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习题课下 课件(共45张PPT)-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教学(大连理工·第三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Ch4习题课下 课件(共45张PPT)-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教学(大连理工·第三版)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习题课(下)
习题课分为上、下两部分. 在
上部分中, 我们归纳了第四章的概念、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并对关键而又容易出错的地方作了讲评. 在“例题分类解析”部分, 讲解了: 1. 直接按定义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2. 利用数学期望的性质及常见分布的期望进行计算. 3. 直接按定义计算随机变量的方差; 4.利用方差的性质及常见分布的数字特征进行计算.
习题课(下)内容简介:
在下部分中, 在“例题分类解析”部分,
讲解: 6.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字特征; 7.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字特征; 8. 相关性与独立性问题; 9. 有关数字特征的证明问题. 介绍了学习与研究方法.
6.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字特征
分析
例4.11 设X表示10次独立重复射击命中目
标的次数, 每次射中目标的概率为0.4 , 则
的数学期望
____.

, 得到
所以
本题涉及二项分布及函数的数字
特征.
扩展
本题可扩展到求X(X+1)的数学期望
, 或考虑更为一般的形式
讲评
的灵活应用. 在解题中, 我们经常需要先计算
本题考查方差公式
进而算得方差D(X) .但有时, 如本例也
可倒过来, 借助常用分布的期望和方差来计
算某些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字特征.
例 4.12 设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
分布, 求
分析
本题涉及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数
学期望的计算.

由题设可知X的概率密度
于是
因此,
讲评
本题主要考查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
公式
再次强调指出, 书写时不要出现类似
这样的低级错误.
扩展

随机变量X的函数
数学期望为
使我们可以直接
计算Y的期望, 而不必求其分布.
7.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字特征
的分布律为
例4.13 设

是相互独立且服从同一分
布的两个随机变量, 已知
又设
(1) 写出二维随机变量 (X,Y)的分布律;
(2) 求
分析
本题涉及二维离散随机变量的函数
的分布律和期望 .

(1) 下面实际计算一下
注意到
因此
类似地计算, 可得
的分布律如下表
3
3
2
1
2
1
Y
X
0
0
0
所以
讲评

是两个
重要的随机变量函数. 对于离散型而言, 由独立
通过穷举法即可得到其分布律, 进而可得边缘
分布律及所需数字特征.
(2) 由
的分布律可得关于X的
3
2
1
X
边缘分布律
扩展
本题可扩展成求
等.

例4.14 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

分析
由于概率密度中含有待定参数,
所以应首先根据
求得A.



因此,
于是有
利用对称性,有
由于
所以, 协方差
在二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计算
中,一定要注意二重积分的“有效积分区域”.
同时, 熟悉一些基本的积分结果将有助于提
高我们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速度
和准确性. 如本题中的
扩展
讲评
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二维随机
变量的数字特征.
例4.15 设X和Y是相互独立且服从正态
分布
的两个随机变量, 则
_____.
分析
注意到相互独立的正态随机变量的
线性函数仍服从正态分布, 得 X,Y的分布是确

记U=X-Y, 则
由此可知
讲评
类似本题这样的问题利用正态
随机变量的良好性质可以简化计算.
于是
扩展
本题可扩展成考虑更为一般的
期望问题,形如
以及
8. 相关性和独立性问题
例4.16 设二维随机变量(X,Y)服从二维正态
分布, 则随机变量

不相关的
充分必要条( ).
(A)
(B)
(C)
(D)
分析
本题涉及协方差的计算, 因为
不相关等价于协方差为零.


等价于

不相关,
所以选(B).
讲评
相关系数(相关性)是二维随机
变量的一个重要数字特征.
扩展
本题可扩展为进一步考虑

的独立性.
(A) 不相关的充分条件, 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独立的充分条件, 但不是必要条件.
例4.17 设随机变量X和Y的方差存在且不
是X与Y ( ).
等于0, 则
(C) 不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独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分析
两个随机变量不相关的充要条件是
它们的相关系数为零, 而后者只是两个随机变
量立的必要条件.

因为
故选项(C)正确.
所以X 和Y 不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讲评
注意随机变量X 和Y 的独立性仅是
的充分条件.
扩展
事实上,
分析
本题涉及知识点很多, 包括期望、
方差和相关系数及独立性等.
例4.18 已知随机变量
且X
与Y的相关系数

(1) 求

(2) 求X与Z的相关系数
(3) 问X与Z是否相互独立
为什么

(1) 由于
所以

因此
(2) 由于
所以
(3) 由
知X与Z不相关, 因Z不一定服
从正态分布,( X, Z ) 更不一定服从正态分布,
X与Z不一定相互独立.
讲评
性质, 如“相互独立的正态随机变量的线性
函数仍服从正态分布”, “二维正态随机变
量不相关和独立是等价的”等. 这些结果可
以简化问题的计算.
正态随机变量具有一些非常好的
扩展
.
9. 有关数字特征的证明问题
分析
事实上
就是一个以C为参
数的二次函数.

