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谏逐客书》和《与妻书》比较阅读说课 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谏逐客书》和《与妻书》比较阅读说课 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在人生路口前坚定方向
—— 《谏逐客书》和《与妻书》比较阅读说课
教 板 教 教 任 学 教 教
学 书 学 学 务 情 材 学 反 设 过 方 目 分 分 理 思 计 程 法 标 析 析 念
目 录
一、教学理念
“大单元教学是立足学科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内容和评 价的教学。” ——钟启泉
以单元任务为指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
学 习活动为载体,以恰当的评价为促进手段,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第三个隶属于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的单元。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 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
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 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2.单元文章:四篇互动性较强的社会 交往类实用文
单元主题: “抱负与使命”
单元核心任务: “理解有为之士的抱 负与使命,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争 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
二、教材分析
“使用部编版教材时,应该变教学课文为利用课文。”——温儒敏
第五元
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思格斯
11 谏逐客书/李斯
*与妻书/林觉民
单元学习任务
单元名称 专题课段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
第一课段: 理解“主动 担当、积极 有为”的远 大抱负
第1课时: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聆听伟人的心声
第2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曲深情的挽歌
第3课时: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马克思墓前的讲 话》整合阅读——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理想
第二课段: 感悟“把握 大势,顺势 有为”的人 生追求
第4课时:《谏逐客书》——据理雄辩真英雄
第5课时: 《与妻书》——巾短情长伟丈夫
第6课时: 《谏逐客书》和《与妻书》比较阅读——在人生路口前坚
定方向
第三课段: 学做“胸怀 抱负,勇担 使命”的有 为青年
第7课时: 《“时代、抱负与使命”专题探究》——我学先辈担使命
第8课时: 《演讲稿的写作》——我为青春写华章
第9课时: 《“我们的使命”主题演讲比赛》——我向时代抒壮志
《谏逐客书》意 在劝阻逐客,理足气 盛,辞藻华美; 《与
妻书》旨在劝慰妻子, 情义兼胜,柔婉动人。 两篇文章一为奏疏,
一为家信,是实用文 中的经典。
教学时,既要突 出实用文特点,也要 赏析其“意”之高远 与“文”之高妙。
二、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概览:
通过必修教材中前两个实用文单元及本单元前五个课时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实用文的文体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阅 读理解与表达交流能力。尤其是在第四、五两个课时,学生对
《谏逐客书》 《与妻书》进行了单篇精读,这为本节课的比较阅
读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单元课文经典性强,内容主题颇有深度,创作背景与学
生经历有一定距离,因此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某些任务的完成还需要同学的合作和教师的引导。
∈、学情分析
课时目标:
1.对比阅读,比较两篇课文的文体特点,理解其实用性和针对性。
2.比较品析,聚焦关键性字、词、句,体会文字传递出的语气、态 度、情感等,感受语言的魅力。 (重点)
3.梳理并比较李斯和林觉民的生平,思辨地认识其抱负与使命,加 深对“抱负与使命”的理解,增强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 (难点)
教学重点:品析语言, 体会语言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辉。
教学难点: 辩证理解志士的抱负与使命,增强自身的使命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四、任务目标
巧妙措辞,选取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 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 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 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秦王。文章铺张扬厉,气 势雄浑,颜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
亲友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林 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裹肠, 一面表达对要子的至爱,或直抒胸 臆,或追忆往昔, 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 “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 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诵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线 索,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1.创设情景法
2.对比阅读法
3.诵读品鉴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5.课堂辩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这两篇文章均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 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 疏, 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同,目的各异,要反复诵读,认真 体会二者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语体选择上的差异。
五 、教学方法
奏疏一类公文,往在料对其休政事间友观点,分求实效,因而安精心构思,
学习提示
环节一:情境导入
环节二: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环节三:总结升华
环节四:作业测评
活动一:比较整理,归纳文章实用性特点
活动二:比较品析,体会实用性语言魅力
活动三:比较辩论,感悟“抱负与使命”的价值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导 语 :通过四、五两个课时对《谏逐客书》《与妻
书》的深入学习,我们领略了李斯的胸怀,深刻体会了林 觉民于国于民的大爱和对妻子的深情。本节课我们一起来 比较阅读两篇同为“书”的交际类实用文, 品析语言,深 入理解志士的抱负与使命,学习他们在人生路口前坚定方 向。
设计说明: 勾前连后,创设单元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导入新课。
比较点 《谏逐客书》 《与妻书》
文体 公文奏疏 私人书信
写作目的 让秦王收回逐客成命 与妻永别
写作对象 秦王
妻 子
表达方式 议论为主 “顺情入机” 抒情为主
“献酬心声
22
语气 据理雄辩 以理服大 柔和又满是正气
态度 理性,不卑又不亢 感性,温柔又坚定 以情动大
语体 书面语 口语
环节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比较整理,归纳文章实用性特点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对读两篇文章,自主梳理整合重要信息,实 现“比较文体特点,理解其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并为第 二个活动做准备。
品赏点 《谏逐客书》(品“谏”之彩) 《与妻书》(品“情”之深)



