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导论 课件(共95张PPT)- 《财政与金融》同步教学(高等教育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1章 导论 课件(共95张PPT)- 《财政与金融》同步教学(高等教育版)

资源简介

(共95张PPT)
第一章 导论
第三节 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财政职能第一节 什么是财政目录CONTENTS第一节 什么是财政一财政的一般概念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财政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主体国家目标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对象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内容参与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组织财政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马克思(1818-1883)分配依据政治权力国家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形式就是税收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所有者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及工资生产资料(含土地)的所有者劳动力所有者财产权力分配依据财产权力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与再分配,属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环节的一个特殊部分。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既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大圣,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财政是特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剩余产品国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一)财政的产生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也是首要条件。(一)财政的产生经济条件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奴隶奴隶主国家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也是必要条件。(一)财政的产生政治条件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态的变化,财政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发生演化。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二)财政的发展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基础之上的。奴隶制国家财政是奴隶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职能,主要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活动,体现着奴隶主阶级通过国家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关系。(二)财政的发展奴隶制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01军队和战争支出02王室和政权运转的相关支出03农业发展支出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收入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无酬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产品。01战争的掠夺和属地、属国等的纳贡。02(二)财政的发展奴隶制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农民基础之上的。封建制国家财政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国家职能,主要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活动,体现着封建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对农民和其他阶级的剥削关系。(二)财政的发展封建制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01军队和各种强力机关的支出02王室和政权运转的相关支出03农业发展支出及交通水利等经济建设支出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收入01田赋收入03国家专卖收入02税收收入05其他收入04政府借债(二)财政的发展封建制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无产阶级受雇佣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是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国家职能,主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活动,体现着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关系。(二)财政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国家是“守夜人”。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捐税,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维护国防安全、提供公共工程及提供公共服务,并拓展国外市场和对外掠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组织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愈来愈直接地通过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财政收支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二)财政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按照凯恩斯的主张,扩大政府职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有效需求”;采纳供给学派的办法,通过减税和限制货币投放,鼓励投资和储蓄,以增加“有效供给”;重视政府与市场间的相互关系,主张政府与市场之间要实现均衡,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二)财政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之上的新型国家,它既具有国家的一般性(作为主权者或社会管理者),又具有国家的特殊性(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或出资者)。(二)财政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收入不仅有国家(作为主权者或社会管理者)凭借政治权力,以税收形式获得的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收入,而且有国家(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或出资者)凭借财产权力,以国有资产收益形式获得的来自国有经济的收入。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国家(作为主权者或社会管理者)凭借政治权力,以税收形式获得的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收入。国家(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或出资者)凭借财产权力,以国有资产收益形式获得的来自国有经济的收入。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国家财政支出(二)财政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国家主体性财政是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活动。公共性财政活动是国家以立法或行政权力的形式,在规定范围内分配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否则就会被依法制裁。强制性(三)财政的一般特征 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将更加纷繁复杂,财政制度建设的任务仍然非常繁重。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从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四大环节的相互关系出发,以财政内涵于社会再生产分配环节为基础,讨论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理论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消费终点分配中间环节中间环节交换生产起点(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理论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财政与生产的关系问题,财政收支的全部内容必须要推动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全部的财源建设必须以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基础。(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理论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分配受制于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交换和消费,财政分配必须考虑社会交换与消费,并推动社会交换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一)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理论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角度出发,揭示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二)西方财政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国民经济政府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市场,主要责任在于服务市场或干预市场。(二)西方财政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财政理论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私人部门由市场机制所决定,如果市场能够自行有效地运转,那么政府应当置身市场之外;政府的职责是做好市场的裁判员和服务员,即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二)西方财政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财政理论税收会降低居民或企业的收入水平,扭曲价格机制,引起超额负担。优化的税收制度则可以改善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从收入端来说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二)西方财政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财政理论财政支出可能因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增进经济运行的效率。优化的财政支出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不当的财政支出也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效率。从支出端来说 三、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二)西方财政理论关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财政理论第二节 财政职能一维护国家的职能二三四五配置资源的职能分配收入的职能稳定经济的职能监督管理的职能引子维护国家的职能是财政的本源性职能,是政府政治职能在财政领域的反映,其根本目标是保障政府存续和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引子配置资源、分配收入、稳定经济的职能是财政的经济性职能,是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财政领域的延续与体现,其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子监督管理的职能是财政的管理性职能,是弥补政府失灵和完善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其目标是抑制财政活动参与者的机会主义倾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维护国家的职能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维护政府的存在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和职责。一、维护国家的职能保障政府存续和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一)目标一、维护国家的职能为维持政府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01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02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03(二)实现路径二、配置资源的职能配置资源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引导人力和物力的流向,促进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功能与职责。二、配置资源的职能消除垄断提供公共产品克服外部性控制风险和不确定性(一)目标二、配置资源的职能一是通过财政预算直接将资源用于国防、外交、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克服市场失灵,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二)财政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配置资源的职能二是通过财政投资直接将资源配置于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二)财政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配置资源的职能三是通过财政投资直接将资源配置到投资大、风险高,正外部性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二)财政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配置资源的职能(三)财政对资源的间接配置一是通过税收、罚款、财政补贴等 手段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二、配置资源的职能二是通过税收政策或财政补贴政策,引导人才和物力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中西部地区,促进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的不断优化。