件的寿命都超过100小时的概率α.分析解(1) X和Y的分布函数分别为由于F(x,y)=FX(x)FY(y), 所以X 和Y 相互独立 .(2)本题考查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判定和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问题.讲评判定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可采用检验分布函数关系式F(x,y)=FX(x)FY(y)是否成立, 也可以采用检验概率密度关系式f(x,y)=fX(x)fY(y)是否成立. 本例也可考虑先计算联合概率密度f(x,y), 而后计算边缘概率密度的方法解决.扩展例10 设相互独立的两个随机变量X和Y具有同一分布律, 且X的分布律为PX10求随机变量Z=max{X, Y}的分布律 .8.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这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的问题. Z的可能取值为0,1,然后再分析Z取这些值的概率.分析解由题设知, Z 的可能取值为0, 1 .Y}=0, 即意味着X=0,Y=0. 又由于X 和Y 相互独立, 所以Z=max{X,由对立条件的概率得出故Z=max{X, Y}的分布律为离散型随机变量Z=max{X,Y}的分布律和连续型相比要容易计算得多.主要是分析Z 的可能取值,然后再分析Z取这些值的概率讲评P10Z本题可拓展到考虑Z=min{X, Y},Z=max{2X, Y+1}等的关系式的分布率.扩展均匀 分布,试求Z=X+Y的概率密度 ( 计算结果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Z)表示).例11 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 X服从正态分布, Y服从区间上的Z=X+Y的分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布. 因X与Y相互独立, 故可使用卷积公式直接计算其概率密度. 本题目还需熟悉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分析解由题意知,X的概率密度为Y的概率密度为由卷积公式知, Z的概率密度为作变量代换,可得讲评本题考查了公式本题可拓展到Y服从其它连续型分布, 如另一个正态分布, 或者指数分布; 也可拓展求形如 Z=2X-Y的概率密度.扩展例12 设X与Y相互独立, 且服从参数为的指数分布,求:(1)U=max{X,Y}的概率密度;(2) V=min{X,Y}的概率密度 .直接利用表3-7中公式计算即可.分析X和Y的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分别为解(1) 由于X与Y相互独立, U=max{X,Y}的分布求导, 可得U的概率密度函数为U=max{X,Y}和V=min{X,Y}的分布是两类重要的分布. 要非常熟悉表3-7中罗列的结果.讲评(2) 由于X与Y相互独立, V=min{X,Y}的分布函求导, 可得V的概率密度为数为本题可拓展U=max{X,Y,Z},V=min{X,Y,Z}的分布,其中X,Y,Z分别服从参数为 的指数分布;本题也可拓展为改变条件再求U, V 的概率密度, 例如条件改为X服从均匀分布, Y 服从正态分布.扩展例13 假设一电路装有三个同种电气元件, 其工作状态相互独立, 且无故障工作时间都服从参数为λ>0的指数分布. 当三个元件都无故障时电路正常工作, 否则整个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试求电路正常工作的时间T 的概率分布.记Xi (i=1,2,3)表示第i个元件无故障工作时间, 则T=min{X1,X2,X3}. 实际上可以看作三个元件串联时构成的电路系统.分析记Xi(i=1,2,3)表示第i个元件无故障工作的时间, 则X1,X2,X3相互独立同分布, 其分布函数为解设T的分布函数为G(t). 由于T=min{X1,X2,X3},当t>0时,≤t}当t≤0时, G(t)= 0;所以Z=min{X1,X2}是一类重要分布. 此例是这个基本型的推广. 其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结论“T服从参数为3λ的指数分布”中的“3”是元件的个数.故即T服从参数为3λ的指数分布.讲评本问题可拓展到求T=min{X1,X2,…,Xn}(n≥3)的分布,此时你能立即答出T服从的分布吗?扩展求随机变量Z=X+2Y的分布函数.例14 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1) 当z≤0时, , F(z)=0;因联合概率密度已知, 只需按分布函数的定义计算即可.分析解Z的分布函数为≤z}=≤(2) 当z>0时 ,故所用解题方法完全类同Z=X+Y的知识 . 本题考查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的计算. 当z>0时, 积分区域是如图3-1的三角形区域.讲评图3-1 例14积分区域扩展的分布. 也可拓展到求随机变量Z=X+2Y的概率密度,这只需完成分布函数F(z)对z求导即可. 比较例15题型.本题可拓展到求更一般形如例15 设随机变量X, Y 相互独立, 其概率密度分别为由于随机变量X, Y相互独立, 所以(X, Y)的概率密度为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由于随机变量X, Y相互独立,所以X, Y的联合概率密度易得. 这就变成了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问题. 见例14题型.分析解Z的分布函数为≤≤下面来计算这个二重积分.(1) 当≤0时,即z≤0时(参见图3-2(a)),FZ(z)=0.(2) 当0≤≤1, 即0≤z≤2时(参见图3-2 (b)),(3) 当, 即z>2时(参见图3-2 (c)),图3-2 例15积分区域因此所以Z的概率密度为即本题考查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与例14相比,本题的计算略显复杂.具体解题方法参见例7和例14.本题解法具有通用性,要求读者熟练掌握.讲评本质上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就是随机变量落在给定区域的概率的计算问题此类问题的计算大多需要细致的讨论. 这需要一定的训练和积累. 画出f(x, y)不为零的区域草图, 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确定二重积分的上下积分限.扩展关于一维与多维问题, 这是一个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拓广与提升过程.通常, 一维所研究的问题是简单的基础的问题,而类似的多维问题是对一维问题的扩充与加深.三、学习与研究方法对于一维随机变量, 我们研究了分布函数、分布律和概率密度问题. 在二维随机变量理论中, 我们除了研究(联合)分布函数、(联合)分布律、(联合)概率密度外, 又建立了边缘分布、边缘概率密度、条件分布和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理论.一维与多维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