由于
本题可扩展为考虑随机变量X和
的独立性如何依赖X与Y的
相关系数

例4.19 设X是随机变量, C是常数, 证明
处取得最小值
函数

取得最小值
等号仅当
时成立, 所以


讲评
意义, 即方差
是函数
本题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方差的

处取最小值.
扩展
本问题可扩展为考虑二元函数
的极值问题.
分析
本题涉及随机变量的方差的性质.

由于
所以
从而有
例4.20 证明: 对于任意两个随机变量X和Y,
则有

扩展
关系式
即X和Y不相关.
例4.21 对于任意二事件A,B,
讲评
与数学期望不同,随机变量的方差不
是线性的. 只有当随机变量 X和Y独立或
不相关时才有
称做事件A和B的相关系数.
(1) 证明事件A和B相互独立的充分
必要条件是其相关系数等于零;
(2) 利用随机变量相关系数的基本性质证明
≤1 .
分析
这里定义了随机事件的相关系数,
并讨论了它的某些性质.

(1) 由
的定义可知
即二事件A和B独立. 因此
是A和B
独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2) 考虑随机变量
由条件知,X,Y都服从0-1分布
本题考查了0-1分布的数字特征
的计算. 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 随机事件的
指示函数的作用.
于是
.
这样, 可知随机事件A和B的相关系数就
等于随机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 因此
≤1.
讲评
.
借助于形如
这样一个示性函数将随机事件的讨论巧妙
地转化为关于随机变量的讨论. 这种方法值
得重视. 可以扩充到两个随机事件的指示函数
讨论问题.
扩展
例4.22 设A,B是二随机事件, 随机变量
试证明随机变量X和Y不相关的充要条件是随
机事件A和B相互独立.
分析
本问题涉及随机变量的相关性和
随机事件的独性.


由数
学期望的定义有
注意到 XY的可能取值为-1,1,又
因此
从而
由此可见

故X和Y不相关的
充要条件是A和B相关独立.
讲评
扩展
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以往研究生
考试中曾多次涉及, 参见第三节历年考研真
题详解.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的
概念和随机事件独立的概念. 切记, 相互独立
的随机变量一定是不相关的, 但反之不然.
本题考查了随机变量的不相关的
10. 应用题
例4.23 假设一部机器在一天内发生
故障的概率为0.2, 机器发生故障时全天停止工作. 若一周5个工作日里机器无故障企业可获利10万元; 机器发生一次故障企业仍可获利润5万元; 机器发生二次故障企业所获利润0元; 机器发生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故障企业就亏损2万元, 求一周内企业期望利润是多少
分析
本题涉及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
数学期望. 易知一周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服从二项分布, 而所获利润是它的函数.

以X表示一周5天内机器发生故障天
数, 则X服从参数为5, 0.2的二项分布
于是

以Y表示所获利润, 则
因此
=5.216(万元).
讲评
扩展
正确建立函数关系的能力. 题型是: X服从已
知分布, Y是X的分段函数关系, 计算E(Y).
本题主要考查在实际应用问题中
本问题很具有代表性, 其方法可扩
展到X是其它离散型随机变量.
例4.24 假设由自动生产线加工的某种零件
的内径X (单位: mm)服从正态分布
内径小于10或大于12为不合格品,其
余为合格品.销售每件合格品获利,销售每件不合格品亏损.已知销售利润T (单位:元)与销售零
件的内径X有如下关系:
问平均内径
取何值时, 销售一个零件
的平均利润
最大 并求出平均利润的最大值.
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涉及到随机
变量的数学期望的计算, 又要用到
导数求最值.

由于
所以


销售一个零件的平均利润为
因为


解得
容易验证

的最大值点,即当
mm时, 销售一个零件的平均利润最大,
最大值为
讲评
本题考查的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数学期望的计算. 由于数学期望的计算结果
是 的函数, 因此需要利用导数来确定极
值和最值.
扩展
本问题可以扩展到X服从其它的连
续型分布, 如指数分布等.
12.74(元).
4.3 学习与研究方法
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表述了随机变量X与Y的线性相关程度. 在
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中,
称为事件A和B的相关系数. 事件A和B独立的
充要条件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