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公共关系心理第十三章第一节 心理过程与公共关系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注意、思维等,它们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认识过程是影响公共关系活动中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一、认识过程与公共关系第一节 心理过程与公共关系一、认识过程与公共关系(1)对人的知觉(3)角色知觉(2)人际知觉(4)自我知觉1.社会知觉及其类型第一节 心理过程与公共关系一、认识过程与公共关系2.影响社会知觉及造成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1)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根据国籍、民族、籍贯、地区、肤色、年龄、性别及职业等,将人进行分类,对每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形成共同的、笼统的、概括的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人的社会角色或人格的依据。(2)首 因 效 应首因效应是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印象扩散效应、哈罗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第一节 心理过程与公共关系人们对所认识和反映的事物与人,不是冷漠无情、无动于衷的,相反,在反映和认识的过程中总是要采取一定的态度,有一定的主观体验,带有对其喜欢或厌恶、愉快或烦恼、幸福或忧伤、恐惧或愤怒等心情,伴随着情感过程。公共关系活动本身也必然渗透着人的情感,并且,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要获得公众的了解、理解、信赖和支持例如利用移情效应。二、情感过程与公共关系第一节 心理过程与公共关系三、意志过程与公共关系意志过程是人确定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改造世界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事实上,在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调整设计、拟订方案、形成决策以及实施公共关系工作方案,就是公共关系工作者尤其是公共关系领导者做出意志决断的过程。第二节 个性心理特征与公共关系能力是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能力与公共关系气质是一个人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决定着人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等特征。二、气质与公共关系1.胆汁质2.多血质3.黏液质4.抑郁质第二节 个性心理特征与公共关系三、性格与公共关系1242.情绪型他们情绪体验深刻,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情绪化成分大。21.理智型他们通常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与人交往时明事理,讲道理。3.意志型他们具有较明确的活动目标,行为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性、持久性和坚定性。同时,根据倾向于内部或外部,还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与公共关系一、需要与公共关系1生 理 需 要2安 全 需 要3社 交 需 要5自 我 实 现 的 需 要4尊 重 需 要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与公共关系1.始发功能2.调节、定向和选择功能3.强化功能动机和需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和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而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动力。动机是需要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了解动机是把握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二、动机与公共关系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与公共关系三、态度与公共关系(1)态度与学习效率(2)态度与工作效率(3)态度与社会性认识及判断(4)态度与团体的相容性和凝聚力1.态度及其构成和功能① 宣传者的权威与态度转变② 宣传者的个性特征与态度转变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与公共关系三、态度与公共关系③ 宣传者与被宣传者之间的关系2.影响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因素(1)信息发出者或宣传者① 从宣传内容来看② 从宣传形式来看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与公共关系三、态度与公共关系2.影响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因素(2)信息交流过程③ 从宣传方式来看④ 从宣传要求来看① 参 与 改 变 理 论② 沟通改变态度理论第三节 个性倾向性与公共关系三、态度与公共关系③ 角色扮演改变态度理论2.影响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因素(3)态度转变的方法第四节 群体心理与公共关系一、社会助长及致弱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群体的其他成员在场,消除了单调情境,激发了个人的工作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社会致弱作用是指群体对个体行为也可能起促退作用,在群体及他人存在的情况下,工作效果和效率不如一人独处时好。1.表面从众,内心也赞同2.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3.表面上不从众,内心却接受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二、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个人在团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递思想、观念、意见、情感等信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与方法。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 暗 示感染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感染主要是指情绪的传递和传染,是引起人们和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共鸣。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四、感 染1.直 接 感 染2.间 接 感 染1.时尚和流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2.时尚和流行与性别和年龄有关3.时尚和流行易受有地位、有名望的人的影响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五、时尚和流行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社会规范和生活样式,也叫时兴、时髦或流行。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六、 舆 论1.舆论及其特点(1)公 开 性(2)评 价 性(3)冲 撞 性(4)煽 动 性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六、 舆 论2.公众舆论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公众舆论是公众态度的一种反映方式,公众态度的综合就是民意。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众舆论对组织及其产品和服务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同样具有极大的作用。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七、流 言1.流言及其特点(1)流言是人们某种情绪的反映(2)流言是人们某种愿望的反映(3)流言的传播具有必然性流言是相互传播的口头的、非官方的、不确切的消息。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七、流 言2.流言的制止和消除(1)制止和消除流言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澄清事实(2)仅就公共关系工作人员而言,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应该始终保持一种敏感性(3)从流言产生的规律上看第四节 公共关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八、骚 乱在某些公共场合或人群集中的地方,如影院、剧院、体育场、饭店、车站、码头等,有时因为一些自然原因或偶然事件引起人群的激烈互动,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混乱现象,如私物被损毁、公物被破坏、交通阻塞、人员伤亡等,这种现象称为骚乱。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