效果
活动二:比较品析,体会实用性语言的魅力
品析关键字、词、句,体会文字传递出的语气、态度、情感等, 感受语言的魅力。 (虚词)
活动支架:
学生自主对读品析,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第一步:对读文章,完善预习
1.抓住“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虚词进行赏析(教师点拨)。 2.自读品析,完善预习成果。
第二步: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分组:奇数组讨论品析《《谏逐客书》语言,品“谏”之彩; 偶数组讨论品析《与妻书》语言,品“情”之深。
2.要求:完成梳理表,制作成任务卡,记录探究成果,然后小 组代表分享,班级交流学习。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
死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
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
人谋永福也。 ”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
纵横英雄气 缱绻儿女情
“ 也 ”——《与妻书》
探究成果:
品赏点 < 走 品赏 点
《速逐客书



而已矣

对偶句散行句
改果 人 木 效 果 效 果
论证有力 句法灵活
品赏点 ∠< 书 7 品赏点
《三 主


2
问合
力人 交

慷慨悲
品赏点
《与 要 书 》
7云

效 果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 品析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和人物思想的光辉。 (教学重点)
理论依据: 思想就是使用语言。 ——朱光潜
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 发展。 ——《课程标准》
品赏点 《谏逐客书》
《与妻书》
字 矣、也、哉
矣、也、乎
词 而已矣、向使、何也
嗟夫
句 对偶句与散行句、排比句
感叹句、疑问句
效果 理足辞雄文采斐然
情义兼胜感人肺腑
第三步:活动小结,补充提升
活动三:比较辩论,感悟“抱负与使命”的价值
结合李斯和林觉民的生平事迹及课文内容,思考两人选择的价值,
选择感兴趣的辩题展开辩论。
辩题1:
正方:李斯谏阻逐客,站位高远,是为了秦国及时止损,早日实现天下统一。
反方:李斯贪恋高官厚禄,他的劝谏是为了保位护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辩题2:
正方:林觉民的革命理想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光耀后世,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推动力。
反方:林觉民的牺牲对中国的发展作用甚微,却让妻儿和父母失去了依靠, 使自己的
家庭陷入绝境。
李斯
人也。”人之贤不
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
无可为建

王乃年斯为长史,听其
为客卿;
目来间秦 人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 皆言秦: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 客。”李斯议办在逐中,斯乃上谏书。
泰王乃除绿客之令,每变斯官,本用其计谁.
自处耳!”
六国皆弱,
为国捐躯的“佛丈夫”,是会小
他仙生命虽短 ,但具有伟大的意义。兽迅曾说“我们从苗以来, 有埋头苦于的人,有拼年硬于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会身求法 的人、 ……虽是等于为带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拖
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林党民这;样的仁人 志士前仆白继,在黑暗中勇敢授系,才有了新中国的国 才有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他是-颗闪耀的明星,他的革命 理想和 崇高精神点亮未来的路,照耀着后世奋勇前进。
王信任,但是他在 之处一
在被迹之列。 泰王收回成 那么 李斯多年的
害六国,已与六国为敌,如果 泰国,
为了保
,且从日后他 ,取媚胡亥来 他确实是
官! 的人,
的选择也是为了保卫护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李斯跟从 学习帝王式
他的 之心可见一,由楚到素也是因为“无可为建功者”,所以, 初衷
立业。逐客 件发生时, 斯的地位正在提中一 卿”,地位己

的,肯更是他最不誓 看到的。

两年后 予郁而
祖父带 .匠 许是
F
辩论成果:
义失败后
上贴
活动三:比较辩论,感悟“抱负与使命”的价值
结合李斯和林觉民的生平事迹及课文内容,思考两人选择的价值, 选择感兴趣的辩题展开辩论。
设计说明
达成目标: 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 辩证地理解两位作者的精 神品质和人生价值,增强自身的使命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发 展辩证思维,传承优秀文化,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
理论依据: “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 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
防护服下的抗疫医护人员 郑州洪水时武警战士的浸泡脚
寄语: “当我追随光,我与光同航!”
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立 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环节三:总结升华
作业:熟读本单元的文章,完成下一课时的“预习任务单”。
第7课时预习任务单
1.围绕“抱负与使命”主题,阅读本单元四篇文章,分析作 者对时代和社会的看法,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填写表格。
2.朗读本单元的课文,了解四篇文章的写作情境, 感知其语 言体式、语言风格,尝试结合典型语句、段落加以鉴赏。
3.关注热点事件,思考时代特点及当代青少年的使命与抱负。
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评价应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 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在具体的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
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环节四:测评作业
七、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谏逐客书》 《与妻书》比较阅读
抱负
使命
理 情
时代
对比阅读打破了单篇教学相对定型的设计模式, 为师生 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审视文本的视角。学生对文本语言 深入品析,探寻异同,在细致品味的过程中拥有更自主化的 学习权利、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课堂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
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对同一文本的阅读速度和理 解程度都不一致,加之课前的预习指导还不足够细致,导 致课堂教学很难兼顾所有学生的发展,未能充分激发所有 学生的潜能, 这成为我下一步努力改进的目标。
八、 教学反思
敬请指正,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