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任务三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即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即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汇算清缴时的差异表现: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利润表法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一、资产的税务处理总原则1.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除盘盈固定资产外,均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2.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二、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项目 计税基础外购 买价+税费+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符合规定的可抵扣不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中)自行建造 竣工结算前支出(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支出)融资租入 约定付款总额:约定总额+相关费用;未约定付款总额:资产公允价值+签订合同发生的相关费用盘盈 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方式取得 公允价+税费改建的固定资产 除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二)折旧的范围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三)折旧的计提方法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平均年限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提示1】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提示2】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2018年6月,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性能与安全度,从国内购入1台安全生产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600万元,进项税96万元,企业采用直线法按5年计提折旧,残值率8%(经税务机构认可),税法规定该设备直线法折旧年限为10年。要求: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安全设备折旧费应调整的金额(四)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最低年限房屋、建筑物 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 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 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 4年电子设备 3年(五)固定资产折旧的所得税处理 情况说明 处理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 折旧应按会计折旧年限计算扣除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 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提示】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已期满且会计折旧已提足,但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尚未到期且税收折旧尚未足额扣除,其未足额扣除的部分准予在剩余的税收折旧年限继续按规定扣除。 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税法确认差异在会计上的处理方法所得税会计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利润表法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该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不影响以后期间,不存在不同会计期间摊配问题,如果此差异对应了资产或负债,则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会计认定为收入的税务不认定税务认定为费用而会计不认定会计认定为费用而税务不认定国债利息收入企业研发费用的追加扣税额超标的业务招待费、超标的工资及基于超标工资计算的三项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福利费)、超标的广告费、罚没支出、超过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标准的利息费用、超标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一般特殊项目税法认定为收入的会计不认定资产总额 600 600 600会计 120 120 120 120 120资产账面 480 360 240 120 0税法 200 200 200计税基础 400 200 0会计利润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应纳税所得额 920 920 920 1120 1120资产总额 600 600 600会计 200 200 200资产账面 400 200 0税法 120 120 120 120 120计税基础 480 360 240 120 0会计利润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应纳税所得额 1080 1080 1080 880 880(3)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今天少交税将来多交税今天多交税将来少交税会计利润调整 项目 永久性 暂时性加 会计认可税法不认可的支出 本期增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法认可会计不认可的收入 本期减少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减 会计认可税法不认可的收入 本期减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法认可会计不认可的支出 本期增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2、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1)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情况: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如商誉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要求折现(2)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原则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如内部研究开发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要求折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可转回(3)特定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所有者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商誉【程序】首先:判断差异的类型及金额第二:根据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第三:根据应纳税所得计算应交所得税第四:根据暂时性差异借或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最后:倒挤“所得税费用”K公司2011年税前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率为25%,当年发生如下业务:(1)罚没支出10万元;(2)国债利息收入6万元;(3)领用自产产品用于工程建设,该产品的账面成本为8万元,计税价10万元,增值税率为17%;(4)库存商品年初账面余额为5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12万元;年末账面余额为56万元,相应的跌价准备为20万元。(5)某销售部门用的固定资产自2010年初开始计提折旧,原价为200万元(税务上对此原价是认可的),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四年期年数总合法提取折旧,税法上则采取5年期直线法。 (6) 2009年初K公司开始自行研制某专利权,历时6个月研究成功投入使用,于2009年7月1日开始摊销,账面原价为400万元,摊销期为5年,假定无残值。该专利权在自行研发中耗费了100万元的研究费用、200万元的开发费用,假定此开发费用按新会计准则均符合资本化条件。税务上认可此专利权的分摊期限,但对开发费用则采用当期发生当期核销的方法,不承认资本化。(7)K公司因产品质量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年初余额为5万元,当年新提了3万元,支付了产品质量担保费用2.5万元。根据以上资料,作出K公司2011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第一步:分析差异及金额事项 差异类型及金额 永久性 暂时性 期初 期末 本期确认账价 计税 差异 账价 计税 差异1 +102 -634 38 50 12 36 56 20 85 120 160 40 60 120 60 +20可6 280 140 140 200 100 100 +40应7 5 0 5 5.5 0 5.5 +0.5可第二步:根据第一步分析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000+10-6+8+20+40+0.5=172.5第三步:计算所得税税额172.5×25%=43.125第四步:根据第一步分析帐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57×25%85.5×25%(85.5-57)×25%递延所得税负债140×25%100×25%40×2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125递延所得税负债 10所得税费用 26贷:应交税费—所得税 43.125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