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课件(共17张PPT)- 《中小微纳税会计》同步教学(机械工业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课件(共17张PPT)- 《中小微纳税会计》同步教学(机械工业版)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即B2C)进口税收政策
1.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2.购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个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实际交易价格(包括货物零售价格、运费和保险费)作为完税价格;
3.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或物流企业可作为代收代缴义务人。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4.自2019年1月1日起,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5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6000元。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  
5.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自海关放行之日起30日内退货的,可申请退税,并相应调整个人年度交易总额。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1.出口货物退(免)税仅限于增值税、消费税;
2.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3.免税是指在某一环节免税;
4.退税是指退还出口前已纳税款,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予以退还。
二、出口和跨境业务增值税的退(免)税和征税
基本政策 适用企业 适用的货物
出口免税并退税 (1)生产企业 (2)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 (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出口货物、提供修理修配劳务。
(2)外贸企业:收购后直接出口或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
出口免税不退税 如小规模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货物 如免税货物出口等
出口不免不退 委托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非生产企业、商贸企业 (1)出口原油
(2)禁止出口的其他货物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一)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
“免、抵、退”计算方法——生产企业适用
“先征后退”计算方法——外贸企业适用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二)增值税“免、抵、退”税的计算
1.“免、抵、退”税的含义
“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出口销售环节增值税(即出口环节零率);
“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2.计算方法
采用四步:
(1)“免税”: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即出口货物不计算销项税额;
(2) 当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时, 就需“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3)“抵税”: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剔税”数额)-上期留抵税额
大于0:本期应纳税额;小于0:进入下一步。
(4)“退税”
①“尺度”: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②“比较”:确定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相比,谁小按谁退),并确定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下期留抵税额
【例2-1】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6%,退税税率为13%。
  2018年5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4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44万元通过认证。上期末留抵税款5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6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1)“剔税”: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6%-13%)=6(万元)
(2)“抵税”:当期应纳税额=100×16%-(44-6)-5=16-58-5=-27(万元)
(3)“退税”:
①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②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26(万元)
③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该企业当期免抵税额=26-26=0(万元)
④ 5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为=27-26=1(万元)
【例2-2】续【例2-1】,2018年6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2万元通过认证,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6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1)“剔税”: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6%-13%)=6(万元)
(2)“抵税”:当期应纳税额=100×16%-(32-6)-1=16-26-1=-11(万元)
(3)“退税”:
①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②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
③当期免抵税额=26-11=15(万元)
(1)“剔税”: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00-100)×(16%-13%)=3(万元)
(2)“抵税”:当期应纳税额=100×16%-(32-3)-6=-19(万元)  
(3)“退税”:
①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出口货物的退税率=(200-100)×13%=13(万元)  
②应退税额=13(万元)
③企业免抵税额=13-13=0(万元)
④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19-13=6(万元)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三、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和应税行为增值税免退税的计算
1.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以外的货物:
应退税额=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税率
2.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
应退税额=委托加工修理修配的增值税退(免)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税率
3.外贸企业兼营的零税率应税行为增值税免退税的计算:
应退税额=外贸企业兼营的零税率应税行为免退税计税依据×零税率应税行为增值税退税率
任务5 增值税出口货物退(免)税及操作
【例2-3】某进出口公司2019年6月出口美国平纹布2000米,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单价20元/米,计税金额40000元,退税税率13%。
计算该企业的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2000×20×13%=5200(元)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