(三)财政对资源的间接配置三、分配收入的职能分配收入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占有、使用来调整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与职责。三、分配收入的职能影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与利益格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目标三、分配收入的职能一是政府通过直接课征于民众的税收来实现收入再分配。(二)财政对收入的直接分配三、分配收入的职能二是通过面向贫困阶层的转移支出计划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二)财政对收入的直接分配三、分配收入的职能一是通过提供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消除文盲,控制疾病,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及其在市场交易中的竞争力,实现一定程度的起点公平。(三)财政对收入的间接分配三、分配收入的职能二是通过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地区间的利益格局,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而影响不同地区间居民的收入与福利水平。(三)财政对收入的间接分配三、分配收入的职能三是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或财政补贴政策,调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并进而调整社会各阶层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三)财政对收入的间接分配四、稳定经济的职能稳定经济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总量平衡,并适度增长的功能与职责。四、稳定经济的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一)目标四、稳定经济的职能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及其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平衡。(二)实现路径五、监督管理的职能监督管理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对财政资金运动进行监督、控制,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的功能与职责。五、监督管理的职能抑制财政参与者的机会主义倾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一)目标五、监督管理的职能建立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财政决策机制强化财政决策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强化对财政决策执行结果的审核(二)实现途径第三节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财政理论现代财政理论早期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算术赋税论威廉·配第(1623-1687)(一)西方早期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德国官房学派将财政视为公共事务的重要分支,主要从国家管理者的角度探讨财政问题。(一)西方早期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柯尔培尔将征税比喻为拔鹅毛的艺术,认为既要拔得多,又要不使鹅叫。柯尔培尔(1619-1683)(一)西方早期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1723-1790)(二)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在税收方面提出了“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原则。亚当·斯密(1723-1790)(二)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在财政支出方面提出了厉行节约原则。节约从点滴做起亚当·斯密(1723-1790)(二)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在财政收支平衡原则方面提出了“量入为出”的原则。亚当·斯密(1723-1790)(二)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亚当·斯密(1723-1790)第四,在财政目标方面,认为“廉价政府”应成为财政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二)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李嘉图穆勒西斯蒙第(二)古典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大多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探讨的,重点分析赋税、支出和公债等有限的范畴。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与古典经 济学的破产,以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必要性的凯恩斯主义及相关理论应运而生,而财政理论则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发展。(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个人主义的国家观强调个人利益,认为个人是独立的经济个体,是能够自主判断是非和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 。以个人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形成了著名的政府机械论。(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全体主义的国家观强调集体利益,认为国家能够并应该通过财政活动干预经济。以全体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形成了著名的政府有机论。(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早期的个人主义国家观与全体主义国家观泾渭分明,但现代政治与经济实践则表明二者之间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财政政策应从传统的预算平衡概念中解放出来,走向主动的、积极的赤字预算,以此刺激社会经济活动增加国民收入。凯恩斯(1883-1946)(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学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凯恩斯(1883-1946)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经济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政策走向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学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阿尔文·汉森(1887—1975)补偿财政政策主张政府根据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主动调整财政收支、改变社会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是相机选择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学理论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公共产品理论意奥财政学之公共产品理论萨缪尔森与马斯格雷夫公共产品理论布坎南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的诞生及发展,大大丰富了财政学理论的内容,并使财政理论从偏重收入侧的分析转为对收入和支出并重的分析。(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现代西方财政理论的新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税收理论税收负担及税负转嫁理论、超额负担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精细化,而最优税收理论更是异军突起。无论是以拉姆齐规则为核心的最优商品税理论,还是最优所得税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税制改革进程。(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现代西方财政理论的新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尼斯坎南(William A. Niskanen)、唐斯(Anthony Downs)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中位投票人定理、政党、官僚、选民及利益集团的行为和影响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财政理论的内容。(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现代西方财政理论的新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在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进程中,学界不断突破原有研究工具、研究框架和研究领域的限制,开始综合运用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分析方法对财政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促进了公共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化,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财政学的发展。(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财政理论现代西方财政理论的新发展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在以封建制为核心的治国理政过程中,我国并未形成规范的财政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期,随着留学生归国队伍的不断扩大,我国逐步引进了英美财政学体系。(一)新中国建立之前的财政理论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货币关系论价值分配论国家资金运动论(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理论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价值分配论(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理论财政的本质是国家以价值形式进行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国家资金运动论财政的本质就是国家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1913-1997)在众多“国家分配论”者中,许廷星教授于1957年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分配论”,是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许廷星(三)国家分配论主流学派地位的形成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1913-1997)财政学的对象是国家关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的分配关系,简单的说,也就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中国家对社会的物质资料的分配关系。许廷星(三)国家分配论主流学派地位的形成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1960年代, “国家分配论”与“价值分配论” 、“国家资金运动论”和“剩余产品价值决定论”等相互交锋,并在热烈的讨论中不断完善,从而初步奠定了“国家分配论”在中国财政学界的主流地位。在“国家分配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毅、邓子基等老一辈学者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毅(1917-2010)(三)国家分配论主流学派地位的形成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分配论社会共同需要论剩余产品分配论(四)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理论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公共财政论的理论基础是契约论的国家学说,它认为国家的创立是民众通过协议订立契约的结果,是按照人们的自觉意图形成的。公共财政论认为,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根本理由,提供公共产品是财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要,将公共财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运行的基本模式(或类型)。(五)公共财政论的兴起与发展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财政的公共性是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当然“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才真正取得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学界越来越倾向于“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不是直接对立的,而是相互兼容的关系。财政理论界的这场争论不仅使人们对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公共财政论”的认识更加清晰和具体,而且使人们对“国家分配论”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五)公共财政论的兴起与发展二、当代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共十九大再次强调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学界进一步讨论了现代财政与公共财政及国家财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借鉴英美财政学理论、欧洲大陆财政理论完善我国财政理论的路径。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